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自我鉴定锦集(精选30篇)
也许功夫不负有心人吧,我们申请的课题最终通过,那时我自觉得尝试到实践前的第一份喜悦。继而的工作就是调研的行程安排,及人员的确定,还有就是问卷的设计等工作。既然是一个团队,就得懂得分工合作,我也自觉得轻松了许多。20号之前,调研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就是我几乎一个星期的社会实践征程。
调研地的见闻感触絮语
这次的社会实践,调研地点是饶平黄冈镇的霞西村。在调研过程中,我看到了村民们朴素与生活简单的一面。农村的孩子们天真纯朴;长辈的成年人虽然不会听普通话,甚至不识字,然而在待我们调研调查时经常保持笑容,有的一家几口人住在一间很小的瓦房屋中,地板全是松泥,四周的墙壁是黄泥浆盖住,即使是中午,房屋里光线很黑,他们依然在工作,有的在修自行车,有的在缝补衣服等。他们的生活现状,即使贫苦,但依然不忘了勤劳地工作,美好的一切都得需要持续的努力与劳动。还有就是,我发现农村的孩子他们并不执着于玩,他们学习的条件是在没有风扇的情况下,依然在努力地学写字,做作业等,他们学习的那股干劲与毅力,即使是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中,依然毫无退缩。他们学习的热情,让我觉得在大学很舒适的空调环境中深有感触。让我觉得在学习环境很优美、条件很舒适的深大,依然不努力学习的我,感到很自惭不如。农村的孩子他们珍惜的是光阴,即使在条件很差的环境中依然勤奋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我却不懂得在优美的环境中学习,相比之下,我自觉得自身的渺小。记得还有就是,在我搞问卷调查的时候,我曾经遇到一个八岁左右的孩子,他正骑着自行车要到某地方去,但他不介意停留几分钟,帮我做一份问卷;而这种情况我在黄冈镇镇里面开展问卷调查时,那时记得遇到的是一位年龄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但他对我们的问卷调查是拒绝,相比之下,我觉得农村孩子们的乐意助人的品格又是多么的高尚。
调研中自身体会收获絮语
社会实践每一刻的事情都充满着挑战,每一处的见闻都令我产生感触,每一次的失败都将成为我新的教训。记得刚到饶平的时候,我们一下车,就被开三轮摩托的蒙骗了,摩托才在城里走了几分钟,他们竟然要收我们15块,记得这次教训我们下次再坐车时,我们一般都打的,因为打的在城里怎样走,也只需2块。在和当地领导进行座谈时,之前准备好的问题,仿佛在访问的时候,都不很管用,那时我觉得笔头上的东西,还得在现实具体情形中做到恰到好处地转换为口头表达。他们的讲话风格可能更注重于口头化,所以在采访的时候,就得学会相应的改变,这种将自身的语言恰到好处地转换为当地人的语言表达方式,我想在这次的实践当中,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与学习锻炼的机会,特别对于我这个学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说。还有就是在采访做笔录的时候,我们的采访者普遍都讲得比较快,因此在笔录的时候,难免出现录不达他们之意的感觉。实地现人采访,注重的是别人谈话中的一些细节的内容,因此我们在采访的过程中单记住重点是价值不大的,所以在现场笔录的时候,要做到两面俱全,不能不说是个挑战,同时也是个很好的锻炼。在实战中提高自身的文字记录速度的能力和手写的能力,对于一个学中文的学生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场笔录采访的时候,我都很注重这方面方法的改进和锻炼,即使有时字写得很模糊,但最重要的一个要及时去整理笔录,同时还得加快提高自己听力的接受能力和回忆能力。同时还得注意,面对不同人,懂得说话的氛围的调温。对年轻人懂得幽默与活泼,对领导懂得慎重与庄严些等。还有就是,记得我们无论是在霞西村,还是黄冈镇搞问卷调查的时候,开始时不理睬,拒绝我问卷填写的人很多,不过最后自己的坚持与努力,也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事情尽管有困难的开头,有僵局的开始,但不代表事情的结局也是僵局,不坚持又怎么能体验到成果的喜悦的呢?不经风雨又何能见到彩虹呢?在这里,实践给我的不是努力,事情并不是说努力就够了,有时即使你给别人解释得多么的认真与详细,你用很努力的工作态度去对待工作,但都不一定能得到成功,成功可以说往往是经得起考验、经得起坚持的人所得到的。说到社会见闻方面,我不得不提下,黄冈镇那边的小生意场面,在这里镇民的收入来之不易。而且有些是从附近的村庄赶集而来,有的很早就得从老远的地方赶来,即使买出的不多,但他们依然每天都这么坚持,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在他们的身上体现得不明而喻。有时,他们即使在那里喊买了一整天,或许真正光顾的人也不多,这时他们真是酸在心里,干在口里。还记得有一次自己拿出50元的人民币给他们找钱,他们竟说自己没有那么多钱找,这时我心里真不是滋味,他们的生活贫困,让我觉得珍惜自己眼前的好环境、好条件的必要。我本身是来自农村的孩子,有时候觉得自己也是贫穷中人,不过相比之下,我又何尝不是幸福中的人呢?这时的我回想起自己在学校的不努力,我心里又何尝是个滋味?我更应该懂得好好珍惜自己的眼前,奋力向前发展,踏实做人。
