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三国演义阅读心得(精选32篇)
《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其中有不少不属实的记载,什么诸葛亮火烧博望、新野;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美人计。。。还有许多历史冤案:周瑜,“性度恢阔”、“曲有误、周郎顾”,与《三国演义》中周瑜完全相反;鲁肃本是一代英雄,结果被说成胆小怕事,唯唯诺诺。曹操……
在我还未看《三国志》前,常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沉吟良久,并为关公华容放曹、败走麦城而捶胸顿足,还对在彝陵火烧连营大败刘备的陆逊恨之入骨。先在回想,儿时美好的回忆被真实打碎,失望、后悔、伤心最后脸红。
而今吾已长大,理智少许,当我爱上“是非成败,转头空”后不再为得失而叹息。分久必和,和久必分。我开始钻研每一场战役的天时、地利、人和与人物间复杂的关系。于是我了解到了让国家强大不应只靠武力。在政治上,应联和其它势力,互相帮助。而对内在经济上应跟据民情收税,兴立屯田,发展农业生产。正所谓修内而安外。待时机成熟,再一鼓作气,完成霸业。这说起来很轻松,但要实施并完成,需要大家的不懈努力,并非易事。
其实每个人也是如此,故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行,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还46天就开学了,这个班里个个都是高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可不学,当效吴下阿蒙。
2024年三国演义阅读心得 篇25
它是我国古代历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刻画了几百个人物形象,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刘备,曹操等人。
《三国演义》开头以天下大势,“魏蜀吴”三国展开的斗争进行描写,随着时光的流逝,三国也是人才辈出,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绝代智谋的诸葛亮,又在公孙瓒帐下得到了忠勇双全的赵云;曹操凭借着自己的名声找来了英勇大将夏侯惇;孙权认识了周瑜,见他很有才华,请他做了军师。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他草船借箭的妙招是我赞不绝口的:周瑜和诸葛亮一样有才华,可是周瑜心胸狭窄,在江东处处为难诸葛亮。有一次,周瑜展示了军队的箭法,每一支箭都百发百中。但是箭很少,便让诸葛亮造10万支箭,还让诸葛亮下了军令状,诸葛亮夜观天象,趁着雾天,胸有成竹地把绑好稻草人的小船开到了曹营,曹操听到声音,便派士兵放箭,万箭齐发,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那竟是稻草人,箭已经无缝可入,诸葛亮调头就返,箭已经达到了十万余,让周瑜大吃一惊。诸葛亮既巧妙地避开了周瑜的无端加害,又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书中的曹操和刘备带给我一些启示,曹操是一个_诈狡猾的人,与他截然相反的刘备却以仁义为先,他经常帮助百姓,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为了百姓安全,士兵们也是大减。但是_诈的曹操和仁义的刘备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爱惜人才。曹操的大将典韦死了,他在祭奠时,不哭曹家的祖先,只哭典韦。而刘备呢?他的第一个军师——徐庶,因为自己被曹操所骗,所以不得已告别刘备。虽然刘备舍不得,但是也为徐庶砍下所有挡路的竹子送别,他用仁义换来了“卧龙凤雏”。我学到了为人处世之道。
做人要心胸开阔,做事要顾全大局,不断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让自己成为博学多才与品学兼优的人。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2024年三国演义阅读心得 篇26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明清的文化结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三国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具体事件也不想多说,主要感悟的还是三国这段历史和如何成就不平凡的命运。
