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鉴定实习报告(精选32篇)
心得体会:
透过这次实习使我对宝钢有了大体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了钢铁生产的主要设计及工艺流程、运输和车间布置、厂区路网及绿化程度。这次认识实习使我了解了工艺流程对厂址选取及车间布置的决定作用,认识宝钢是我们人生的一大财富。宝钢的科学选址和合理布局、先进的生产线、人性化的设计与管理、花园式的厂区,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将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我归结为以下几点:
1、科学选址和合理布局
上海资源缺乏,既没有铁矿石也缺少煤,为什么会选址在上海宝山区呢就是因为上海有着发达的交通运输系统,廉价的水运是重要因素。上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盛行东南风。宝山区位于上海市的西北部,选址在宝山区,即位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减少了工业气体、粉尘对市区的污染。选址在上海,充分思考了厂区的区位优势。有长江、东海的水运,还有便利的京沪、陇海、沪杭线等铁路运输;又位于沪宁杭经济带、东部沿海经济带和沿长江流域经济带的交汇处,有着广阔的腹地,发达的科技和巨大的钢铁销售市场,并且也便于出口国外。从巴西、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用山西大同的煤,借助廉价的河运、海运,是典型的临海型布局。
从厂区的布置来说是很合理的。像炼铁、炼钢等污染大的都在离生活区较远的老厂区,而像冷轧等污染小的车间距生活区相对较近。由原料码头——料场——炼铁厂——炼钢厂——连铸车间——初轧厂——热轧厂——冷轧厂等合理布置,从原料到成品流水作业线,根据生产的连续性布局,如炼钢上位是炼铁厂,下位是连铸车间等,并且厂区还留有相当的发展余地。减少了厂内的运输,提高了生产效益。
2、高效的创新机制
强势的企业离不开强势的技术创新。宝钢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企业技术进步方针,引进最新技术,注重自主开发,不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邓小平同志的勉励和要求,“严格苛求的精神,学习创新的道路,争创一流的目标”,构成了宝钢创新文化理念的主线,成为宝钢25年来前进的不竭动力。每个分工厂都有自己的学习创新活动,大家参加创新竞赛,促进了宝钢的科技进步。我们在每个行政楼大厅里就能看到工人们创新的成果。在这种机制下,宝钢科研成果达1300多项,专利授权1199件,已拥有企业技术秘密3339项。国内外技术贸易也迅速发展,成为技术加管理输出的先进企业集团。
3、花园式的工厂
宝钢的另一大优势就是厂区的绿化,绿化率到达42.71%。在宝钢里面,你觉得是风景区而不是钢铁厂。每个厂房周围都有着近10米的绿化带,能吸烟止尘、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美化环境,给人良好的情绪,提高工人的劳动用心性。从这几张照片上你能够看到宝钢的厂区的美化水平:青草、绿叶、红花,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另外,宝钢有很好的人文素质,人性化的公共设施。比如一个小小的警示牌,把棱角都折起来或者打磨平滑,防止伤人,在这一方面,许多城市或公园都自叹不如。因此,宝钢股份分公司成为中国冶金系统第一家透过ISO—14001环境认证的企业。在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宝钢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众多的企业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4、先进的工业生产线
宝钢自动化程度很高,企业员工较少,但产量却很高,一个大的厂房平时只需十几个甚至几个工人就能够安全生产了。从原料码头的抓斗卸料机开始,传送带、吊车等一系列大型的自动化设备,工人只需在操作间按键就行了。一个1.2公里长的一个高线厂房,只有几个工人检察员、几个机器操作员就能够了。从原料到成品,几乎全部由机器完成,包括加热、控温、添料、轧铁、制品、检测、运输等。机械化、自动化,这是现代化工业的标志,宝钢在这一方面一向走在前列。并不断地改善生产线,使其更加完善,更加安全和高效,用心自助研究开发新的项目,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潜力和竞争力。
自我鉴定实习报告 篇27
