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自我鉴定1500字左右(精选35篇)
一、履行岗位职责情况
自X年8月上岗以来,先后服务于中心校和中心校,在岗期间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育人导向,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积极进取、顾全大局、团结同事、为人师表、关爱学生。在工作中勤奋努力,、教学严谨、服从中心校的安排,不无故迟到早退、旷课缺课。在三年的服务期内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扎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习与培训情况
在岗期间按要求参加县教体局和中心校组织的学习与培训活动。X年8月参加数学新课标培训。X年10月参加课程培训,同年10月至12月参加网上远程培训,两次培训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信息技术水平。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虚心好学,主动向同事请教,按规定完成业务学习和听课任务,并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和阅览有关“有效教学策略”的书籍和文章,并做必要的学习笔记,同时结合教学实际大胆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及时总结,分析不足,将理论和实践机密结合起来,既发挥专业优势,又体现教育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
三、业务能力情况
三年服务期间,先后担任xx届班主任及全科教学工作。在XX小学担任四年级班主任及除英语外全科教学,针对班级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时间,认真完成各科教案及班主任工作,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X学年担任XX小学四五年级复式班班主任及除英语、品德以外全部科目的教学,初次接触复式班教学,在教学中积极和同事交流,学习复式班教学的先进方法和经验,完善教学设计,是复式班教学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X学年担任XX小学二年级班主任及全科教学,同时负责学校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多重任务之下,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兼顾二年级教学和学校的日常管理,始终把教学放在第一位,认真做好教案设计和教学准备,与此同时,按期完成班主任各项工作和学校工作,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学生能得到及时有效地知识传授、学法的习得。总之,三年的特岗工作中,学期初按要求完成各项计划的制定,整个学期按部就班、有序地开展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各项工作任务及时完成。学期末认真反思、深入总结工作,按时上交各种材料,种种做法得到同事的好评,也鼓励了我,让我觉得满是收获与希望。
四、工作业绩情况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少年,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履行的职责。在教学成绩上,表现并不突出,—X学年所带四年级在中心校期末统考中获年级组第三名,虽然成绩有限,但班级却不是停滞不前,而是在轻松平等的气氛中逐步提高。
回顾三年的历程,做为一名年轻教师,工作中还存在种种有待完善之处,工作中遇到的这样那样的困难使我找到了差距与不足,领导和同事的关心与支持使我有动力、有勇气面对一切挑战。道路虽然艰辛,收获却是十分丰富,为自己的成长提供了强大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多学习、多动手、多思考,以期及早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描绘美好蓝图。
教师自我鉴定1500字左右 篇10
大凡所谓的断语,在其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都必定要经历被质疑到坚信再到质疑的过程。万物流转,百转千回,将一个个新生的生命圈定在谁都无法逃离的桎梏中,这便是自然的定律。
