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礼仪(精选22篇)
葡萄酒是一种普遍受欢迎的低度酒,酒精含量通常在14—21%之间。按饮用的时间来分,有餐前酒、餐酒和餐后酒之分。按颜色可分为白、玫瑰红、红色三种。白色和玫瑰红配鱼类,用酒类冷凝器冷冻到5—10°C左右喝;红色配肉类,不必冷冻,在17—18°C左右时喝。
葡萄酒杯为高脚杯,喝时用手拿住下面杯脚部分,不要用手包围上壁。要求注酒时,把杯子放在桌上;不想再喝时,只需将右手掌按在杯子上,而不必说“我不再要酒了”之类的话,这不仅限于葡萄酒,对其他的饮料也适用。香槟酒是发泡性葡萄酒的一种,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被称为酒中之王。它能够增添宴会的气氛,适宜在餐前喝,适宜配合每一道菜喝,也适宜在餐后喝。饮用香槟酒时,一般要冰冻,适宜温度是2—7°C。
香槟酒的酒杯有两种,一种是高脚开口浅杯,另一种是状似切头的郁金香外形杯。
鸡尾酒源自西方,传说外国人喜欢斗鸡,每当斗鸡得胜时,总喜欢拿一支公鸡的尾巴毛到酒馆饮酒,以表示自己是斗鸡的胜利者。人们便把这种酒称作“鸡尾酒”。现在,鸡尾酒已成为人们所喜爱的饮料。由于它色香俱全,光彩夺目,在欧美各国受到欢迎,本世纪初传入我国。
喝鸡尾酒时,需用鸡尾酒杯,通常是呈倒三角形的高脚玻璃杯,不带任何花纹。因鸡尾酒要保持其冰冷度,所以手应接触其高脚部位,不能直接触摸杯壁,使其变暖而影响酒味。
甜酒一般叫“力乔”,英语叫甘露酒。它是一种含有酒精的饮料,是在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葡萄酒、朗姆、金酒中加入一定的“加味材料”,如果皮、砂糖、香料等,经蒸馏、浸泡、熬煮而成。它是传统的餐后酒,有助于消化。
啤酒是种清热、消食的流行饮料,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饮用啤酒时一般要加以冷冻,以5—10°C为宜。不能太冷,也不能加冰块,这会加速气泡的消失,冲淡香味。同样不加冷冻或温度过高,都将破坏其风味。
餐桌礼仪 篇10
一、东西方用餐俗例
在中国,我们习惯的用餐俗例是:把炒好的菜放在餐桌中央,然后每人一碗米饭。菜是大家共同享用的,所以为了表示礼貌,夹菜不要直接放到嘴里,而是先放到自己的碗里,然后再享用。西方就和我们完全不同,他们拒绝和别人分享自己的菜肴,所以每个人只享用放在自己面前的菜肴。
二、座次安排
西餐的餐桌礼仪比较简单。在西餐中,一般均使用长桌。在正式宴会上桌次的高低尊卑以距离主桌的位置远近而定,越靠右的桌次越尊贵,越靠近主人的位置越尊贵。
而中餐的餐桌礼仪就有很多讲究了。“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是总体的规则。在中餐中,可能会使用到八仙桌或者是圆桌。如果是八仙桌的话,如果有正对大门的位置,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位置为主客,主客左右两边的位置,以距离主客的距离判断尊贵程度,一般情况下,离主客的位置越近客人的身份越尊贵。
如果是人比较多的大宴,桌子的摆放也是有讲究的,首席桌子要居前居中。左手边为2、4、6席,右手边为3、5、7席。通常,距离主桌越近,桌次越高;距离主桌越远,桌次越低。
三、点菜的礼仪
如果你是本次酒席的主人,点菜应该考虑到大多数人的口味、习俗、感受。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应该等大多数客人到齐之后,进行菜单的传阅,由客人来进行点菜。
当然这样的话会考虑到预算的问题。这就要在宴请前做好打算,挑选一个合适档次的请客地点。一般来说,身为客人会不好意思自己点菜,还是会邀请作为主人的你来点菜。
如果你是赴宴的人,主人邀请你点菜,你又不好意思拒绝的时候,你可以点一个价格适中,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最好点的时候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问问有没有哪些是大家不喜欢吃的,这样大家也会有一种被照顾到的`感觉。
四、用餐的礼仪
餐桌上的吃和吃相非常考究。每道菜上来一般都要由上首座的人先夹第一筷子以显示大家尊敬,然后大家开吃。千万不要主人还没有动筷,自己就已经吃的差不多了。
夹菜的时候尽量夹自己面前伸手能够够到的食物,其他的食物等菜肴转到自己面前的时候再去动筷子,不要抢在临桌的前面,一次夹菜也不要太多,会给饭桌上的其他人留下没有礼貌的印象。吃饭的时候不要狼吞虎咽,细嚼慢咽不仅利于消化,而且会给他人留下一个绅士的印象。吃饭的时候不要太粗俗,不要吧唧嘴,喝汤时不要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用牙签剔牙时,应用手或餐巾掩住嘴。不要让餐具发出任何声响。
五、退席的礼仪
用餐结束后,可以用餐巾纸擦擦嘴。用牙签剔牙的时候,应用手或餐巾掩住嘴。餐后不要不加控制的打嗝,在主人还没示意结束时,客人不能先离席。
餐桌礼仪 篇11
一、评一评,议一议:这些小朋友做的对吗?
