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大会心得感想(精选35篇)
截至目前,参加社大的学员有600余人,辐射周边15个村庄。梁漱溟先生说过,“一所理想的乡村学校,不仅要成为一所好的育人场所,还要成为改造乡村社会的中心。”如果说乡村学校是传播乡村文明的精神场域,那么川中幼教人就做传播乡村文明的使者,他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走进川中社大,让村里的吵架声和搓麻将的声音变少,让歌声和读书声变多。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家园共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不只是家长有了成长,甚至还为村民们树立起了终身学习的理念,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贡献了教育人的力量。
山区虽有些寂寞,但却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嘈杂,可以让人很自然地静下心来呼吸,可以让人在远山近水间思考自身存在的价值。20__年1月8日,应南京市鹤琴幼儿园园长张俊的邀请,郭文艳代表川中幼儿园参加了南京市鹤琴幼儿园“第二届活教育共同体”研讨会,并在此次会议上与大家分享了川中幼教人的教育故事;3月8日,她又接受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小微教授的邀请,参加了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学校改进与伙伴协作”第十届学术研讨会;20__年6月,她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幼教工作者,登上了中国学前教育的最高讲堂——中国学前教育学术论坛,给3000余名学前教育工作者讲解川中幼儿园的教育故事。现在,作为全国第一所以幼儿园为依托的乡村社区大学,川中幼儿园成了全省乃至全国学习的教育典范。20__年,川中社区大学荣获国家级“终身学习品牌项目”;20__年2月,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中,川中社区大学荣获“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荣誉,《中国教育报》《人民政协报》《教育家》《教育时报》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川中的事迹40余篇,受到了业内外同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20__年11月20日,她带着川中的故事走上了博鳌教育论坛2020__年会的讲坛。
9年的坚守和奋斗,川中幼儿园的故事从默默无闻的小山村走向全国,走进东北师大、河南大学等高校,走进北京、南京、重庆、成都等城市。在学前教育发展的春天里,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历程中,在乡村振兴的号角声中,郭文艳带领自己的团队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乡村教育的美丽篇章。
2024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大会心得感想 篇15
9月24日下午我校全体教职工参加了在校电教室举行的“学习区委书记王朴同志讲话精神向优秀教师学习做教书育人楷模活动”专题会议。会上宣读了本校活动实施方案,提出了明确的活动要求。大家一道深入学习区委书记王朴同志在第28个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还学习了20xx年度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的主要事迹。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王书记讲话朴实亲切,感召力强,对于推动卫东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引领。讲话中强调了卫东区教育优先的战略地位,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目标。
讲话重点指出:我们作为人民教师,要做到境界高、学问大、德性好。更要坚持“五有”:要有神圣的使命、真诚的爱心、广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奉献的精神.
这些谆谆教导,既包含着领导的殷切期望又是指引卫东教育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准则;王书记的讲话字字珠玑,用心良苦,充分让我们认识到:我们是卫东教育人,我们身上担负着祖国的责任与未来,沉甸甸的希望是民族发展的动力.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信心、有目标做好自己教书育人工作,每一天快快乐乐,每一天播撒爱的种子,每一刻都享受做教育人的幸福!在卫东区这个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有区委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每一位教育者怎不醉心教坛,享受作为教师的幸福与荣耀?
二、王朴同志还向老师们提出三个要求境界高、学问大、德性好;五点希望:要有神圣的使命、要有真诚的爱心、要有广博的学识、要有高尚的品德、要有奉献的精神。深入领会王朴书记讲话精神,把王朴书记提出的要求和希望转化为工作的动力.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继续发扬辛勤耕耘和默默奉献的作风,心态平和、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争奉献、比奉献、乐奉献,把全部的心智奉献给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个家庭,在教书育人的工作实践中升华人生追求、实现人生价值。
三、向各级优秀教师学习,不断加强师德修养,争做教书育人楷模: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都能够在自身平凡而艰苦的工作岗位中无私奉献奋发图强做出了令人敬佩的非凡业绩.
我区及我校优秀教师也都更加可亲可敬有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效仿。因此我们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自觉克服浮躁、对后进生缺乏足够耐心和爱心、安于现状等不良情绪和不足,以先进为榜样,志存高远,严以律己,积极创先争优为我校及我区教育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四、xx老师20xx开学第一课寄语我们:长大了的生活都很艰辛不容易。有人比喻说生活就是一锅滚开滚开的水,你要是往里面投不同的东西都会受煎熬,但煎熬到最后,因为这些东西各自的质地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你试试看,在三锅滚开的水里,扔一个生鸡蛋、一根生的胡萝卜和一把干茶叶,盖上盖子同样的时间沸腾它。揭开以后呢,生鸡蛋会被煮熟,变得硬梆梆,我们生活里有些只固守着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利益、不肯融合的人,他们最后就变得里里外外铁石心肠。他们有时候愤世嫉俗,以偏概全,觉得生活对不起他,但是他没有融合的力量。
这就是被生活煮硬的人。第二个锅里的胡萝卜呢,经过煎熬煮得软塌塌,成了一团胡萝卜泥,这是被生活煮得没了自己的人,这些人因为没有生命的坚持,他们不能够带给社会自己的能量.
所以他就失去了自我,这是被生活煮软的人。可是第三个锅里的茶叶呢,它在沸腾中,自己舒展了、丰美了、滋润了.
同时,它把无色无味的水改变成了一锅香茶,它是在煎熬里成全了自己,它也把它的美、它的爱、它的能量传递出去,改变了社会和别人。我们要自觉做好第三种人,丰润自己,留香他人,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教育学生。
2024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大会心得感想 篇16
1、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
教师职业最大的特点是培养和塑造新一代,其道德素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以高尚的人格影响和感化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老师要乐于教书,乐于奉献。我们一定要忍受孤独和挫折,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就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的“赢一颗心,不取半根草”。
2、老师应该对学生有母爱。
教师对学生的母爱,应该来自于对教育的无限忠诚,对教育的强烈奉献和高度的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启发和启蒙力量,可以彻底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逆反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不嫌弃和歧视差生,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中有无穷的力量源泉。许多老师的成功经验证明了母爱的力量
的神奇作用。
3、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
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作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幅教书育人的重担。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今后工作中首先应该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学习他们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崇高境界。学习他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真正热爱教育事业,以教育为快乐,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扎扎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全部的爱献给教育事业,献给我们学校的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