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23篇)
《弟子规》里像以上这样的生活学习方面的“小”道理还有很多很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用心去体会,去理解,才能慢慢运用它,实践它。当我们把一些良好的习惯融入我们的生活中,我想这个世界就多一份和谐和文明。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对比古人,反思自己。
2024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篇9
《弟子规》是中国古时的蒙学课本,讲述着古代文明人和平民百姓的故事。它可以让现代人感受到古人对老人的尊重、对父母的孝敬。
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待婢仆,身贵端,慈而宽。”这就话讲述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东汉时期的一位丞相叫刘宽,他总能体谅犯错的部下,不生气,不发火。有一次,刘宽的夫人想试探一下他,就让侍女给他端鸡汤,在他接鸡汤时,故意失手,鸡汤刚好洒在刘宽刚穿好的朝服上。想不到刘宽竟然没有发火,而是关心是女烫伤没有。
在现代,和刘宽的君子风度恰恰相反,一些单位的上级领导,从不宽待下面的职工,当职工犯了点错误,就会在大会上严厉批评,而不像刘宽那样宽以待人。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人要做到仁慈宽厚,才是完美的。也让我懂得了宽容他人是一种美德。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这段话的意思是:纵然是小事,也不能任性,擅自做主,而不向父母亲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亲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会很伤心。
而我平时就很任性,经常擅自做主。有时候妈妈让我做事,我喜欢了才做,不高兴就不做,让我去买东西,我有时还不经妈妈同意就买些自己想要的东西。有时候爷爷奶奶给我的钱,我就藏起来,不告诉妈妈,自己拿去买一些小玩具或者是小食品之类的。我知道这么做是不对的,妈妈其实也不是不让我拿零花钱,妈妈只是让我自己学会怎样正确花钱,不买不合格的玩具或者小食品。
现在我渐渐长大了,我知道我有做的不对的,我以后要学会管理自己,这样就不会让父母担心了。
2024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篇10
春节之前,我回娘家遇到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有研究的老叔。我们一见面他就问我三个问题:“1,想让你的孩子考上大学吗?2,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吗?3,想让自己的工作一帆风顺吗?”当时我在想,这不都是废话吗,谁能不想啊!但是嘴上敷衍的回答:“想。”然后他说:“那太容易了。”此时心里除了怀疑还是怀疑。接着他递我一本书《弟子规》,并告诉我尽快背会再落实行动,然后让孩子也照着做,就OK了。
好在年前闲着没事,我硬着头皮开始看这本书,一边看原文一边看解释。第一章是“入则孝”,我越看越惭愧,连最起码的孝顺都没做好,竟然还自以为是这么多年。原以为对老人,只要给她们钱,她们就高兴了,其实不然,他们需要的是发自内心的关心和体贴。如书中所说“冬则温,夏则净,晨则省,昏则定……”当我背会“入则孝”后,让女儿拿着书检查我背的是否正确,在我背完的时候,女儿用诧异的眼神看着我并且给我加个问题:“号泣随,挞无怨。”是什么意思?我仍然对答如流,这时她小声说:“真厉害”。接着我开始背第二章,照例让她考我,我仍然很顺利,这次女儿不服气的拿起《弟子规》说:“我明天就能撵上你”。果然当我背到第四章时,她已经把一本书(共七章)都背完了,身教大大胜于言教啊!
一边学习《弟子规》一边落实行动,快到春节了,亲自帮三位老人买衣服,办年货。无论是回娘家还是婆家,彻底改掉了往日的“懒”的毛病。三位老人看着我的变化,脸上露出比以往更幸福的笑容,老公也对我越来越满意,更重要的是:我所有的变化女儿都看在眼里,当她和我大声说话时,她会用“怡吾色,柔吾声”来约束自己,当她感到学习太累,想懈怠时,她会用“亲所好,力为具”来鞭策自己,第一次月考尽管成绩不是很突出,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女儿已经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是我最想看到的,无论她做什么,只要尽力就好。
现在我不得不承认《弟子规》的力量很神奇,但这种神奇的力量只对接受它的人生效。我学习这本书接近四个月,受益匪浅,愿看到这篇日志的朋友能有所触动。相信《弟子规》能帮您圆幸福美满人生之梦!
