2024年小学语文课标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4篇)
西峡第一高级中学根据高中上课类型,针对课堂教学研究出了新授课“三疑三探“教学流程、习题课“三疑三探“教学流程、试卷评讲课“三疑三探“教学流程、复习课“三疑三探“教学流程。
新授课“三疑三探“教学流程:
1、设疑自探(10—15分钟),教师设定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老师直接提出问题,学生独立自探。
2、解疑合探(17分钟),围绕自探提纲,发挥小组智慧,对自探中的难点进行探讨整理并达成共识,来使用多媒体展示出展示小组和相应的评价小组,由规定小组完成展示(板书展示和口头展示),再由评价小组打分并强调关键点和其他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老师在奖分榜上及时给评价人记分,对提出不同见解的同学可双倍加分。
3、质疑再探(5分钟),学生针对展示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学生争相回答,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或错误直接由老师回答。
4、运用拓展(7—13分钟),引导学生编题或老师拓展出高考题,学生争先抢答,最后由学科班长总结评价,确定展示之星、评价之星、质疑之星、得分最高的小组和需要努力的小组。
因为我此次参观学习听得大多都是新授课,所以对“三疑三探“新授课还是有很深的体会,首先可以感受到学生在此中教学模式下学习的热情都很高,对新知识的探究具有积极主动性,而且该校学生认为这样学习很有趣,有趣的学习才是学生学好的前提。再者,就听得几节课而言,我感觉高一学生在展示、评价、抢答环节没有高二高三的的学生表现好,所以高一的老师都在适当的提醒和训练学生“三疑三探“各个环节的应答模式。最后,我感觉学生通过这种新授课模式能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小组学习和探究让学生有什么问题在小组内及时解决,没有学习负担。我觉得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让他们有趣的学,也让老师走出了”满堂灌”、学生“学习难”的困惑,也让传统的教学模式走上改革之路。习题课“三疑三探“教学流程:1、明确课标和考纲要求(4分钟)。 2、学生编题和练习(24分钟)。3、老师出示高考题,与学生自编题作比较(6分钟)。 4、教师出示变式习题给学生解决(8分钟)5、总结与评价(3分钟)。
虽然这次西峡一高之行我没能听到习题课的这种教学模式,但从我听到的其他课中感觉到了这种习题课肯定调动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脑能力,在新授课时学生基础知识把握得好,有些学生能很快的编出题,并说明编题意图,以及并出题所考知识点的透彻分析,真是让学生用心用脑的去学习和运用知识了。试卷讲评课“三疑三探“教学流程:1、设疑自探(6分钟);2、合探、质疑和拓展(37分钟); 3、小结(3分钟)。
试卷讲评课时老师会分析考试的总体情况,让学生总结在本次考试时的优缺点,然后老师根据考试展示出试卷要质疑解答的.题号,并让学生再充分审题,学生解答疑惑,说明并解答出该题的考点,错误点。然后老师再进行变式训练。听了这节课后,这让我想起了我教的平行班的学生,他们考完试有些同学知道答案后,只在试卷上标上正确答案就完事,没有用心、用时去想自己为什么错,错在哪里:知识点没把握好?审题出错?马虎?还是自己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好?平行班学生学习很少有主动性,基本都是被动的,学各科知识结构也都是混乱的。所以真的应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入手,学生想学了主动学了他才能很好地把握知识,才会运用,学校的教学质量才会提高。
复习课“三疑三探“教学流程:1、设疑自探(5分钟);2、合探质疑和拓展(38分钟); 3、小结(2分钟)。
学生能很快的整理出复习内容,并运用知识做典例题,或学生自主编题考其他同学,或老师出示高考题进行小组合探并抢答,这里让学生充分的发挥他们的才能,使他们有趣的学习,并在学习中体会自己的优越感。
总之,不管是新授课,讲评课,习题课,复习课,用”三疑三探’教学法上课是把课堂大胆的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趣的学习,自主的学习,合作的学习,学生长期受“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影响,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学习模式和思维模式,不仅会做题,还能说出题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么做。学生的自学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当然学习起来轻松快乐,没负担。
2024年小学语文课标的心得体会范文 篇29
X年XX月XX日至XX日我们教育界的中小学教师,校长,局领导一行多人去烟台参加了为期X天的第X届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课题研讨会,短短的X天时间里,除了开幕式闭幕式、领导讲话的惯例外,我们听了节主题阅读示范课。观看了一场XX小学的第一届主题诗会。
三天的培训结束了,说实话,培训的时候觉得是累的,因为好久没有全神贯注的坐在那里,突然间一下子紧绷起来,真有点不适应。但是又不能不说是有收获的。真是如沐春风,如饮甘泉,获益匪浅,虽然学习时间很短,但他们带给我们的震撼却深远悠长?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以后如何进行扎实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三天的学习信息量非常大,实践性非常强,使我对新语文主题阅读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对语文教学的本质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将三天所学所思与大家分享
1、进一步认识了主题阅读的意义及必要性。课外阅读已经成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学生阅读时间有限、没有良好的读书习惯、阅读内容鱼龙混杂、教师指导缺乏有效性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课外阅读一直缺少抓手和着力点。主题阅读应运而生。所谓“主题阅读”,是指围绕一个主题,在充分重视学生个体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具有共同主题的多个文本的理会研习和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文本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的阅读实践活动。它主x在实际阅读实践中,将内容零散、形式单一但却有着共同主题的阅读文本重新作一番精心的整合。这里的主题,可以是思想主题,也可以是知识主题或文化主题。聆听了刘宪华校长和专家们关于“主题阅读”的报告及专家点评,我被她“塑造心灵的阅读”的全新思想所折服,被她“一主两翼”的课程体系所吸引,为她“以藤串瓜,整体施教”的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而惊叹——这是一个孩子们真正需要的语文的精神世界,这是一种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这是一场语文教学的新革命!
2、主题阅读的特点是以单元为单位组织教学,而不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地去教。单元主题好比一根藤,文章好比藤上的瓜,以“藤”串“瓜”,进行整体设计。主题单元教学必须吃透教材,整合教材,找出单元课文的相通点,找出学习方法的共性,制定出适合学生高效学习的学案。在精读课文中教师引导学生摸索出学习方法,然后在略读课文中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交流。
3、主题阅读以读为主,从读中领悟文章中的精髓。从不同形式,不同声调,不同理解去领悟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如陆恕老师所说的“一读解千愁”。
4、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在课堂上,学生对语言的学习、训练要扎实有效;采用合适的、不同形式的读,使语文课堂书生琅琅;课中课后注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主题阅读”提倡“三少三多”,即少提问,多读书;少讲解,多读书;少做题,多读书。这样的教学思想让《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有了充分的落实,从而保障了学生课外阅读量的有效完成,让我看到了小学语文教育的曙光。在“主题阅读”的课堂上,我们听不到老师繁琐的讲解,琐碎的提问,听到最多的是学生朗朗的读书声,看到最多的是学生专注的自学。有主题的阅读与随意读,不求甚解的读。的确,主题阅读“一主两翼”的课程体系和“单元主题教学法”在潜移默化中如春风化雨般对学生进行着心灵与思想的塑造。我想,这也正是“主题阅读”能够成为“深度阅读”和“心灵阅读”的根本所在。我坚信,这样的课程能够扎实、快速、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观摩了十几节“主题阅读”展示课,课堂上师生声情并茂的诵读,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何谓“口诵心为”。在与“主题阅读”近距离接触后,我才真正感受到主题阅读“情感诵读”的魅力。
5、语文教学以读为本。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