中原地区可谓是人才辈出,时逢乱世开始便是群雄争霸,跨州连郡都不在少数,掌握朝政大权进而统一中原的只有曹操,他的成功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做人就要有鸿鹄之志。对汉末朝政掌握曹操并非第一人,前有大将军何进外戚当政,却无平天下之志,怀妇人之仁,终为宦官所杀。后有董卓起兵入京,杀少帝、欺君主、兴劳役、征重赋,最终为义子吕布所杀。再到李鹤、郭汜,一个大司马,一个宰相,一点实事不干,一个劫皇帝,一个抓百官公卿,自相残杀。而到了曹操,先是发兖州、青州之兵击溃乱军接驾,再逐渐掌握朝政,对外安抚,对内重新建立朝纲,结党营私,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逐渐架空皇帝,再挟天子以令诸候,这些无不都体现了他的鸿鹄之志,从一个宦门遗丑变为乱世之枭雄。
做人就要有清醒的头脑。当曹操灭了袁氏兄弟在中原的势力时,胸怀大志头脑清醒的他,早有一番鸿图伟业藏于心中。随即他斩了吕布,再把刘备赶到荆州,尽管还有东吴的孙权,汉中的张鲁和刘璋、刘表等对手,但大势已成,再加上百万雄兵下荆州,刘琮束手,得荆州水军陆军数十万,他感觉离统一天下改朝换代的日子近了,被喜悦冲昏大脑的曹操,以为东吴可以轻易拿下,刘备、孙权五万之众,蝼蚁之力难撼泰山;诸葛亮、周瑜不足虑也;庞统、黄盖投降理所当然。不料赤壁一战险些丧命,最后狼狈而逃,可谓是他人生中遗憾了。吃一堑长一智,经历众多战事,曹操对形势有了清醒的认识,虽然权倾朝野,但始终不称帝。
以今人之眼光来看,曹操似乎是个_臣,是_诈虚伪的象征,通过读《三国演义》这本书,更增添了我对他的了解,其实与其说是曹操生逢其时,不如说是三国选择了曹操,统一中原是历史的大趋势,时代需要这样的一个人。
2024年三国演义阅读心得 篇27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何为英雄?词典中,英雄指才能过人,不怕困难,有超乎常人的坚定意志的人。英雄,或是金戈铁马驰骋沙场,或是面对敌人镇定自若。英雄中,有统领千军万马的领袖,也有所向披靡无所畏惧的士兵;有口诛笔伐直面敌人的文人,也有贡献己力勇敢坚定的匹夫……
倚青梅,傍东风。月光下彻,举杯独酌。酒入愁肠,千回百转,化作忧国泪。英雄,收尽眼底;天下,一览无余。青梅煮酒,为论英雄。“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也。”翻开尘封许久的《三国演义》,泛黄的书页道尽千古沧桑,老旧的封面氤氲古风残韵。《三国演义》是一部庞大的历史巨作,群臣之间的勾心斗角,兄弟之间的肝胆相照,将士的铮铮铁骨,谋士的足智多谋,都被作者刻画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然而,《三国演义》最精彩的莫过于作者对书中不同英雄形象的描写。英雄的经历虽然不同,但他们的情怀却何其相似。
心怀天下者,为英雄也。诸葛亮出山前于茅庐中日修兵法,关心天下大势;刘备忧国忧民,曾立志一统国家江山。英雄胸怀大志,视国事为己任。“蛟龙得云雨,绝非池中物”,英雄亦是如此。若英雄得到机遇,势必力挽狂澜,翻云覆雨,救人民于水火,挽国家于弹涂。
英雄,勇往直前,所向披靡。关云长单刀赴会,明知此行是赴鸿门之宴,却无所畏惧,大有披荆斩棘之势。“平沙莽莽,绝域苍茫,仰天长啸归去来,金戈铁马空一场”,英雄气宇轩昂,龙骧虎步,不畏风雨,亦不惧骄阳。
英雄也有柔情。英雄的柔情,恰似一汪水,纯净而平淡。静水深流,肩头上的责任早已让英雄将柔情隐藏,变得不甚直白,十分含蓄。永远忘不了,曹操酒至半酣时赋的那一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永远忘不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不舍与无奈;永远忘不了,刘备与夫人分别时的难舍难分;永远忘不了,司马懿对儿子真挚的父爱……英雄,侠骨柔肠,英雄的感情,细腻而扣人心弦。
无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是曹操的足智多谋;无论是关羽的忠诚与勇气,还是刘备的仁义与虚心,这些英雄,都令我们无法忘却。
岁月,斑驳了英雄的青丝;岁月,吹皱了英雄的脸颊——一代英雄无可避免地老去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当金戈铁马历经时间的淘洗,当铮铮热血经过光阴的冲刷,英雄又是怎样的凄凉与感伤!于是,英雄铸剑为犁,步入梦中桃源,不留恋尘世的一片落红,归隐于恬淡之中。静观世事变迁,笑看春花秋月。
“白发渔礁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024年三国演义阅读心得 篇28
“人中关羽,马中赤兔。”这描述的是一个忠将——刘备的弟弟关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