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投标邀请书(精选31篇)
1建设工程合同的法律风险种类
11采购合同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多种物资的采购,同时产生多种物资采购合同。
在这些物资采购合同中,就存在很多不合理、不明确、不公平之处,给其它后续工作带来诸多风险隐患。
例如在机械设备采购合同中,只标明了采购价格和生产厂家,却缺少设备名称、种类、型号、规格、维修方式、质量标准等重要信息;还有一些合同缺少当事人签名,或存在提供信息和有效证件信息不符的问题。
对方一旦出现违约行为,无法通过这种信息不全的采购合理进行追责,给违约方逃避责任提供了可乘之机。
12分包合同
现阶段,很多施工单位会将部分施工环节进行分包,分包的内容、形式有多种多样,承包方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不尽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签订的分包合同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分包合同并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所谓的分包合同只是形同虚设而已,还有些总承包单位根本不与分包单位签订合同,造成很多不合法的转包和分包现象。
例如由于分包单位根本不具备施工资质,只能将承包项目进行再次转包,最终导致施工责任不明、拖欠工程款、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一系列风险问题。
13担保合同
施工单位在进行风险担保时,往往会涉及到很大的金额。
一旦担保业务出现问题,就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极大的冲击和影响。
具体的说,担保合同风险主要包括:合同内容不具法律效力、高报金额、合同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同双方责任划分不明确等等。
14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风险主要是来自于施工单位与施工人员之间的法律纠纷问题。
具体风险包括:短期雇佣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一些关键性条款内容不够明确;或存在霸王条款,个别约定不合法、不合理;合同内容与我国相关法律不能有效吻合,导致劳动合同不具任何法律效力。
2工程合同的阶段性风险
21合同签订阶段
施工单位在合同签订阶段的风险问题主要包括:首先,在招标环节中,对相关单位的经营资质营审核不细致、不到位。
其次,在合同条款中,对双方的利益、责任和义务划分得不够明确,也缺乏合理性;还有,合同内容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违背,没有体现出公平性与公正性,合同中存在大量的漏标和暗箱操作等问题。
22合同履行阶段
合同履行是双方对合同内容给予保障和落实的主要阶段。
因此,这一环节对于建设工程来说非常重要。
但是,在双方履行约定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多的风险隐患。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业主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存在某种违约行为,但施工单位却没有及时发现,或没有及时做出反应,最后导致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或社会效益遭受损失;其次,施工单位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不能对执行过程进行有效管控,导致施工合同执行不到位或不充分,对各类合同文件管理的效果也不够好,严重影响着合同的执行效果。
23合同终止阶段
之所以现阶段工程合同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是因为一些施工单位忽视了合同中止后的风险防范措施,往往都是片面地认为合同的风险仅仅存在于合同签订和合同履行阶段,觉得合同终止阶段不会对自身造成什么负面影响和伤害。
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如果在这一阶段施工单位对合同资料保管得不够到位或不够严密,就容易导致合同中的保密信息外泄,或被不些不法分子所利用,给企业带来极大的风险隐患。
3建设工程民法典律风险的防范措施
31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要想实现建设工程合同的有效管理,首先要建立起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
对施工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查,并结合审查结果或工程现状对可能出现的纠纷情况进行预测,从而对合同中不明确、不合理以及不合法的条款给予纠正,或通过双方和协商进行修订。
在合同起草阶段,双方要对条款内容进行积极的补充与完善,这对于施工合同的最终确定、审批与会签等环节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要想很好规避合同风险,就要提高施工单位的准入标准,严格把控相关审核流程,最大限度的提高合同的法律效力,使自身利益在法律的框架内得到有效保护。
32强化责任意识与法律意识
为了避免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不可控的风险,想要想尽一切办法强化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法律意识,使双方能够充分地了解和学习与建筑行业相关的法规法律和制度政策,确保工程合同的各项内容与相关法律规定的高度契合。
企业也要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与法律意识,保证建筑工程合同各项内容的科学性、合法性与严谨性。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由责任问题而引发的各类法律纠纷,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推进,提高了建设工程合同的践行力与约束力。
33对履行合同的过程加强监管
强有力的过程监管能够保证合同的有效执行,确保各项条款的有效落实。
施工单位要主动联合建设企业和相关主管部门,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管,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质量要求。
针对合同中的主要条款,相关的人员要根据施工进度对相关条款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细致、及时到位的检查。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合同条款的落实情况。
与此同时,施工单位还有不断完善自身的奖励措施与惩治办法,对于在防范法律风险工作中具有突出贡献者,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给企业带来风险或造成损失的人员,要视情况给予一定的处罚,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法律风险对企业以及工程项目所造成的影响。
34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对于建筑工程的承建双方企业来说,合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民法典律风险的等级。
因此,必须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道德修养、责任意识与敬业精神,进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
企业可以面向相关人员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规定合同管理人员必须持有从业资格证才能上岗,也可以结合培训内容进行业务考核,确保培训的实际成效。
只有这样,才能使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4结束语
在建筑行业中,不论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民法典律风险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企业应将其视为推动自身快速成长的动力。
在日常经营和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做好工作人员培训工作,从而对法律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与防范,使企业能够在可控的风险范围内实现健康发展,强化企业在面对风险时的应变能力与盈利能力。
建设工程投标邀请书 篇31
订立合同双方:
________ 省 ________ 县 ________ (单位),以下简称委托方;
________ 省 ________ 设计院,以下简称承包方。
经双方协商,由委托方委托承包方承担 ____ 工程的可行性研究,特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 委托方在合同签订之日起 ____ 天以内,向承包方提供所有与研究工程有关的数据和资料,并对资料的准确性负责。
1.提供数据、资料的内容如下:(略)。
2.在合同期内,委托方进行与本工程有关的讨论、询价、对外谈判、调研考察等所得的信息资料,应及时提供给承包方,必要时可吸收承包方参加本工程可行性研究的人员参加。
第二条 承包方应在 ____ 年 ____ 月 ____ 日以前,向委托方提交本合同工程的可行性报告,并对此承担责任,可行性报告内容应包括:
1.经营评价指标:
(1)投资内部收益率: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投资回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贷款偿还能力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外汇偿还能力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盈亏平衡、灵敏度分析与风险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 。
承包方应向委托方提交可行性报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 份。
委托方如在合同期间对 ____________ 工程提出重大变更,甚至原始资料、数据有重大变动,有可能导致承包方对可行性报告作修改甚至返工时,须经双方协商,对本合同进行修改,或增加任务变更附件,或另订合同。
第三条 费用支付条款
1.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费为人民币 ____________ 元整。于合同生效之日,委托方应向承包方付给上述金额的百分之二十。下余金额于合同期满时全部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