2024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篇11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亲仁”顾名思义就是亲近仁者,也就是说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来做朋友, 我们应该亲近这样的人,特别要有意识地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的一个成长环境非常重要。换句话说,我们要注意交朋友的情况,和什么样的人交往,这是非常重要的。《弟子规》告诉我们应该和那些有仁的人交往。所以,《弟子规》在“亲仁”部分首先讲“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大家都是人,但是类不齐,也就是说大家都是人,但是人和人之间差距太大了。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志士仁人?在现实生活中要怎样分辨好朋友与坏朋友呢?
《弟子规》讲“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如果真正是仁者,那么大家都会对他有敬畏之心,看到他非常敬畏。什么是仁者呢?“言不讳,色不媚”他说话的时候非常地正直,他不会是花言巧语,不会是嘴上一套说得很好听,口蜜腹剑,仁者应该是实事求是说话,非常直率地说话。色不媚,也就是他的举止、他的行为不会很献媚。换句话说,仁者不会拍马屁的,他不会溜须拍马。
我认为的仁者有几点:
第一、要有大公无私的精神、有博爱的`情怀,仁爱爱人也,首先要有爱心。
第二、这个人应该是能够克制自己的私欲,依照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来要求和约束自己,不能由着自己的喜好,由着自己个人的想法,根本不管社会的秩序、不管社会的道德,这是不行的。
第三、应该具备崇高的境界和道德的修养。
第四、应该智、勇、言兼备,并且遵循中庸之道。智,你要有智慧、要有知识。勇,你要有勇气、要有担当、要有责任感;言,你要会表述、会表达,按照圣人之言来表述、来弘扬这种仁义的思想、来推广这种仁义的道德。必须智、勇、言兼备,同时还不够,你还要奉行中庸之道,你不能走极端,你必须中庸之道来强调一种和谐、平稳、雍容的这样一种境界。
最后一点,仁人,也就是仁者具备了品德的人,要有具体的行动和行为,你不能自己关在门里大讲仁义道德,或者就在课堂上讲仁义道德,或者说就把它作为书面上的一些教条,不行,你要有行为,这是仁者的要求。
《弟子规亲仁》篇告诫我们,内心一定要以仁义道德作为衡量标准,要明辨善恶、亲近仁者、结交君子,“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如果你能够亲近仁者,那么无限好,是最好最好的事情,你的过错会每天比每天少一点,因为你接近的都是仁者,都是行为很好的人,那么你参照他,你会每天都意识到自己哪个地方做得还不够好,哪个地方做得要改正。所以,你的过错就会越来越少,而你的品德就会与日俱增,你的品德修养会一天比一天高,这叫德日进。你如果不亲近仁者,你就有无穷无尽的坏处,什么坏处?小人近,如果你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接触的是小人,小人就会乘虚而入,会进到你的社交圈子里,这样的话小人就会影响你,你就会被小人的这种不良的言行、不良的行为给污染,结果你一百样的事情都会坏掉。
《弟子规》的亲仁部分的要义。对于我们今天教育来讲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024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篇1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精髓。诵读国学经典能让我们品悟中华文化;能传承民族精神;能涵养自己的修为。可以让我们承继民族智慧,使自己成为一个德才皆备的人。
在众多诵读的国学经典中《弟子规》犹为让我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他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方面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注重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诵读《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孝顺、博爱、谨慎、讲信用。有父母、爱亲人,继而才能关爱每一个人。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们才会伸出援助之手。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就不会变成一个危害社会,让人唾弃的人。社会上也再不会出现“大头奶粉”害人,假药毒人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