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介绍鉴定评语寄语

介绍鉴定评语寄语

2024扶贫工作鉴定总结(精选31篇)

2024-07-04 03:54:13介绍鉴定评语寄语打印
2024扶贫工作鉴定总结(精选31篇) 20某某年,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扶贫办的统一安排部署,某某县公安局主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基础,以科技示范、信息服务等手段,进取寻求其他包保职责单位的支持,....

  根据年初的工作安排,乡党委政府拟投入财政整合资金74.12万元,建设钢架桥一座,500米长的河堤一处,600平方米的活动场一个,100米长的入户路,350米排水沟治理,安装路灯20盏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我中心相关人员的技术指和乡村两级的监督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环境整治工作正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四、调整产业,增加收入

  地区要脱贫重点在贫困村,贫困村要摘帽关键在贫困人口。我村贫困人口致贫因素交织,等、靠、要思想也较为严重,其收入结构来讲,国家政策性补贴占比较高。为了增强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使他们在国家政策性补贴逐步退出后有产业支撑收入,我中心多方筹集资金60000元,采购了21000斤优质土豆种子、450斤七星长剑胡豆种,免费发放给31家贫困户发展种植业,据统计,31家贫困户共种植优质土豆50亩,种植七星长剑胡豆20亩,同时指派农技员加强技术指导。尽管今年7月遭受了冰雹灾害,但其产量依然坚持了较高的水平。预计土豆亩产4000斤产量可达200000斤,胡豆亩产600斤产量可达12000斤,按市场最低估价土豆每斤1元计算产值可达20万元,12000斤优质胡豆留作今后扩面种植。教育贫困户摒弃等、靠、要思想,引导他们经过勤劳的双手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从而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两不愁”问题。

  立足丰富的耕地资源和草地资源,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养业增加收入。全村在去年基础上大面积推广了以莴笋为主的优质蔬菜,发展以羌活、大黄为主的特色经济80亩,全村大力发展以牦牛为主的放养型畜牧业,目前全村有11家规模养殖户,养殖牦牛近1800头、羊近800只。经过发展产业,提高村的内生动力,增强贫困村的造血功能。

  五、创新思路,培植村团体

  村没有团体经济收入来源,为发展村的团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密切协助乡政府加强宣传引导,把县级财政解决的48万产业资金投放到县国资公司,国资公司捆绑全县16个贫困村的产业发展资金开发旅游服务业,与国资公司签订了年终保底分红所投资金8%的合同,今年团体经济保低收入3.84万元,为进一步发展团体经济积累了资金。

  六、加强宣传,政策扶贫

  中心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帮扶职责人加强惠农惠民政策的宣传。经过农民夜校、调研座谈、进村入户等形式和机会,重点宣传了义务教育、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9+3”免费教育等教育惠民政策,加强了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和贫困户“八免五补助”等卫生惠民政策的宣传,深入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村民要爱党爱国,感恩社会,感恩奋进。教育村民要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树立不等不靠进取向上的礼貌新风。

  经过宣传教育,全村知识改变命运的意识进一步构成,全村无一名学生因贫困而辍学,义务教育得到有效保障。村民看病按政策比例报销,切实减轻老百姓的医疗负担,基本医疗政策保障有效落实。全村正在构成健康身上、和谐稳定的好习惯、好风气。

  县水务中心经过1-9月扶贫帮困工作的开展,帮扶工作取得了必须的成绩,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已能基本实现,但对照县委、县政府的目标要求和“四个好”的脱贫目标还存在必须的差距。今后的工作重点是配合乡村两级抓紧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发展农牧产业,进一步加强村民的养成教育和感恩教育,力争在今年底使村贫困摘帽能顺利检查验收。

2024扶贫工作鉴定总结 篇14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强化扶贫帮困工作的总体部署,切实做好扶贫帮困工作,根据《中共xx市委办公室、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活动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科学扶贫、精准扶贫为根本,扎实开展结亲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确保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学院的精准帮扶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精准原则。广泛排查摸底,严格标准和程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摸清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情况,精准确定帮扶对象,结亲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到人,确保“扶真贫”。

