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文秘写作

文秘写作

重阳节优秀周记(精选30篇)

2024-08-09 00:14:18文秘写作打印
重阳节优秀周记(精选30篇) 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农历九月初九是每年的重阳节。重阳节在秋天,这是一个清爽的秋天。每年重阳节,我国都有爬山赏秋、敬老的传统。所以重阳节也叫老人节。....

  之后我们又拿梯子去摘了好多红通通的石榴,黄澄澄的柿子,拿了满满一桶回来呢!

  在回家的路上,爷爷说我今天的表现可好了,会给他帮忙了,他很高兴,我今天也过得非常快乐!

重阳节优秀周记 篇8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我所在的城市一一上海,这里没有山,仅有的也只是小山丘,即使登上去,也无法感受“重阳节秋高气爽,登高一望,草木山川,尽收眼底。”的意境,可这丝毫没有减退我们上海人对重阳节的兴致。在大大小小的糕点店里,都摆满了插着彩色旗子的重阳糕。社区里也组织开展重阳节的活动。这次,我校欢乐团队的主题也是重阳节。在我乡下的外婆家,那儿的重阳节才叫热闹呢!到那时,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聚到大山下,开始登高。这么多人一起爬山,别提多有趣呢!

  重阳节又是“老人节”,每当此时,我都要打个电话给我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祝他们节日快乐,因为这是他们的节日,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文明遗产,我们应该继续传承下去!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就在眼前了,让我们一起开开心心地度过吧!

重阳节优秀周记 篇9

  今年的重阳节是10月2日,正巧在国庆长假期间。爸爸、妈妈带我和外公、外婆,一起到泰山游玩。

  那天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泰山脚下的天外村大门口。那里已经是人山人海了,我跟着爸爸赶紧去买票。售票员阿姨亲切的对爸爸说:“两个老人超过60岁了,今天重阳节,老人登山免门票。”有这么好的事,真是太好了。

  进入泰山的大门,很快我们就乘车来到了中天门。外公、外婆年纪大了,爸爸让他们乘索道上山。我和妈妈跟着爸爸一起爬山。我问爸爸:“为什么重阳节老人会免门票呢?”爸爸说:“重阳节是每年的九月初九,是我们汉族人的传统节日,已经有20__多年的历史了。重阳节有登高望远的习俗。还有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所以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因此重阳节又被称为老人节。妈妈不是每年都买重阳糕给家里的老人吃吗?吃重阳糕也是重阳节的一个习俗,就是希望老人们都能身体健康。”“爸爸,重阳节还有一个习俗是插茱萸。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有——遍插茱萸少一人。”“对,重阳节在秋高气爽的时节,赏菊也是习俗之一。”

  我们一边爬山一边谈论着重阳节,很快走到了一块标有“十八盘”的地方。爸爸抬头指着山顶叫我看:“你看,那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南天门。外公、外婆一定已经到了,我们要加油啊!”平时缺乏锻炼的我,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妈妈跟在我后面说:“爬山最主要是要坚持,就和做事一样,有了目标就要努力争取。我们一起加油!”“十八盘”这一段是泰山最陡的一段,在爸爸的带领下我们终于到达了南天门。站在南天门上,爸爸让我回头看看。哇!那么长的山路竟然都是我刚刚走过的,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找到外公、外婆后,我们又一起走过了天街、登上了最高的玉皇顶。站在玉皇顶上,我想到了诗人杜甫写的《望月》——“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

  这真是个让我难忘的重阳节啊!

