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师寒假培训心得体会(通用25篇)
(4)教学,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主渠道;
课堂,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主阵地。把传授语文知识作为语文教师的全部职责,这一直是语文教师教学思想中的误区。在语文新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要学习语文知识,也要培养语文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新奇感转化为未知欲。在新课程培训中,要求教师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所提供的空间,体现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事实上,新教材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师发展、提升自己素质和能力的过程。我们教师不仅要承担起培训者的责任,更要充分发挥“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5)短暂而又紧张的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是我明白自己前进的道路才刚刚开始。
这次培训对提高农村一线教师的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更使我获益良多。我决心以这次难得的培训为契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与时俱进,尽职尽责,使自己成为一名新时期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出应有的光和热。
2024年教师寒假培训心得体会 篇19
今年寒假可谓是一个不平凡的寒假,正像春晚那首歌曲唱的一样“时间都去哪了”。这是一个繁忙而又充实的寒假,学案编制、学案修改、专家讲座、读书学习,特别是专家讲座让我对我的教学有了重新的认识。正月13学校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朱伟强教授给我们做了《分解课程标准:策略与方法》《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的报告,这两个报告让我受益匪浅。
下面我就谈一谈我的一些收获:
第一,如何确定学习目标?
1、教师教学时首先要弄清楚学生将获得什么,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教到什么程度,也就是必须要弄清楚学生具体的学习目标,而不是笼统的目标,或是教师的教学目标。其中知识和技能是关于是什么的维度,过程与方法是关于如何获得是什么的维度,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在如何获得是什么的过程中或之后并内化为自己的相对稳定的东西。因此教师不能把机械地按三个维度来陈述,而应该从整体上来思考学习目标。
2、学习目标具体化:第一步,寻找关键词。行为动词和核心名词;第二步,扩展或剖析关键词。第三步,形成剖析图。注意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阶段,且应为大多数学生能达到。
3、叙写学习目标:举例我们初中思想品德的一个课程内容“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我确定的的学习目标是:(1)学生能结合生活自己举例情绪的分类。至少能说出一点,(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体会出情绪产生的原因,准确率至少90%。(3)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知道如何调控情绪,准确率至少95%。
第二,如何正确听评课?
1、朱教授对评课有一句和经典的话就是“成功是成功之父。”意思就是说我们在进行评课时要给与讲课者以鼓励,让他感受到讲课的乐趣和成功,这样那么作为一个老师才会更热爱自己的三尺讲台,更钟情与教育事业。
2、对于听课从朱教授的报告中让我认识到听课不是一项任务而应该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听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主要是对课程内容的把握,而不是没有知识准备的去听。听课中要认真把握充分的证据,制定听课表。
总之,这次培训让我大开眼界,除了眼界,更多的是教学理论,教学实践上的收获。我会以这次培训为起点,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积极正确的对待听课、评课,为自己的教学和成长努力奋斗。
2024年教师寒假培训心得体会 篇20
2月26—28日,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通过学习收获很多,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我认为爱心是师德的根本,博爱之心是师德之魂。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教坛几载风雨,我备尝苦辣酸甜,也深深认识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深切关注,真诚地热爱学生已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因为:
一、热爱学生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今天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种.种矛盾。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即没有与学生沟通关系的法宝“博爱之心”。不把其视为亲人,视为可倾吐心声解决困惑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和保护。要真正化解这些矛盾是不可能的。有时由于学生偏见或教师有“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观念和行为,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的“好心”的误解。但是教师只要走出这种爱的误区,注意以正确的方式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就能为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很好地化解矛盾。因此说,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二、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一样与植物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关心学生,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而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从教二十载,我是这样热爱学生的。
理智公正。在教育中,我对学生的爱是理智的,而不是盲目、冲动的。盲目的爱缺乏是非感,无明确的目的性,不能有力地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能有利地抑制和消除学生自身的不良因素。在教育中,我对学生的爱是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不是偏狭、庸俗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这种爱会败坏社会风气,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有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等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就应当真诚地对待他。
坚持“三不”。不挖苦学生。当学生做错事时,我耐心开导,不挖苦、不训斥,不拿大话威胁恐吓。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如有的学生因作业没写好,或没有按我的要求去做的,我不是像有的老师那样让学生写上十遍、二十遍,而是单独找他谈话,帮他找出原因。不心罚。“心罚”即对学生内在心理和精神的惩罚,它是与体罚相对应而言的'。比如,有的教师说学生“生来就不是读书的料,还有脸往这儿坐。”“灌铅的脑袋!”“死榆木疙瘩!”……这种心罚侮辱了学生的人格,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他们的情感,损伤了他们为人的尊严。大家想想,学生真的遇上这样的老师日子该多难过。所以,我们应爱护学生。维护其自尊心,尽量避免对学生造成伤害。“老师的生命是一团火,老师的生活是一曲歌,老师的事业是一首诗。”……有关对教师以及教师职业的赞美之词确实不胜枚举。但我们应常常进行一些反思,思考一下我们的行为是否与那些赞美之词相符。
严爱结合。现实中往往爱好学生易,爱差学生难。我就要求自己不仅要爱“小天鹅”,还要爱“丑小鸭”。采取学生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对待学生,即严爱结合。首先,我善于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其次,我善于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友爱,努力创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并且做到爱得得体、严而有理、有度、有方与有恒。
二十一世纪呼唤着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呼唤着高尚的师德修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切合实际、高瞻远瞩。不错,教师担当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才能振兴教育,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爱是教师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正如某私立中学校训所言:爱护自己的孩子是人,爱护别人的孩子是神。倘若我们每位教师都是“神”,那么,我敢肯定师生关系始终是一片片晴朗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