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礼仪(精选22篇)
这部分内容以列举事例的方法进行。
三、个人礼仪的运用原则
美化自我,尊敬他人。(适度、敬人) 共勉:周恩来名言
四、仪态训练
坐姿
社交场合采用最多的姿态。
(一)就坐姿态
即走向座位直到坐下这一过程。
1、注意顺序 两种:优先尊长
同时就坐(用于平辈、同事、朋友之间)
2、讲究方位
无论从正面、侧面、背面走向座位,都讲究左进左出,尤其在正式场合要遵守。
3、落座无声
4、入座得法
5、离座谨慎
(二)坐定的姿势
1、根据座位高低,调整姿态。
“浅坐”。
2、坐定时,上身一般保持端正,而腿、脚的姿势却可以有较多的变化。常见的姿势:
正襟危坐式 垂腿开膝式 双腿叠放式
双腿斜放式 双脚交叉式 双脚内收式
前伸后曲式 大腿叠放式
其中,男女通用的姿势有:正襟危坐式,大腿叠放式,前伸后曲式等。
女士专有的姿势有:双腿叠放式,双腿斜放式,前伸后曲式。
男士专有的姿势有:垂腿开膝式。另外,在一些正式场合,人们总会感到紧张局促,表现出来的姿势是双脚内收。因此,尽量少出现这种姿势,可以给人镇定的印象。如果实在紧张,采用这种姿势,可以缓解心理压力。
(二)站姿
1、体态:直立,挺胸,收腹,略为收臀,平肩,直颈,下颌微向后收
2、表情:两眼平视,精神饱满,面带微笑
3、上身:
两臂自然下垂,手指自然弯曲;
两手可在体前交叉,右手放左手上,肘部略外张
男性必要时可单手或双手背于背后
4、腿部:两腿直,膝盖放松,大腿收紧上提,身体重心落于前脚掌
5、男性:双脚可微微张开,不超过肩宽
6、女性:脚成v型,膝和脚根应靠紧;身体重心尽量提高
女士应避免的站姿
两脚交叉站立 双手/单手叉腰
双臂交叉抱于胸前 双手插入衣袋或裤袋
身体抖动或晃动
(三)、行姿
也称走姿。与其他姿态相比,处于动态之中,体现人类的运动之美和精神风貌。从总体上讲,属于人体的综合性活动,但侧重点在脚步上,所以也称为步态。行姿总的要求:矫健、优美、匀速。
辨析:行姿总的要求不慌不忙,是否缺少个性和朝气?如何用礼仪的观点解释?
1、基本行姿
行走时,应以正确的站姿为基础。
(1)保持正确站姿,作好起步准备。
(2)全身伸直,昂首挺胸。
(3)起步前倾,重心在前。
(4)脚尖朝前,步幅适中。
脚:避免外八,内八,重心在前脚掌。
腿:膝盖伸直。
步幅:一脚距离。
(5)双肩平稳,两臂摆动。
有节奏,手心向内,摆动幅度为30度左右。
(6)全身协调,匀速前进。
行走的某些阶段,速度要匀,有节奏感,轻松,自然。
男士:抬头挺胸,收腹直腰,上体平稳,双肩平齐,目光平视,步履稳健大方。
女士:头部端正,目光柔和,上体自然挺直,收腹挺腰,两腿靠拢行走,步伐匀称自如,轻盈,端庄,文雅。
2、禁忌的行姿
女士:避免故意走“猫步”。腰部要自然摆动,不能扭捏,避免步幅过小,含胸。
男士:避免含胸驼背,左右摆动,步幅散漫,低头等。
(四)、蹲姿
属于一种静态的姿态。多用于捡拾物品,帮助别人或照顾自己。
个人礼仪 篇20
要继承和发扬这一美德,就要从小做起,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少年。为了把这一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好,制定本学期校本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及内容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通过多种渠道、多个层次、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方式来训练,在一日生活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或通过专门的教育帮助学生理解《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内容,掌握文明礼貌用语、礼仪示范动作,使每一位学生都认识行为规范、文明礼仪的内容和教育意义。并能自觉遵守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学情分析
现在,大部分学生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需要,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关心不够,养成了孩子自由散漫的生活作风和学习习惯,致使学生的学习水平、生活习惯等方面差异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校本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对感恩教育、文明礼仪等的内容有了一定的学习积累,大多数学生对文明礼仪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理应把校本文化致使精髓灌输课堂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校本文化,让学生做个堂堂正正、真正的中国人。
三、教学目标
1、学“规范”用“规范”,使“规范”深入人心,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力求学生“知”与“行”的统一。
2、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但掌握文明礼仪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遵循文明礼仪的要求,来指导、约束自己日常生活学习、行为和习惯。
3、教育学生认识社会公德的重要性,立志做文明人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并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4、开展一系列的文明礼仪体验型的教育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文明礼仪活动的积极性,利用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5、通过评选“文明小使者”、“文明小少年”活动,在班内学生中树立榜样,发挥带头作用,带动全班学生自觉遵守文明礼仪行为规范,争做模范班级。
6、树立对待校本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校本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校本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四、教学重难点
1、感悟文明礼仪文化。 2、感恩教育。
五、教学措施
1、创建文明礼仪良好环境氛围。
根据每日工作重点布置有关墙饰、展牌、宣传标语或警示语;在语言角设放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图片,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语言行为。
2、将规范训练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中。
在常规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把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和行为标准放在首位,关注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以及日常生活方式与习惯。以平时仪表、语言为切入点,通过强化训练,把《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的教育落实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让他们从中受到影响,得到锻炼,养成习惯,进而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3、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根据每月主题,每周有计划的组织一节专门的文明礼仪活动,丰富教育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多彩的活动中受到文明礼仪规范教育。并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议一议、想一想、做一做等小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文明行为在不知不觉中趋于规范化。
4、开展文明礼仪评比竞赛活动。每月开展“文明小天使”和“文明小少年”评比活动,通过学生主体的相互监督和自我教育,保证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和提高。
5、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做好不定期的家访工作,了解学生在家中的礼仪习惯,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共同促进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
6、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密切联系其他任课教师,共同做好本班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
7、倡导文明的社会礼仪。结合社会公德教育,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等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仪理念。
8、针对当前公共生活领域中的突出问题,大力宣传文明购物、文明就餐、文明乘车、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礼仪,着重纠正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破坏绿化、损坏公物等不文明行为,引导学生做一个懂礼仪规矩、讲文明语言、守公共秩序的好学生,努力形成共同崇尚文明礼仪的社会氛围,营造和谐的生活环境。
9、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10、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