调研结束的总絮语
在我看来,短短的几乎一个星期的社会实践并不简单,时间虽短,但我走过的路长而远,体验到的生活深而沉,感触到人情多而广。即使我在这次实践当中,有不少的不足之处,但我记得,这是仅为我的第一次,在遥远的将来我将会是另一番的作为。学生社会实践,付出,收获并不可强求;但不付出,收获更不可强求。这次的社会实践真正教给了我,坚持付出,永不悔行。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路在那里,路在脚下;如果让我补充一句,那我就说,路更在自己的脚下。要把路走得更远,就得付出,要付出就得学会尝试。付出既然不等于收获,那么付出就相当于一次无法预知的尝试,我不知道我是否能如愿以偿,但我知道我已经付出,已经亲身去尝试,有时即使不是很成功,但我相信这次的尝试与付出就是一次刻骨铭心的回忆与教导。
很早就希望能到外面去社会实践,主要是因为进深大不久就有机会看到了师兄师姐们在暑期社会实践中的成果。在师兄师姐们展示的实践成果——图片和视频中,我看到了祖国大地的美好风光,其时心已向往那和同学一起到远方的情景。让我更加渴求社会实践的是实践期间大家所建立的深厚的友谊,师兄师姐们和同学以及和当地人民之间建立的深厚感情常让我非常感动。
本也就想这暑假和几个好友组队参加社会实践,但没想到不到暑假我就有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了。今年应该是深大第一次实施双休日社会实践的吧。初次听闻07级实施双休日社会实践的消息,曾为不能到外面去而惋惜。不过后来知道双休日社会实践只是以后暑期社会实践的一个前期和重要的补充,旨在让大家更好地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最主要的是让大家更多的接触社会的阶层,丰富我们的生活阅历,心中的遗憾就云消雨散了,取而代之的,是对于它的期待。
这次双休日社会实践是以课题调研为主的,通过抽签,我们班选择到的课题是“移民城市老少的归属感问卷调查”。有了调研课题,我们就紧锣密鼓地开始工作了。我们查找关于做调研的资料,弄明白怎样开展调研工作;从网上查找关于这个课题的一些同类的问卷调研作为参考,以更好制定我们的调研方案;联系我们所要调研的人群的单位——各区的福利院,已进行我们的调研工作。最后的方案的出台,是我们大家多次讨论辩证的结晶。弄完这些之后,就开始分组。全班分成6个小组,本着平均人数的原则,各小组的具体成员自我组合。我和舍友以及几个较熟的同学组了一个小组。
做完了早期的工作,班里又开了动员大会,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事项;小组也经常开会,讨论怎样具体地开展工作。晚上,在新西南餐厅一楼高墙角的几个餐桌旁,我们小组经常在那里开会、讨论问题。每个人都认真投入到调研的准备工作中,不断地改善我们的方案。
我们小组的调研对象是南山福利院的老人。我们这个小组的人分好各自的工作,负责采访的、负责照相的,每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分工合作。为了能让老人们高兴,以更好地完成我们的调研,我们特地买了一些小礼品准备送给老人们。
我们来到了南山福利院,在福利院的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们采访了院里的老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调研中,我们摒弃了问卷调研的方式,而采取了通过交谈获取有效的信息的方法。我们都记住了采访时需要提问的一些问题,在采访老人时,我们会尽量用委婉的方式问他们。本来还打算用笔记录老人的答案的,后来为了避免或许会让老人感到不高兴,我们又摒弃了用笔记录的方式。这样,就要求我们要用心记好老人的话,带采访结束后再记录整理。虽然这样工作会相对麻烦一点,但我们都不希望我们的调研会给老人们带来不愉快,所以我们对老人们隐瞒了我们的真实目的,只是对他们说是来和他们聊天、分享他们的人生经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