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党课教案(精选4篇)
2024党课教案 篇3
一、导入环节(概述党的“”提出的教育总要求)
党的“”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作为基础教育,结合通州区教育实际及学生发展实际,首先,要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培养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同时加强沟通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其次,转变教学方式,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教师权威向与学生平等对话转变,由教书向育人转变,由完成教学任务向促进学生发展转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生长;同时整合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内容。再有,认真落实“减负提质”要求,执行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要求,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面对神圣的使命和艰巨的任务,我们全体党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把热爱教育事业、尊重学生、改革创新、谋求发展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全体党员的工作信仰,把教师这种职业当做事业来追求,目中有人,心中有爱,做一名教育事业的追梦者。
二、概念解读,引发思考
何为信仰?信:相信、信奉。仰:仰慕、敬畏。信仰:就是人们对自己所相信、尊崇的理论、理念、价值的一种选择和持有,是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信仰统领着人们的世界观与思维方式,决定着人们的言行规范,标志着人们的文明程度,导引着人生的奋斗目标。
说起信仰,有人会说:当今社会,全中国人都信仰迷失,何谈信仰?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科技的发展,大量负面信息充斥着人们的头脑,人们不相信的事情越来越多,相信的事情越来越少,如:过去人们相信助人为乐,现在人们担心上当受骗;过去人们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现在人们习惯于托关系走后门;过去人们相信货真价实,现在人们恐惧假冒伪劣……随之而来的是大家常有不快乐,时常有烦恼,偶发小脾气,伴有不如意。
作为共产党员,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一些纷繁复杂的负面信息冲昏头脑,不要被工作、生活中的烦事所累、所乱。一方面要相信中国的繁荣富强一定能实现。现在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中国的目标是20xx年建成小康社会;二是新一届政府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坚持公平正义,努力建设和谐社会;三是惠及民生,关切百姓的切身利益等等。作为教育战线的各位党员,要立足本职工作,追求教育的真善美,摒弃假丑恶,即将热爱教育事业、尊重学生、改革创新、谋求发展作为各位党员的坚定信仰。
三、意见和建议
1.热爱和敬畏教育事业
黄静华教授在《用心去爱每个孩子》报告中说:“爱的源泉从哪里来?我在平凡的琐碎的工作中享受到了无穷无尽的工作乐趣。我所选择的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我多年来魂牵梦绕的事业,我感到充实、温暖、满足。”这就是教育者的追求和信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累,更多的是因为不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在心理上将工作当作沉重的包袱。此外,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总是重复着单调的活动,缺少变化,如此一来,也必然会导致心理上的疲劳。黄教授指出:“教育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惊天动地,只是一件一件小事的积累。把人人都可能想到的事情做实,做得富有成效;把一般人感到不在意的事情做得让人感到需要在意;把那些人们感到枯燥无味的事情做得有滋有味;把小事融会到学生的人生里,让他终生难忘,小事于是就变成了大事,变成了决定命运的东西,这就是教育。”她在平凡的岗位中去寻找爱的源泉,在每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寻找乐趣。黄教授所选择的不仅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事业。通过学习理解黄教授的话,我们应给懂得:幸福其实就是一种心态,带着幸福感去工作,我们焉能不积极、不用心、不快乐吗?
2024党课教案 篇4
“三严三实”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具有突出的靶向性,可以说是一种“靶向治疗”。——北京大学 朱善璐
对“三严三实”这一精神的阐述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具有突出的靶向性,可以说是一种“靶向治疗”,这是针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是对党员和党的事业中主体载体提出的要求,指向性极强。的这一论述提出了一个针对共产党员的永恒的课题,这个课题的引申意义重要、影响深远,集中回答了“做什么人、怎样做人”“做什么官、怎样做官”的重大根本性问题。这一课题是针对领导干部提出的,具有根本性、基础性和恒久性。
“三严三实”体现了我们党的核心价值,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对中国共产党优秀传统的继承,是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本真要求的回归。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大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渊源决定了北大党组织应对自身提出更严、更实的要求,站在全党的高度考虑,北大也必须带头严、实。
在“三严三实”精神的要求下,干部作风的新概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看,首先是对党员干部思想的新概括,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决定了他的行动和作为,对领导干部来讲,用科学先进的思想来武装头脑,就有了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的基本功,用求真务实的思想来指导行动,就有了干事创业的好作风,用勤政爱民的思想来执政一方,就有了为百姓谋福祉的信心和力量。“三严三实”为领导干部传承“为民、务实、清廉”的优良作风提供了必要的武装,这是“自我革命”所必需的优秀思想,是领导干部行动的指南针。其次,是对党员干部行动的新概括,思想是前提,行动才是根本,有好的思路还必须付出行动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领导干部的一切行动必须按照“三严三实”的总要求,细致谋划、严谨行事、扎实推进、稳步运行,绝对不能有“无思想的行为、无行为的思想”,必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去执行中央的各项决定、落实各项举措,用实际行动为深化改革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也是最根本的,是对党员干部做人的新概括,做官要先学会做人,人品好了官品也会随着好起来。“三严三实”为领导干部怎样做人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思想要严谨、行动要实在”,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官的基本准则,“三严三实”是树立自身威信、讲究个人诚信的前提,是为官做人的总体概括。
今天来看,“三严三实”在工作中的含义主要包括五点。第一,“实”在理论上来讲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结合实际”,这是从哲学高度对“实”的根本理解。第二,具体的工作方法上来看,就是要“求真务实,注重实际”,在工作过程中要结合实际选择工作的方法和方式,讲求实效。第三,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必须坚持脚踏实地,认真再认真,不能放过任何一个问题的死角。第四,“实”还包含着忠实于党、忠实于人民、忠实于信仰和追求的含义,只有忠实于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工作中才不会迷失方向。第五,“实”还代表着扎实厚道、不虚伪、不浮躁的含义,要求我们坚持做人的根本操守,坚持诚信、诚实,才能真正在工作中体现“实”的要求。
“三严三实”对大学师生和管理者的修身、办学、治事的要求具有根本性,与大学崇尚真理、追求卓越的本质属性是一致的,要完成大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严和实是必然选择。因此,在北京大学120xx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光荣传统,从严从实的精神品格已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北大人的灵魂深处。我们今天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仅是对党的先进理论进行深刻学习,也是对北大自身光荣传统的总结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