  (二)坚持帮户原则。以贫困户为单元,对每个贫困户实行定人、定责、定时开展结亲结对帮扶,并因户制宜确定帮扶内容,包括项目、资金、物资和技术等,实行一定三年不变,不脱贫、不脱钩、不走人,确保“真扶贫”。

  (三)坚持发展原则。坚持扶志扶根扶本,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坚定发展定力,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落实改善生存生产生活条件、落实致富项目,发展增收产业、寻找增收门路、提升增收能力,通过发展加快贫困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三、帮扶内容

  (一)改善生存条件。参与结亲结对帮扶人员要深入基层、深入贫困村贫困群众,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制定扶贫规划,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民政救助政策,切实解决贫困户出行、吃饭、穿衣、住房、子女上学、就医等“两不愁三保障”方面问题,帮助改善贫困群众基本生存条件。

  (二)发展增收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出点子、想法子,共同谋划发展新思路和新举措,坚持以产业为支撑,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增收致富产业,尤其要帮助发展一批周期短、效益大、可持续增收的产业,努力探索构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长效机制。

  (三)增强致富本领。加大贫困群众教育培训和转移输出力度,帮助贫困群众成为具有增收致富技能的新型农民,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将帮扶对象纳入各项惠民政策保障范围,促进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四)提高幸福指数。坚持物的扶贫与人的扶贫有机结合,将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贫困户与开展“洁净水”行动、依法治村、文明创建、文化进村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把改善贫困村贫困户人居环境与提振精气神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贫困地区“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神气”,不断提高贫困群众幸福指数。

  四、帮扶方式

  (一)参与帮扶人员。学院所有在编人员(近三年即将退休职工和困难职工除外)。

  (二)结对帮扶对象。武胜县石盘乡边岩村76户贫困户,武胜县鸣钟乡小寨村56户贫困户,武胜县万隆镇跃进村81户贫困户,武胜县鼓匠乡东原村54户贫困户,武胜县永胜乡平桥村79户贫困户,武胜县真静乡真静村66户贫困户,共412户贫困户。

  (三)结对帮扶时间。201x年至201x年,一定三年不变,对象不脱贫、结亲不脱钩、帮扶不走人。

  (四)结对帮扶方式。院级领导定点联系1个贫困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每人结对帮扶2户贫困户。其余在职人员(近三年即将退休职工和困难职工除外)每人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详见附表)

  (五)30岁以下青年教师(干部)定期下派帮扶行动计划(方案另行印发)。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学院成立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活动领导小组,由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平任组长,其余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系、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学院纪委办公室,沈邦兵兼任办公室主任,刘春红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纪委办公室其余人员为成员,负责该项活动的日常工作。

  (二)整合扶贫力量。各系、各部门要按照“城乡统筹、全面帮扶”的要求,实行“一对一”参与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活动,统一整合“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和“走基层”、“三联五帮”“双联”、定点扶贫、民政救助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扶贫帮扶工作。

  (三)落实帮扶责任。牵头贫困村的院级领导和各系、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此次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活动负领导责任,学院所有在编人员(近三年即将退休职工和困难职工除外)为定点联系贫困村和结亲结对帮扶贫困户的责任主体。各系、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在学院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按照活动方案要求精心组织实施。每位结亲结对帮扶人员的帮扶资金投入不低于每户20__元/年,帮扶人员每年到村到户时间不低于15天,达到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资金和增收产业,实现见项目、见产业、见增收、见成效。

2024扶贫工作鉴定总结 篇15

  一、村级资金互助组织情景

  1、互助组织基本情景。20__年我县新增英川镇英川村、毛垟乡毛垟村和秋炉乡半山村三个省级资金互助组织。加上08-12年的梧桐乡梧桐坑村、澄照乡三石村、景南乡忠溪村、鹤溪镇三枝树村、郑坑乡郑坑村、沙湾镇叶桥村、东坑镇马坑村、大漈乡茶林村、葛山乡葛山村,鹤溪街道惠明寺村和大均乡伏叶村,共计成立14个省级资金互助会组织。14个村共有农户2833户,其中低收入农户719户;加入资金发展互助会的农户527户,其中入社低收入农户131户,累计收取会费19.23万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