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合同(通用31篇)
经双方协商,甲方委托乙方代储存为此拟定如下条款共同遵守。
1.仓库租金计算
确定乙方提供仓库 ______平方米由甲方使用,仓库租金按月包库制,每月每平方米 ______元,合计月租金为__________ ______元整。
2.货物进出库手续及验收
3.双方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
(1)储存危险物品或易变质物品,甲方应当说明该物的性质,提供有关资料。甲方违反本约定的,乙方可以拒收仓储物,也可以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损失发生,因此产生的费用由存货人承担。
(2)乙方根据甲方的要求,应当同意其检查仓储物或提取样品。
(3)乙方发现入库仓储物有变质或其他损害的,应及时通知甲方者仓单持有人。
(4)仓单持有人逾期提取的,应当加收仓储费,提前提取的,不减收仓储费。
(5)储存期间仓储物毁损灭失的,仓管人员应承担违约责任。因仓储物包装不符合约定或超过有效储存期造成仓储物变质、损坏的,仓管人不承担责任。
(6)其他。
4.本协议自 ______年 ______月 ______日生效,未尽事宜双方共同协商解决。
5.本协议一式____份(正本____份,副本____份)甲方正本____份、副本____份。乙方正本____份,副本____份。
甲方(公章):_________ 乙方(公章):_________
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
仓储合同 篇11
某个体户赵某在前景仓库寄存彩电一批100台,价值共计100万元。双方商定:仓库自1999年1月15日至2月15日期间保管,赵某分三批取走;2月15日赵某取走最后一批彩电时,支付保管费20xx元。
2月15日,赵某前来取最后一批彩电时,双方为保管费的多少发生争议。赵某认为自己的彩电实际是在1月25日晚上才入前景仓库,应当少付保管费250 元。前景仓库拒绝减少保管费,理由是仓库早已为赵某的彩电的到来准备了地方,至于赵某是不是准时进库是赵某自己的'事情,与仓库无关。
赵某认为前景仓库位于江边码头,自己又通知了彩电到站的准确时间,前景仓库不可能空着货位。只同意支付1750元保管费。
前景仓库于是拒绝赵某提取所剩下的彩电。
试分析:
(1)赵某要求减少保管费是否合理?为什么?
(2)前景仓库在赵某拒绝足额支付保管费的情况下是否可以拒绝其提取货物?说明理由。
分析:
(1)不合理。本案当事人签订的是仓储合同,我国《合同法》第382条规定:"仓储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这就意味着仓储合同是诺成性合同,而诺成性合同,其成立不以交付标的物为要件,双方当事人就合同主要条款达成一致,合同即成立。若合同签订后,因存货人原因货物不能按约定入库,依然要交付仓储费。
(2)可以拒绝。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对仓储合同没有规定时,适用法律对保管合同的规定。《合同法》第380条规定:"寄存人未按照约定支付保管费以及其他费用的,保管人对保管物享有留置权,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所以本案虽为仓储合同,但在寄存人不支付仓储费,而双方对留置无相反约定的情况下,保管人可以留置仓储物,拒绝其提取仓储物。
(3)但本案保管人前景仓库明显过多留置了赵某的货物,是不妥的。
因为在仓储物是可分物时,保管人在留置时仅可留置价值相当于仓储费部分的仓储物。而本案的仓储物恰恰是可分物。
所以前景仓库没有理由留置所剩下的彩电,而只能留置相当于250元的货物。
仓储合同 篇12
合同编号:________
保管人:____________签订地点:____________
存货人:________签订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第一条、仓储物
品名、品种、规格、性质、数量、质量、包装、件数、标记。
第二条、储存场所、储存物占用仓库位置及面积:
第三条、仓储物____(是/否)有瑕疵。瑕疵是:________
第四条、仓储物____(是/否)需要采取特殊保管措施。特殊保管措施是:____________
第五条、仓储物入库检验方法、时间与地点:________
第六条、存货人交付仓储物时,保管人应当给付仓单。
第七条、储存期限:从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年____月____日止。
第八条、仓储物的损耗标准及计算方法:
第九条、保管人发现仓储物有变质或损坏的,应及时通知存货人或仓单持有人。
第十条、仓储物____(是/否)已办理保险,险种名称:____;保险金额:____;保险期限____;保险人名称:____
第十一条、仓储物出库检验的方法与时间:____
第十二条、仓储费________(大写)元。
第十三条、仓储费结算方式与时间:____________
第十四条、存货人未向保管人支付仓储费的.,保管人____(是/否)可以留置仓储物。
第十五条、违约责任:________________
第十六条、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也可由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的,按下列第种方式解决;
(一)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