(1) 不等别人入座自己先吃。(2) 让长辈先吃。(3) 抢菜、乱翻菜。
(4) 面向餐桌打喷嚏。(5) 当众惹人倒胃口。(6) 主动摆碗筷。 正确的做法:
1 主动帮助家长擦桌子、摆碗筷、端菜,等人到齐才能用餐。
2 请长辈先夹菜。
3 不抢菜,不在菜盆中乱翻,不碰翻桌上的盘子、杯子。
4 打喷嚏、咳嗽应面朝餐桌后面,拿手帕或餐巾遮住口鼻。
5 在餐桌上不要当众提到“好难吃”、“上厕所”之类的词,以免别人倒胃口。
二、练一练: 分小组练一练餐桌上应注意的礼仪。
餐桌礼仪 篇12
引言:
在精神文明如此发达的今天,对外交流也愈来愈密切。不管是在商业洽谈,或是朋友的聚会中,我们都意识到,了解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差异,对我们日常交流有着至关重要。其中,中西方的餐桌礼仪则是一个门槛,它是我们交流与合作的前提和试金石。
从餐具摆放使用上看中西文化差异筷子刀叉是中西餐桌礼仪最基本差异。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还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如中餐进餐时不可玩弄筷子,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通常就餐之前,在中国筷子的摆放应该放在饭碗的右侧,并且一定要两端对齐的整齐地摆放。如果是就餐期间使用筷子夹完菜之后,但是并没有连续进食,筷子则应整齐地竖向饭碗的正中间。在餐具摆放中,各个西方国家摆放西餐餐具遵循的共同规则是:“垫盘居中,左叉右刀,刀尖向上,刀口向内”。[1]具体的规则有:“盘前横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余用具酌情摆放;酒杯的数量与酒的种类相等,摆法是从左到右,依次摆烈性酒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发言或交谈时,应将刀叉放在盘上才合乎礼仪,餐具掉落不要弯腰拾捡。
从座次安排上看中西文化差异中西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座次安排。中国人请客传统上用八仙桌。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因为在中国,上菜时多以顺时针为上菜方向,居右者因此比居左者优先受到照顾。“中座为尊,面门为上,观景为佳。”[3]在西方, 通常,桌次地位的高低以距主桌位置的远近而定。以主人的桌为基准,右高、左低,近高,远低。西方人请客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而在西方,右为尊,左为次。
从中西方上菜顺序方面差异看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就餐程序不同。中餐的出菜顺序:首先是开胃菜,通常是四种冷盘组成的大拼盘。主菜紧接在开胃菜之后,又称为大件、大菜,“主菜的道数通常是四、六、八等的偶数,因为,中国人认为偶数是吉数。”[4]点心指主菜结束后所供应的甜点,如馅饼、蛋糕、包子、杏仁豆腐等。最后则是水果。“西餐菜单上有四或五大分类,其分别是开胃菜、汤、沙拉、海鲜、肉类、点心等。”[5]正式的全套餐点上菜顺序是:头盘,西餐的第一道菜是头盘,也称为开胃品,因为是要开胃,所以开胃菜一般都有特色风味,味道以咸和酸为主,而且数量少,质量较高。汤,和中餐不同的是,西餐的第二道菜就是汤。西餐的汤大致可分为清汤、奶油汤、蔬菜汤和冷汤等4类。副菜,鱼类菜肴一般作为西餐的第三道菜,也称为副菜。品种包括各种淡、海水鱼类、贝类及软体动物类。主菜,肉、禽类菜肴是西餐的第四道菜,也称为主菜。甜品,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后食用的,可以算做是第六道菜,如布丁、煎饼、冰淇淋、奶酪、水果等。 咖啡、茶,西餐的最后一道是上饮料,咖啡或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