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精选23篇)
短暂而又充实的实践,将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作用、过渡作用,将是我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社会实践告诉我,在新经济时代大学生应当具备创新观念和掌握成熟技术有的能力,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富有团队精神等素质。要在严密的思辩能力和理性的思考能力,致力于探索理性、情操、才智、体质之完美,只有做到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并立于不败之地。
现在的我,虽然还不知道手袋厂究竟给我带来了什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锻炼了我的意志,提高了我吃苦耐劳的能力!从每天6点多钟起床,7点多钟上班,一天站11个小时,手还要不停地工作,有时还要经常走来走去做杂活,刚开始的我,确实很难接受这一切,但我还是经常鼓励自己坚持了下来,坚持!坚持!美好的日子终有一天会来临的。虽然在工作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多月,但却让我深深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也许现在的苦,换来的却是将来的一种财富。人不能后悔自己的选择,只要想做的就一定要做下去,哪怕是苦是累都要坚持到最后,实践过后你会发现,你收获的将是另一片天地。
此次社会实践告诉我:“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而当初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刚刚起步的时候,用我们充分的准备,去面对不知的过程,迎接满意的结果。我觉得本次社会实践仅仅是为我以后社会实践开了一个好头,我将以本次实践为点,多多总结经验,以后自己为自己多创造一些社会实践的机会,使自己真正从中受益。
时光总是弥足珍贵,短暂的经历总是耐人寻味的,我们反复回忆、思索这一路上的点点滴滴,总结这些在以后工作的时候有所得益。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谁说意气风发,我们年少轻狂,经受不住暴雨的洗礼?谁说象牙塔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书写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在短短数天的实践活动中,在炎炎夏日里有苦更有累,但是我们选择了坚持。我们把城市学院优良的校风、永争第一的精神带到了实践当中,把学院学子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体现得淋漓尽致。给手袋厂的单位人员留下了美丽而深刻的印象。七月,我们走进火热社会,用汗和泪谱写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这是爱的奉献,这是我们的无悔选择。七月,我们撒播希望,同时拥抱丰收,就如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我们暑期社会实践的收获必将在我们成长的人生道路上写下光辉灿烂的一笔。
2024年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11
作为这次川外商英“三下乡”活动的参与者,我有以下心得体会。总结为三个关键词依次是:初心、使命和奋斗。
第一个是初心,正如在活动最后一天的总结里,曾老师提到的情怀与梦想。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初心是前进的动力,只有树立正确的意识,才能够有效地指导我们的行为活动。
第二个是使命,在这五天中,从一开始小朋友对我的称呼从姐姐到老师这一变化,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在。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个小男孩,他超级害羞地给我了一个小饼干,然后对我说家里还有其他口味,明天给我带,让我吃了之后一定要告诉他什么味道好吃,第二天再给我带。在他给我的感谢信里,简短的一句话,更是让我感受到了小孩子们将自己的纯真和信任交托于我们的使命感。
第三个是奋斗,即所谓的执行力。把初心铭记心中,背负使命,将一切动力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才是实在的,才能够彰显自己的存在感和工作的显示度。
2024年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12
《论语》中有这么一句话“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寐,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意思是说一个人白天不吃饭晚上不睡觉去思考一个问题,不会有什么结果,不如亲自去学习研究。在下乡过程中,每天我都在锻炼、都在成长,虽然说很累、很辛苦,但下乡的那段日子是快乐的、充实的。
——题记我发现不管是一件东西还是一个地方,当你真正爱上它的时候,那一定是已经失去或者已经离开它的时候,剩下的只是深深的留恋和那美好的回忆。离开小芦中学已经很长时间了,心里面却不由自主的一直想着那个地方,似乎被定格,又似乎就那样被封存。从启程前往直到动身离开,就像一切发生在昨天,都那么深刻、那么清晰
清楚的记得7月15日那天,我们拥有着同一个梦想的15名队员和两名带队老师一起登上校车,四个小时的车程,没有枯燥,没有不耐,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度过,不知不觉我们终于到达了靖远县大芦乡小芦初级中学。在队长的带领下,悬挂横幅,安顿食宿忙完后,我们举行了一个简短的会议,带队老师向大家分配了工作,大家信心满满,憧憬着明天的到来
第二天,招生工作顺利展开,挑战开始
关于支教:
第一次真正走上讲台,心里有点紧张。然而,面对众多学生笑脸相迎,心里的紧张也云消雾散,脑中剩下的仅是教材内容。令我值得高兴的是,自己在整个讲课过程中授课流畅,言辞清晰。当然,有喜自然也有忧,所备教材难度果然高了些,讲课中只见前面一些同学点头应是,大部分同学基本一片漠然。事后和同学们交流中了解到授课内容果然难了些,很多同学只是小部分内容明白,甚至有些没学过。
经过第一次课后总结经验,到第二次讲课时,效果明显了很多,所授内容同学们都能掌握,而且后面一部分授课内容是新知识,但同学们都能理解掌握。当时我体会到作为一位教师的欢乐悲愁,体会到就是做一位单纯的老师,要做到负责任、一丝不苟,也并不是那么简单。
课后与学生是朋友,只有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友谊。学生们可爱、好学,同时支教队友间也会彼此交流学生的情况,因此我们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相应作出改变,比如在文化课之外开展的兴趣课,做到德、智、体、美相结合,使同学们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他们很地积极配合我们的教学和课外活动,也愿意跟我们反映他们的要求和建议,他们的合作给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十天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这短短的十天已让我和学生还有队友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让我收获了很多;我知道老师与学生打成一片,沟通感情十分重要,这也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可是我发现由于老师的宽容和友好,有些学生会过于随便了,比如上课不听讲,捣乱课堂秩序,而他们自己并没有认识到这是不正确的,但是经过教育后,他们会听话很多。原本以为支教,当老师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可是进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刻的体会出了当一名老师的不易。
支教的十天中,我发现教给学生的东西不多,但起码给他们带去了一些新的东西,让他们对某一科目产生兴趣。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关键是能够让他们快乐学习。自己很喜欢给孩子们上课,感觉自己在那个时候特别“有用”,心里会觉得满满的。那种感觉真的很美好。
关于调研:
在本次三下乡中,调研也是我们的主要工作。我们从确定调研的课题到整个问卷的设计,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但是在这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东西。调研活动中,令我最难忘的是深入农户,与农民近距离交谈相关问题,走了近两个多小时,顶着炎炎烈日,但是我们并没有觉得的很累,反而是感到满满的充实。
这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是他们不相信、不信任我们,拒绝我们,以为我们是干坏事的人,会影响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我们自己也不相信自己,不敢随便问人,因为我们怕被拒绝了,所以我们不停寻找一些拒绝概率少的对象。后来问着问着,也就没那么多的顾虑了,情况也好多了。在调研活动中我接触到了很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也遇到了很多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同时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我们的社会的—互助,信任,冷漠,不信任·····
还记得当我们到个别学生家中家访调研时,大多数的家长对我们很热情,极力配合我们的家访调研工作。但是我们也发现有些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态度是不好的。我们会与他们沟通,告诉他们教育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在短短的几天实践中,我见到和听到了很多在学校经历不到,书本所学不到的东西,总体来说,在调研过程中,我学到了怎样与他人更好地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