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2024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5篇)

2024-07-24 18:58:01心得体会打印
2024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5篇) 我们在xx老师和xx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参观各个学校学习他们的环境创设,幼儿园特色。参观后感慨真的非常的多。一、首先幼儿园的工作一定要注重细节在参观整个过程中,我们一致体会到了各个幼儿园老师们工作的精细。....

  1是人才培养方面;

  2是文化传承与建设;

  3是送文化进社区;

  4是校园文化;

  5是校园环境的建设等

  学校还大力在加强学校的管理体系,强调职业人的素养,突出以德树人,结合学校、学生和城市特点,充分发挥共青团的力量,专门成立“文化育人研究中心”等专业的思政课教育系统。我们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参观了各实训基地与教室,整个实训环境呈现出环境、文化、经济和谐发展,展现出了一座融于生活、引领生活、创新生活,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的面貌。

  “六民教育”。在惠州商校,我们有幸见到并聆听了全国职教专家邓庆宁向我们介绍他们学校的办学育人特点和模式。惠州商校为学生打造了“阳光1000”成长计划——中职学生成长规划的教育模式,是塑造学生“职业人格”的主要方向。以塑造“职业人格”为主线,接受到六个维度的教育和实践,“十德”养成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学长启导自我教育、师生主体团队教育、社团活动实践教育、工学结合四环一体教育等。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实现由自然人格向职业人格的上升,由学校人逐步向职业人、社会人的转变。惠州商校创造性地实施“职业人格”教育模式,使学生具有健全的现代人格,掌握现代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据此而施行的“主体团队”育导模式、学生自主选择授课教师的教学模式、“中专→大专”一体连读的教学模式、双专业同时修读的“三个平台”教学模式、“首席教师”模式、综合素质测评模式、“专业+企业+职业”的教学创新模式,充分体现了惠州商校全新的教育价值理念。他们将人文教育的精神和环境育人的思想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校文化活动已成为学校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而实施的重要教育内容,惠州商校有全省首屈一指的校园文化和学生社团活动,每年一大盛事,就是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周。学校还在学生中开展十项目标教育活动,即该学生本学期必须完成的十项目标。该活动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主教育的目标教育模式。

  培育特色,打造品牌。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里,我们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社科部主任汪永智老师一起座谈,他向我们介绍了广东中职德育研究与学习的一些经验和探索,也使我们受益匪浅。

  这次参观学习,大家互比互学,通过学习,共谋发展,也感受到沿海地区和学校的巨大变化,感受到职教发展的浓厚氛围。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热情,看到发展的巨大成果,更重要的是我们汲取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并开阔了眼界,更加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他们的许多发展理念和工作措施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2024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篇15

  3月16日和17日,我有幸聆听了陈延军老师执教的《威尼斯小艇》和窦桂梅老师执教的《魅力》,并认真学习和思考了他们的现场报告。虽然周末两天都坐在大会堂里,但是我没有感到一丝倦意,陈老师和窦老师给我带来了丰厚的精神盛宴,让我对小学语文课堂有了新的认识,有种柳暗花明的快感。

  一、语文课堂怎样才能高效

  陈老师做了《谈有的放矢的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报告,他深刻地评论了目前语文教学状态不容乐观。有的老师不重视教学的梯度,存在“两多两少”的问题,即老师讲得多、讨论对话多;默读少,涵咏少。仔细想想我们的课堂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呢?有时我们过度担心学生不理解,把课讲得太琐碎了,低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可取的。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有的放矢更加高效呢?听了陈老师的报告,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掌握语文各学段的学习要求

  《语文新课标》对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教学中我们是否都落实了呢?陈老师在报告中举了一些真实的案例,加深了我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感悟。