话题二中的那句老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属于断语的范畴,其发展的流程必然难以逃脱自然定律的束缚。这句彼时的至理名言在时代进进关注个体,夸大个人价值,包括教师个人价值的今天,显然暴露了其滞后的一面。不少老师举枪声讨,或条分缕析理性十足的辩论之,或义愤填膺感性万分的痛骂之,或不温不火婉转流回的分析之。读到不少类似的文章,我以为尽大部分教师,都停留在一个固定不止的角度死掐,这对一句不能与你形成互动辩论的语句来说,不很不公平的。我想试图从教师个人成长的角度出发,用自身在成长过程中对这句话的体悟,来展现这句话在教师不同的成长阶段对于教师个人的启发,用发展的眼光客观公正的评价一句断语。
前行策马扬鞭自奋蹄
少年为师,不知是个人的骄傲,还是该社会文明的悲哀。总之,忽忽然,我在19岁这样的青葱岁月里被成为了别人的老师。不谙世事的毛孩在一群十岁左右小孩眼前,要以为师者的形象出现,的确是一种搞笑。不懂人之生命为何物者却非要帮助别人塑造未来的生命,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
那段岁月,我以青春年少的盛气和不明事理的霸气与孩子们造就了“不相往来”的尴尬的师生关系。由于对学生实际存在的巨大差距缺少必要而心理估计,我实在难以接受那种不可理喻与无法沟通的学生,他们的存在是我感性上难以顺从的,我不知道为什么人的差距会有如此巨大差别。于是,那个时代的我纯粹得厉害,只要不符心意,便是训斥;难以实现沟通,便借助拳头或是巴掌。所谓之爱心与澄净,是没有半点影子的。
直到那句话的出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第一次看见居然没有揣测一下这句话的真伪。说实话,那时并没有审阅语言与规定的习惯,要求了就往做,书中讲的便都有道理。看到了,就默默地记住了,在意识里也开始了自己的一番逻辑,为什么我的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题目,为什么对于他们的屡施暴力仍然无济于事?一个个题目的涌上,我开始反思自己采取的教育方法,我承认我是个不会教的老师,至少我没有在怎样教育孩子这个题目上动过一次脑筋,想过一个方法,采取的任何措施也只是凭性而起,无法无源。
我开始了对于这句话的顶礼膜拜。出现题目,我寻找根源,想象会教的老师是一番如何的样子,他们会怎样处理这样的学生。尽管仍然有很多的题目处理得不够完美甚至还有不少幼稚的地方,但这句话留给我的对于自我地审查却是深远的。的确,至少我学会用理性观照身边发生的教育事件,用思考的结果来驾驭事件的本身。这与那句话的正确与否没有关系,即便是一句错话,在那样的时代,在我必然要经历的道路上,她本身的意义却远远要超越这句话所涵盖的内容本身。
踟蹰教育踩刹车还是油门
随着教育的深进,并不是我对教育的研究与体悟有了什么质的奔腾熟悉,实在是这个圈子混的时间长了。种.种的阴暗与矛盾中,我终于熟悉到教育并不是万能的,尤其不堪展看的是教育是塑造生命的事业。面对生命,我时感敬畏。正是这种敬畏,我十分害怕在教育的沼泽中摸爬滚打,生怕在不经意间触伤一颗本就脆弱无比的芦苇,这还不是最痛心的。最痛心的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纠结。
在教育无法改变一切的时候,在教育并非万能的时候,我们这些在教育里蜷缩前行的人们只能无奈地仰看星空,等待天体自明的那一刻。
于是,我想起那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我痛心难行的一刻曾经解救过我的那句话。我试图再次从她身上汲取一股新鲜的气力,来解决新近的题目。失看在所难免,假如在衡量每个细小的事件层面,我们完全可以以一个教育者的身份用这句话的召唤参与到事件本身中,可以运筹帷幄,可以决胜千里。可在大的教育背景下,我们将教育置于一个纵深极强的空间中,我们无法从这句话中择取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来。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教育责任的异化。在整个社会背景下,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该负起责任的只有教师,诚然教师以教育为生,但能够施予教育或担当教育责任的并不仅仅也不该是教师一方。“养不教父之过”的下一句才是“教不严师之惰”,永远不能将不好的学生,回罪于不会教的老师。
好之标准的走形。“好”的标准实在是一个一言难尽的话题,而简单来一句“教不好”就草草定义一个学生,是对于学生无情漠视。缺乏对于“好”之标准的阐述,就来“册封”一个尚处于成长中的孩子是否合适?这是值得深究的。
可笑可悲的逻辑。由于以上两个原因,自然就会引出这样一个可笑的逻辑来:孩子受老师影响这是事实,所以孩子的“不好”来自于老师的“不会教”。生命对应生命可然,可结果对应技术却令人啼笑皆非。那么可以一问的是,对于结果的鉴定标准是否与所谓“不会教”的老师采取的教育理念是一个系列的产物。假如教师教育的理念与评价标准之间就有着冲突或者本身就是背道而驰,又凭什么说这是位“不会教”的老师,这便是可笑之处。而可悲之点在于,没有对教师所奉行的教育观念的商榷与沟通,而仅仅用自己固步自封的要求针对学生的表现就评判教师的会教与否,实则也是对于教师个体的亵渎。扯往了教育双方的皮肉,再来谈教育的题目,就像把天平两真个砝码统统往掉,平衡依旧保持,可天平的价值又在何处呢?道理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