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考核自我评价(精选22篇)
8、要求教师具有“四心”:关爱学生诚心,了解学生细心,教育学生耐心,服务学生热心;做到“三爱”: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特别对学困生要有有“三心”:爱心、耐心、信心。三种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
9、每学期开展一次“四评活动”。为广泛听取社会、家长、学生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找出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四评活动”问卷调查活动。即“家长评学校”、“社会评教育”、“教师评领导”、“学生评教师”活动。
二、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师德建设
我校党支部根据教育局党委《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提出了加强师德建设要求:
一是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民族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加强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二是采取措施扎实推进师德建设。要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目标要求,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坚持“教研活动有组织,课堂讲授有纪律”,严格教育教学纪律,规范教师执教行为;完善师德考核制度,注重考核教师的理想信念、工作态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术道德等方面表现,大力弘扬优良校风、教风、学风。
三是切实加强对师德建设工作的领导。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贯穿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形成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合力。把师德建设作为“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注重培育师德先进典型,深入开展向优秀教师学习活动,扎实推进师德建设工作。
师德考核自我评价 篇8
根据我校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具体要求,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刻反思自己的工作,现将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整改措施等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平时工作中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不够,没有做到谦虚学习、努力学习,仅停留在被动听从的层面上,导致在一些决定性、关键性的问题上缺少自主和判断能力。
2、在教学工作中,存在为了完成任务而工作的倾向,缺乏从学生角度出发、一切为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前瞻性,导致一些工作本可以做得更好而只流于形式。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归纳和分析,我觉得主要涉及以下几点:
1、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宗旨观念和大局意识树得不牢,尤其是联系实际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不强,师德师风建设理解得不深刻。
2、以人为本的观念树得不牢。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教学服务工作研究不够,思考不多,对学生在想什么、需要我们做什么、如何做得更好,了解比较少。
3、思想解放不够。未能自觉地运用党的基本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造成了思想不够解放,手脚放不开,政策运用的不活、不准、不到位。
4、缺乏群众观点。未能自觉坚持群众路线,这就很大程度上使思路受到局限,认识与实际脱节,从而影响一些决策的'准确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师德师风自我剖析
三、今后努力方向和主要整改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今后的努力方向和主要整改措施是:
1、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勇气和魄力。发扬奋发向上的精神,高标准、严要求,开拓进取。增强群众观念、大局意识,主动、积极承担工作任务,经常深入学生中去发现矛盾和问题,防患于未然。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增强宗旨意识,把社会是否满意,社会是否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
2、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升自己开展教学工作的本领,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切实把握好“新课程标准”的真实内涵,结合实际进行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使学生得到实惠。
3、增强党性修养,提高自律能力。
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更代表着学校的形象。通过深入学习、调研,努力做到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进一步完善自己,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努力改造世界观。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
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树立自信、增强信心,自觉遵守和服从学校党支部做出的各项决策决定,认真查找与改进自己思想及工作中的差距,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
师德考核自我评价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推进二期课改为核心,以《课程指南》及新教材为准绳,加强学习、研究,整体地领会与把握,并积极开展实践研讨,努力提高教师x化水平与保教质量,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得提升和发展。
二、现状分析
(一)教师现状
本学期,我园仍是9个班,其中2个托班,2个小班,3个中班,2个大班。本学期,我园在调走2位教师的同时又新进了2位教师。现在一线教师共有18名,其中在读本科有2人,大专有23人;区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名;高级教师9名,一级教师18名,平均年龄27岁。总体来说,我园教师较年轻,学历层次较高,接受信息能力较强,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
(二)保教工作现状
1、经过学习,教师对二期课改的理念有了粗浅的了解与理解,在实际工作中能尝试运用新理念。如:教师能知道并注意关注幼儿,捕捉幼儿的信息,能根据本班幼儿实际开展探索型主题活动,但在如何引发幼儿生成问题及教师如何回应方面,仍普遍存在着问题。
2、由于实施了分组教学,有效地促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幼儿的学习积极x、探索欲望等有了明显提高,学习习惯得到改善,而这些反过来又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教学质效得到提高。
3、通过学习,教师对整合这一理念开始重视起来,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活动中整合思想还不够明显地体现出来。相对来说,托班的情况比小中大要好一些。
4、能运用电教媒体开展教育教学及制定计划等,但不能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功能。
(三)幼儿现状
我园的外部条件比较好,有充足的幼儿活动场地,所以幼儿的动作发展较好。其次,我园幼儿喜欢参加活动,对活动充满了好奇。但幼儿的探究动手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培养,应加强幼儿音乐、美工的教育,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艺术能力,我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应加强培养。
三、主要目标
1、继续开展二期课改研究,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科学x和有效x,促进每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2、立足自培,完善师资自培工作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使教师x化水平提高。
四、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继续学习、领会《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的精神与理念,大胆实践,加强保教工作过程化管理,逐渐使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良好的教育行为。
1、加强学习、研究《指南》、新教材,领会其精神实质,转变新的教材观。
根据区教研室“读通、读懂、读烂”这一精神指示,继续组织教师围绕课程指南和新教材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促教师整体地领会、把握新教材,促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措施:
①以班组教研组为单位,一起通读主题全部内容,一起分析教材每一内容所蕴涵的教育价值,一起研究主题实施中要发展孩子哪些基本经验,主题中哪些内容适合我们孩子,哪些需要替代,哪些需要补充,哪些需要删除,主题的展开可以从哪几个点进行,主题何时导入,何地导入,以何种方式导入等。
②以综合教研组为单位整体学习课程指南:分段式读,每读一段找出关键词、关键句,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和理解加以阐述。
2、加强实践研讨,促观念向行为转化
大胆、积极地实践新教材,在实践新教材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积累经验与教训,丰富、扩展、创造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