为期两周的金工实习终于结束了,在这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虽然我是读工商管理专业的,但身在工科学校学习一点工科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我们这些较少接触机械制造工程的学生来说,机械制造工程训练不仅增加了在大学学习阶段和今后的工作中所需要的技能与基本工艺知识,而且在生产实践的特殊环境中通过接触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接受社会化生产的熏陶和思想品德教育、组织与安全教育,逐步认识和建立起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群体意识、经济意识、市场意识、环境意识、社会意识、创新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了劳动观念、集体观念、组织纪律性和敬业爱岗精神,提高了综合素质。
汽车
是实习第一天的内容,一开始听老师讲解汽车的发动机的运作方式时,要清楚理解其意思感觉很吃力,但是经过后面自己亲自拆装汽车部件,我深刻地理解了汽车的工作过程.换挡、转弯、发动机四冲程、离合器原理等.虽然只是理论知识,虽然被我们拆的汽车比我们还老,可它仍然是汽车,我们仍然学到很多东西.大大提高了知识面。
数控车床
这次实习有两天
是学习数控车床的,上午老师让我们自己编写数控车床的程序,下午就教我们如何操作数控车床。在看到车床刀具在工件上挥动的时候,我感叹人类真是太厉害了,过去一个工件要做好几个小时,现在只要在机器上按上几个件,然后等上十来分钟工件就出来了。PLC的作业是应用相关软件,选择合适的控件,并按照题目要求用正确的顺序将控件连接成线路图;而加工中心则是要学会应用UP软件绘制一个比较复杂的三维立体加工模型,。在完成这些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原先的计算机水平比较差,我屡屡碰壁,做完作业的时间要比其他同学长许多,要比别人花更多的精力,切身体会到了计算机能力的重要性。也因此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计算机水平,了解到了计算机的一些生产应用知识,并下定决心要将计算机学好。
热处理
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被加热到600摄氏度的钢材,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到的,这次不仅能看到,还能感觉到这火红的钢材散发到空气中的热量。还好我们实习的时候是在冬天,这么高的温度刚好可以给我们供暖。要是在夏天,那可怎么办?这不禁让我想起伟大的劳动人民,做这行的人每天都要对着如此高温的烘炉,每当下班后都会汗流浃背,想到这里,我觉得我这点辛苦算不上什么了。
钣金
在众多金工实习项目中,最靠动手能力的要数钣金了,因为它只借助几种简单的工具,将一块普通的合金薄片制作成各种功能的工具。我制作的是手机座和小型垃圾铲。这一工做看似简单,要做好却是不容易,从划线、剪毛坯、折弯成型、打磨都要花很大功夫。大家利用仅有的几个工具,各显神通,不顾划线和剪铁皮时手的疼痛,都制成了自己的成果。虽然我的作品不算最好,但是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觉得收获很大。
铣工
这一工种则不止要会动手,而且还要操作机器。我是第一次操作铣床这种比较大型的机器,要想车出一个高17.5毫米的工件,而且误差要控制在0.5毫米以内,实属不易。工种过程中,要注意到操作顺序的先后,要调整加工速度、加工精度,还要适时开关机器。这么多的操作,平时在读书中是不可能碰到的。我记得那个时候由于没弄清铣床上的标尺刻度,我和我的小伙伴先是把工件磨得太小了,然后又把工件磨得太大了,但当我与他最终一起完成任务并获得高分通过时,那种喜悦溢于言表,因为那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
铸造成型
铸造成型是一项很好玩的课,老师也很幽默,就像一个大孩子领着一群小一点的孩子玩沙子一般。只是这次游戏不像小时候一样简单随意罢了。
铸造方法
主要有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以及熔模铸造等,我们学习的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砂型铸造。它包括模样和芯盒的制作,型砂和芯砂的配制,造型制芯,合箱,熔炼金属、浇筑、落砂、清理及检验。我们的砂子是老师事先配制好的。
采用了手工制造的两箱造型,制作了齿轮坯。先是将齿轮坯模型和两个定位销座放在沙箱里,加砂,然后用砂冲子从边缘开始压砂,慢慢向内部砸实砂子,再加砂,用同样的方法砸实,直到砂子高出砂箱,用刮砂板刮平,把下型砂反过来,放上另一个沙箱,撒一层盐砂,放好定位销,浇口棒,浇口棒底端应位于模型平分线的垂直线上,距模型三五厘米左右。加砂砸实,但是这次用力较下型砂要小一些,当砂子高过沙箱时,用刮砂板刮平,并用小铲子修正,在浇口棒周围撒一些水,轻轻拔出浇口棒,开外浇口,注意外浇口要里深外浅,外部比里面浅三到五毫米,大小适度,与浇口孔相切,以每平方分米十个左右通气孔的密度按要求插通气孔,要求通气孔底端与下型砂的上表面相距两三厘米。之后就打开上型砂,在下型砂表面撒少许水,小心起出模型,修平边缘及表面,开内浇口,要求与模型凹槽相切,并且要里浅外深,大小适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