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读红楼梦读书心得(精选35篇)
《红楼梦》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也闺成大礼。宝玉的新房和黛玉的病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边悲,一边喜;一边哭泣,一边欢笑;一边热闹,一边冷清;一边管弦丝竹闹翻天,一边傀瘣魍魉把魄牵。我读到悲处悲,读到喜处更悲,给心灵以巨大的的震撼。我恨不得钻到书里,跟宝玉说一声,那不是黛玉。
我读了《红楼梦》后就非常佩服曹雪芹,他写出这么好的作品来,能把里面的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说明他的写作功底十分深厚,里面的人物个个好像站在我的眼前,同我说话似的,让我跟他们共同欢笑,共同悲伤,共同成长。我要学习他的写作的方法,把写文章的基本功打扎实,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024读红楼梦读书心得 篇11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们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红楼梦读后感 :看红楼,含笑的悲剧
我总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
我不得不感谢续者高鄂,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
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但是,不是有句话说吗?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的沉眠时,看着宝玉仍在凡世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我是不赞成高鄂的续书的,也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鄂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愤恨,气极而亡。这不象我们认识的那个高傲自赏的黛玉,反而象个情场失意的一般女子。
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倒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给予黛玉的其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所以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2024读红楼梦读书心得 篇12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家府被抄,身世飘零,仰头望天,泪痕满面,曹雪芹以其真实生活背景,塑造了红楼梦这一名作,触发了我心中的无限感慨。
名著中塑造了多个角色,其中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前世姻缘令我大为触动,一颗羸弱的小草受到了几汩水滴的恩惠,来世便用泪水报答恩人,这奇妙的缘分,让整个作品的氛围变得氤氲温暖。
来世,林黛玉因母亲病故,父亲劝说,背井离乡来到了贾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她并不是主人,在贾家需要处处留心,步步小心,但因与宝玉相遇、相知到自由恋爱而改变了黛玉本来忧愁苦闷的心情。
我因宝玉与黛玉的共读西厢记而变得心情浪花朵朵翻涌不止;因宝玉对黛玉的“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的深情款款告白而怦然心动;因黛玉的任性乖张的“宝姐姐和你好怎么样,不和你好又怎么样,宝姐姐今和你好明不和你好又怎样”而不自觉上扬嘴角;因宝玉的“女儿是水做的男儿是泥做的,料定天地之间灵淑之气之忠于女子,男儿们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林妹妹从不说这样的混话”,不谋求仕途经济的追求自由叛逆自我的性格而心情复杂难解;因黛玉苦闷凄美的葬花场景而感动;因宝玉温柔的呼唤“颦颦”而心跳不止;因宝玉提亲引得黛玉染病令我心惊肉跳;因黛玉心如死灰,在宝玉新婚当晚焚稿而难过低泣……
木石前盟是美好而奇特的,两人的经历是曲折不完美的,但全书的精彩不仅仅局限在木石前盟上,也离不开众多性格各异的其他人。
她作为家族管理者,拥有着果断专行的特权,全家上下她都归她管理,王熙凤,如她名字的读音一般,她犀利刻薄。当凤姐毒设相思局,令贾瑞魂不守舍,正照镜子,精神错乱死去;她在被偷娶的尤二姐面前尽展好人心,骗尤二姐进入府中,在尤氏面前撒泼打滚,大闹宁国府,为尤二姐设下陷阱,让尤二姐吞金而死;她因自己的私利,弄权逼迫多对恋人相继自尽,也出主意让宝玉偷娶宝钗……我面对凤姐的心狠手辣,一面对她含有怨念,一面又对她心中作肯。
她,最有反抗精神的丫鬟,被称为“小黛玉”,宝玉戏谑她,她便率性的撕碎扇子;宝玉烧坏了孔雀裘,她便拖着病倒的身子为他补衣;她因被王夫人说是教坏宝玉的人,而被赶了出来,但日夜思念着宝玉,再与宝玉相见,就与他互换了贴身小袄红绫袄,并将自己葱管似的指甲咬下来送给宝玉……刚烈、自尊、不屈不挠、反抗精神……在我的脑海里一下子浮现出来,晴雯,一个美人病死于那样凄惨的景象下,不禁令我哀叹连连。
她,封建礼教下培养的家族接班人,心思细腻,心机重重,与宝玉有着金玉良缘之说。她因意外听到小红与他人的对话,心生一计,装作来寻黛玉,将责任退给了黛玉;在家庭聚会上,贾母让她点食品与戏剧,她便依照贾母的喜好来安排;当袭人央求湘云做些针线活,她心疼湘云劳累,主动接过针线活……宝钗,一个标准的三从四德的大家闺秀,受家庭摆布,没有婚姻自由,但却体贴他人,无私付出,对她,我复杂难解。
刘姥姥进大观园,笑话连连;鸳鸯反抗家族安排,得以保全自己;贾政怒打宝玉,王夫人舍身保护,引出李纨伤心事;柳湘莲暴打薛蟠,不打不相识,二人后来结为好兄弟……各种情节编织出了最五彩的红楼梦,但红楼梦最终也逃不出两个字:消亡。
在家族安排下,宝玉被骗,娶了薛宝钗,其结果,黛玉熬尽了爱情的最后一滴眼泪,说出“宝玉,宝玉,你好……”最后一句话后,含恨而死,宝玉不顾已经怀孕的宝钗,疯癫出家做了和尚,凤姐病死,探春远嫁,迎春被蹂躏致死……四大家族相继衰落,家府被抄,人员流离,不覆从前。
当书中贾府的一切从繁荣归为零,合上书,闭目回想,沉浸其中,故事片段像流水划过脑海,上演着电视剧,我想,其中的糟粕——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对女子的压迫、对婚姻的捆绑、落后、受贿等等,都是我们应该摒弃的。而其中的精华,就是这里面的想要诉说的意愿——空。不论世间有多么繁华,多么美丽,多么精彩,多么令人着迷,到头来,最终的一切都将会是空的,虚幻的,不复存在的,一切都会归为零,什么都没有了。贾府曾经辉煌,但却一步步走向消亡,是什么导致了最后的灰飞烟灭?我想,每个人都参与了贾家的毁灭历程,每个人都是导致毁灭的推波助澜的那一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