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党员学习内容(精选30篇)
立足增强动力活力能力,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落实“好干部”标准和“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要求,围绕企业发展需要,大力选拔使用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精细管理、规范运营,攻坚破难、提质创效,心系基层、为民服务的“实干家”。坚持老中青相结合,更加注重素质、能力、作风、业绩,用好不同年龄段干部。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合理划定容错界限,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把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落到实处,保护和调动各级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完善选人用人机制。落实党管干部原则,坚持组织推优与竞争选强相结合,不唯分、不唯票、不唯年龄,加强综合比选,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和公信度。依托处级干部岗位责任制体系,建立“以岗管理、以岗考核”措施办法,拓展形成组织绩效、岗位绩效、个人作风能力“三位一体”考核架构体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领导人员能上能下实施细则》,亮明“下”的底线、严格“下”的标准、拓宽“下”的渠道。提高干部人才素质。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强化复合经历、复合业务、复合能力锻炼。注重基层任职、摔打磨练,选派干部到条件艰苦、矛盾集中的基层单位任职锻炼,有侧重地调整交流干部到重点项目、关键岗位锻炼。对优秀年轻干部,通过调整分工、轮岗锻炼等形式,丰富工作经验,促进加快成长。着力强化改革、管理、市场、党纪法规等方面培训,推进各级干部和基层一线人才素质能力提升。激发人才队伍活力。畅通人才成长通道,挑高人才成长空间,充实勘探开发主体专业领域专家队伍,拓展HSE、信息化、财务审计、法律事务、人力资源、党的建设等专业子序列中高层级职位。拓展“人才+项目”模式,实行科技项目负责人和技术首席竞聘制度,加大科研生产骨干奖励力度,激发人才创新创效活力。
12月党员学习内容 篇3
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让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四讲四有”合格党员,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要增强党性,坚定政治信仰。
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切实铸牢永远不变的政治本色,毫不动摇地坚持党领导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严守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着力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作为一名从事规划工作者,要加强自身党性和修养的学习,严格要求自己,踏实工作,端正态度,将学习精神深刻领会,落到实处。
通过对“系列重要讲话”内容学习,真正做到完善自我,改造自我,将自己的思想境界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根本上消除自己的“四风”思想,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为老百姓谋福利,办实事的。
二是要真抓实干,树立良好形象。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要主动履职尽责,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工作。作为一名党员,要牢固树立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为规划工作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要坚持“老实、踏实、务实”的“三实作风”要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搞攀比、不坏规矩,在长期实践中孕育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为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是要主动求知,增强本领技能。
知行合一,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内在要求。世界在不断变化,知识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最有效的方法,才能在本职岗位上创造出新的成绩。“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担当起规划管理工作重任。
作为一名党员,自觉带头遵纪守法,时时处处干在前、做在前,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带领科室人员完成上级赋予的工作任务。不断提前自己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发挥一名党员作用,为规划工作做出自己应该有的力量。
12月党员学习内容 篇4
“讲道德、有品行”是“四讲四有”合格共产党员标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多次强调道德建设,指出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纳入国家治理体系。
一、道德品行的定义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道德可以作为名词和形容词,作为形容词的道德是指合乎道德的;作为名词,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使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品”即品德,“行”即行为,品行就是指有关道德的行为,是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理念、思想、认识和品质等,体现着一个人的内在素养、人格魅力和道德水准。道德包含着品行,道德和品行我们经常联在一起说,因为人的行为受思想的支配,有什么样的道德标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品行。
二、道德品行的功能
一是认识功能。道德品行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规范自己行为。
二是调节功能。道德品行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人生活在社会中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调节社会上人们的行为,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臻于完善与和谐。
三是教育功能。道德品行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等观念,使受教育者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
四是评价功能。道德评价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和人们内在的意志力量,是人们以“善”“恶”来评价社会现象来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
五是平衡功能。道德品行要求人们端正对自然的态度,调节自身的行为,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环境道德是当代社会公德之一。
三、当前突出党员干部“讲道德,有品行”的重要意义
一是应对反腐败形势严峻和作风问题突出的需要。以来,全国已有一百多名副部级以上干部因为涉嫌违法违纪被立案调查;同时,基层的“四风”和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屡禁不止,公款吃喝、雁过拔毛式腐败、喝酒致死等问题也时有发生;而导致腐败和作风问题产生的原因,除了权力约束不足外,个人道德修养堕落是重要因素。
二是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需要。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处在何条件下都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对每一名党员的基本要求,但由于理想信念缺失和道德品行的堕落导致各种违规、违法、违纪事件时有发生,极大地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先锋表率作用的认识与认同,迫切需要重塑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增强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崇德向善传统的需要。百行德为首,百业德为先,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尚德传统的民族,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文明蕴含了厚德载物、德行天下的优良传统。但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西方各种新思潮、新观点的传播与碰撞,道德情操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很多优秀的中华文明传统美德正在弱化或者消失,为实现新时期、新形势下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必须加强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品行修养。
四、党员干部如何做到“讲道德,有品行”
一是要明大德即要有崇高的政治品德。要对党忠诚,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决抵制各种谣言和分裂思想,自觉抵制,坚决斗争。
二要守公德即要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对社会公德的遵守应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必须为”的公共行为准则,如公共场所勿随地吐痰、勿高声喧哗、勿吸烟,党员干部要在公共行为方面要成为表率;二是“应该为”的崇高道德行为,如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奉献社会,党员干部要成为要崇高道德行为的引领者。对于职业道德,每一位党员都要以为人民服务作为职业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抱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工作尽力,对岗位尽责,对事业尽心,竭尽全力为人民群众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