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自我评价(精选20篇)
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在教学时我把课本知识和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就在自我身边。
二、灵活处理教材,增强趣味性
教材是范本,仅有灵活地运用教材,才能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我让“静”的知识“动”起来,经过体验活动、多媒体演示,创设动态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进取思维、大胆想象,进而优化教学效果。在教学《平移、旋转、对称》时,我先让学生经过自身体验感知旋转、平移,再经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使他们进一步理解简单图形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位置。在教学《长、正方形周长》时,我先用动画演示“小蚂蚁爬树叶一圈”手摸长、正方形活动学具一周,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封闭图形,明确了周长概念,再让学生观察长、正方形物体,根据其特征,概括优化出计算长、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再如,在学习《长正方形的面积》时,我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一是节俭课堂有限教学时间,二是直观引导学生学会计算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使“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直观而形象,既增强了数学课的趣味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自主合作探索,提高理解性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恰当运用合作交流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既能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也能够给他们供给自主探索问题的平台,提高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我在教学二年级《观察物体》这一节时,我从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入手,从站在不一样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引申到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物体,经过学生的合作拼搭、观察、换位观察、交流反馈,使他们理解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的物体站在不一样位置观察时,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如我在教学《摆正方形、长方形》时给每个学习小组供给许多小棒,要求学生合作选取适宜的小棒拼出长、正方形,学生在交流、探讨、操作过程中发现:仅有长度相同的小棒能摆正方形,而长方形是相对的边用的小棒长度相同,加深了对长、正方形特征的理解。再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小组配合,共同想办法找到物体的图形,并把它“变”在纸上,每个学生都进取思考,想出了多个办法并且他们在每一次的表达和倾听中,逐步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四、观察比较发现,引导概括性
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在学习中发现是帮忙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策略。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时,要求学生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摆立体图形展示总结时,学生从自我和他人的展示中概括出: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能够拼摆一个长方体、四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能够拼摆一个大正方体。再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用三角板确定直角》时,学生确定后,又发现了锐角和钝角的判定方法。又如,在《学习长、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时,先让学生观察图形,再合作交流各个图形的关系。采用这样的方式开展教学,有助于学生直观体会,能激发他们的思维,使学生感知学习数学的欢乐,领悟数学的思考方法,感受数学推理的力量。我在低年级教学中采用贴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方法进行引导,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在生活中的运用,他们在学习中发展空间想象本事、逐步构成数学思维本事。五、进取动手动脑,突出实用性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他们体验到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在学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后,可创设情境活动:学校此刻想用48米长的栏杆在教学楼前设计花圃,请你帮忙,画出设计草图,并求出它的面积。帮忙学校设计方案,学生都愿意,并且学校是学生所熟悉的环境,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浓。有的设计成长方形,有的设计成正方形,有的设计成“日”字形……学生都很投入地画图、演算,调动创造性思维和已有知识经验去寻找问题的最佳答案。然后教师请学生说出自我的设计理由,再安排小组互相评价,学生在自然而然中学会了知识,同时会深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总之,生活是数学发展的源泉,我们广大数学教师要善于去发现、捕捉、运用生活中的具体可感的事例,来启发学生,感染学生,使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师自我评价 篇6
素质教育推行到今日,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主要体此刻下头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明确所要讲授新课的教学目标是一个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也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很多教师却做不到这些。大部分教师都认为自我的教学目标很明确,自我想要讲什么,想要教会学生什么,都会明确记录下来,并且认真按照执行,以为这样就行了。殊不知,教师的教学资料可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为什么学、怎样学等;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技能,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具体来讲,教师只是教给了学生关于教材的资料,在课堂上不停地说教,几乎占据了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学生完全没有发挥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为了教而教,为了板书而板书,为了上课而上课,就是没有为了学生。一堂课下来,让我们感觉不是教师在帮忙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反而是学生在帮忙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可见,没有研究到学生的教学目标是不准确的,没有根据学生而设定的教学目标是不正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为载体,时时处处想到学生,将培养学生素质和本事为最终目标。
二、教学方法不正确
教师的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把知识传达给学生。表此刻课堂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师要研究教的问题,而不是研究学生怎样学的问题。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给学生设定必须的教学情境,这是一种学生吸收知识、内化知识的过程。可是此刻的很多教师只是强调课堂教学的外化作用,忽视了学生的理解本事。学生的思维本事和语言表达本事有时是不一样步的,他们心里想到了却不见得能够说出来;明明自我会做但不必须能够讲解得出来,而教师偏偏要花大把的时间在给学生讲解上;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本事,把学会的知识用在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上,可很多教师还是要把时间放在几道抽象的应用题上,让学生算来算去,结果却所以打消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影响了学生对数学资料的学习。教师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求教师对教学资料做出合理的教学安排,使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研究问题,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设置教学环节,无须学生太多的研究。但实际上,很多教师没有充分研究到学生的感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向处于被动状态,成为了教师教学的工具。
比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应用题时,时常会把解决应用题所用到的知识提前给学生准备好,而不是让学生自我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被限制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不利于学习和提高。另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等教学软件不断引入教学,本应当给教师的教学增添生机和活力,但很多教师盲目追求所谓的“新颖”“时尚”,过多地使用教学设备,甚至滥用,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作用,减少了学生的活动时间,不但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效果,反而影响了教师的教学。那么,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教学的好方法,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呢?我以为,能够从下头几个方面来研究: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明确真正的教育目标。
观念决定行为。当今世界是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是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我们已经没有精力去把所有的知识都学会,也不可能全部学完。在这种情景下,必须让学生学会适应社会、适应时代的发展节奏,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终生学习的生存理念。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明白自我的任务,明确自我的职责,在数学教学中,既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又要进取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本事和空间意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小树立远大的梦想和抱负,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这样,教师就不会因为学生成绩不好而生气;就不会为了单方面追求形式完美而设计课堂效果;就不会为了片面追求及格率、升学率而进行“应试教育”。如此,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出现生机和活力,焕发新的青春。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这方面的特点越来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