重阳节优秀周记 篇10

  重阳节很快就要来临,我们小学生应该尽自己一份力量去关心自己身边的老人。

  重阳节这天,我去了敬老院,为老人服务。

  那是一个阳光十分灿烂、活力充沛的早晨。一路上,我既开心又紧张,开心的是,我能帮助老人了,紧张的是,我是第一次到敬老院为老人服务,不知道干点什么是才好。所以,我问妈妈:“妈妈,我去敬老院干些什么事呢?”“可以干好多事情呢”妈妈回答说“比如,个老人捶背、陪老人聊天、跟老人讲故事……”“哇。我可以干真么多事情呀。”我说。车开了半个小时,我们就到了敬老院大门前。

  一下车,我就看见许多布满皱纹的脸。有的在绿树成荫的地方乘凉;有的在繁花似锦的地方聊天;还有的在五颜六色的房子里看电视。我们分配了一下每个人的“作战任务”,然后,我们就开始“作战”了。我负责陪老人聊天。刚开始聊的时候,我有点紧张,后来,我慢慢的适应了,就放开了聊。从和老人的谈话中,我知道了,大部分老人都是儿女送来的.,并且,我从他们的眼神中看见了孤独的心。等我们要走的时候,老人的眼睛中翻涌着泪花,不舍得我们走。

  我们虽然帮不过来世界怎么多老人,但是,我们可以关心我们的长辈,不让他们孤独。

重阳节优秀周记 篇11

  这个星期我度过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妈妈拎着补品,带着我去看望公公婆婆。

  到了婆婆家,妈妈一边把补品递给婆婆,一边笑着对我说“苗苗,见到公公婆婆要说写什么?”我一听,头立刻低了下去,抿着嘴笑着,什么也没说,就跑进舅舅房间玩电脑了。妈妈无可奈何地说“这丫头就是怕说话。”婆婆笑着说:“说什么,能来看婆婆,婆婆就很开心了,还买这么多东西多浪费钱啊!”

  中午婆婆烧了许多我爱吃的菜,而且把这些菜都放在我面前,还不停地夹菜往我碗里塞。吃完饭后,婆婆带我去超市买吃的。到了超市,我买了一些零食,虽然婆婆说吃零食不好,但还是随我拿。突然在文具架上,我看到一些漂亮的贺卡,我心动了,想买,婆婆问“买贺卡有什么用?”“送给你啊。”“你想送给婆婆,就亲手做一张吧。”

  婆婆的话提醒了我,在教师节的时候,学校就号召我们自己动手做贺卡送给老师,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今天我也做一张贺卡送给婆婆。回到家中,我钻进舅舅房间,关上门,开始做贺卡。我先拿出一张白纸对折,在上面一层画一个大大的“爱心”,再用剪刀掏空,然后在下一层画了一些代表感激之心的金盏花,还画了一双大手牵着一双小手,最后我又在上面写下了自己创作的小诗:

  做好后,我把贺卡递到正在干活的婆婆手中,婆婆打开后,开心地读了起来。读完后,满是皱纹的脸上乐开了化,连声夸奖:“苗苗真能干,贺卡做得比买的还漂亮,都会写诗了。”听了婆婆的夸奖,我不好意思的笑了,但心里却美滋滋的。

重阳节优秀周记 篇12

  今天重阳节,老人的节日,因此我发了个贴子《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网络上寻找图片和诗文的情况下发觉,古人相关九月九日的诗文和照片占多数,当代的则多以少年儿童为主导。这要我觉得迷惘,难道说老人的节日在今天早已淡出大家的留念范畴,大家对老人的尊重此后就戛然而止?

  吃过早餐,本想出去溜达溜达,但窗前正刮着风大,树木让风吹得东倒西歪,丢掉的脏物跟随风一溜烟地在街道上飞奔。看来风大有五级之上。这要我想到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风吹没了他几层房顶,茅草飘落到江对岸水塘和洼地里。秋风中,他一个人柱着拐杖看见顽童争夺他房顶上的茅草,乏力地哀叹着。在瑟瑟的秋风中他是那麼柔弱,那麼无奈,白头发在头顶飘动,更看起来衰老和孱弱。

  也有,他的房屋漏雨了,陈旧的褥子没法挡住寒症,小孩成年人都睡不好觉,就由于沒有一所归属于自身的房屋。

  因此他想象有很多大房子分给大伙儿,庇佑像他那般的人不受冷,不吃苦。

  凭心而论,一千四百多年过去,今天的我也与杜甫一样在焦虑今年冬天的采暖难题。但我的人生境界与杜先生是无可比拟的,我觉得的是自己的冷热,他想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地寒士俱欢颜”,二者差别立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