  比如,在教学《乡下人家》这一课时,教师提问:“哪些词句刻画乡下人家自由自在的情景?”学生找到相关语句并重点体会“或……或……或……。”学生理解课文描写的情景后,也尝试运用这样的句式。有的同学说:“课外活动时,同学们或你追我赶做游戏,或来到花园找春天,或举行激烈的足球比赛。”学生说得多好啊,陈老师还例举了好多课堂句式练习的案例。我不一一列举了,我的感受是这才是有的放矢地把语文落到实处,语文课堂就是发现语言,练习语言和学习语言的过程,只有抓住了语言文字,语文课堂才会具有语文味。

  2、教师的问题设计要有价值

  一节课短短35分钟,我们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提出的问题应当十分精简,抓主干,去枝节。如果提一些无需动脑筋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就是低估他们的智商。比如学习儿歌《做操》,有的老师提问:“小朋友们,谁在做操?在哪儿?怎样做操?”这样的问题,不用老师说孩子都知道,还怎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呢?我们不妨可以这样问:“为什么小露珠在荷叶上就滚来滚去做操呢?”通过“滚”字让学生体会小露珠的调皮可爱,也符合小露珠圆圆的特点。也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小鸟在树枝上跑来跑去做操?小鸟是什么心情呀”学生会展开丰富的想象,课堂上也会有更多可爱的“小露珠”,快活的“小鸟”积极参与进来,我们的课堂怎能不活跃呢?有的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含有技术性,比如讲比喻句时,有时会问学生:“这是一个什么句?把什么比喻成什么?”其实,我们可以换一种提问方式:“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语句的生动形象,而不是把技术性的知识强加给孩子们。

  二、我们要回到教学的原点

  窦桂梅老师是我一直崇拜的名师,今天我终于走进窦老师的课堂,我用心聆听她的讲课和报告。窦老师身上爽朗的个性、风趣的语言、超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都是值得我去学习的。她用自己独特的视角为我们语文教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1、什么样的文本还它什么样的味道。

  窦老师反复强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上好一节课必须反反复复研读教材,深刻把握文本,才能把不同文章读出不同的味道。比如窦老师执教的《魅力》这一课,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处是理解“卡佳嚷道要出二百买了汤姆”时卡佳的心情。窦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没有一点矫揉造作,正如她所说教师要在课堂上放得下。通过与学生反复朗读句子,让学生品味人物的语言,学生体会到卡佳坚定、决心、请求、自信……这所有的感受都是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自主的充满语文味的课堂。

  当然,不同体裁的课文教师所讲授的情感味道也是不同的。《魅力》一文是一篇小说,窦老师抓主要情节描写去研读,文章结尾十分耐人思考,学生也是带着思考离开课堂的。而像民间故事《牛郎织女》、评书体小说《林冲棒打林教头》等文章就不用今天的授课形式。正如窦老师所说:“不是所有文章都当课文去讲,不同文本要有不同的味道。”

  2、孩子是课堂的中心

  窦老师在执教《魅力》一课时,通过“预学――共学――研学”过程推进学生走进文本。整个过程都是以每个孩子为核心,尊重每个孩子的发言。预习的提问从小组合作中来,又从同学回答中提升。在共学的环节里,窦老师让学生质疑问题,她瞬间记住学生提出的问题,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编织排列,并在学习课文时见缝插针,帮每一个学生推进解决,一节课下来,每个孩子提出的`问题窦老师都一一解决。要知道这些孩子窦老师之前都不认识啊,窦老师超强的驾驭课堂而不是控制课堂的魅力,深深把我折服了。

  3、回到母语,回归原点

  在窦老师的报告中,她大力号召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多读书,因为我们是教母语的,我们是教人学母语的,我们是用母语教人的。是啊,读书涵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阅读对人的成长影响深远,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精神成长,与他的阅读息息相关;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窦老师还幽默地说:“男老师们,你们一定要读书啊!如果一个男老师不读书,就好像一个空麻袋,被人一踢就扁了!”台下哄堂一笑,她继续调侃:“女老师们如果不读书,就好比一个大瓷碗,还是掉了齿的瓷碗。”玩笑之余,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是阅读势在必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