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文秘写作

文秘写作

小学信息技术评课稿(精选10篇)

2024-06-09 03:52:43文秘写作打印
小学信息技术评课稿(精选10篇) 对《可爱的家乡》这节课的几点建议在教师打开自己保存的网页与让学生自己下载网页之间,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并突出总结先下载然后在本地机上浏览资料与上网浏览网页的优势之所在。....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宋老师借用“小猫的车子翻了,请帮帮小鱼”和“请你设计一个美丽的鱼塘”这些问题自然地顺着情境把学生引入“旋转/翻转”“拉伸/扭曲”知识点的学习。当学生通过操作变出各种姿态鱼时,他们感受到了电脑绘画的神奇和成功的喜悦。

  整堂课,宋老师利用鱼这一个情境贯穿始终,巧妙地把教学知识点串联起来,环环相扣,一节课听下来给人行云流水般的畅爽感觉。而知识点又融入到任务中,每个任务地设置循序渐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成就感,这对郑小学生信息技术信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这节课情境的合理设计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这节课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半成品加工”策略的合理应用

  正如我在网络博客中发表的第一次磨课感想中提到,郑小和我们练川小学的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有一个共同的尴尬——学生两级差异非常明显。按正常的教学计划和课时上课时,往往能完成和几乎不能完成教学目标的学生差不多是一半一半,因此在教学时,如何缓解这种差异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

  对面参差不齐的学生基础,“半成品”的提供为教与学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宋老师直接让学生利用已提供的小鱼进行复制粘贴时非常明智的。这个半成品的提供能帮学生的知识点操作争取更多的时间,如果小鱼图像能可爱的话还可以成功吸引了学生更多的.注意力。

  从始至终,宋老师都利用这一个半成品进行操作,我觉得这也非常好,但是这个半成品的设计还可以更加美观些。就这样一只鱼,感觉略显单调。

  三、学生的生成很精彩

  在第一个环节,宋老师提到: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有的同学在种小鱼的过程中,只复制了半条鱼,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宋老师的目的是利用这个问题引入“清楚选定内容的教学”,而有一个学生提到“因为没有选定好,可以选定好一些”我觉得这个学生的想法非常好。对于刚接触选定操作的学生来说,这个操作时有难度的。老师可以利用这里契机把这个难点攻克一下,正好早上的课因为停电这里教学事故由了充分的时间。

  在设计美丽鱼塘的环节,有一个学生利用旋转设计出了花瓣形状的鱼群,有的学生给鱼塘添加了美丽的色彩。这些想法很精彩,教师在这里都可以利用展示稍作评价,给与肯定。

  四、教师的讲解可以有收有放

  新课程模式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学习新知时,可以适当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探索的乐趣。而且,本节课在学习“旋转/翻转”中,学生对详细操作非常有兴趣,有些学生甚至都叫出生来。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在学习“拉伸/扭曲”时,教师可以不用像上面讲解时那么详细,利用这里环节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这样的收获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整堂课思路清晰,突显了男信息技术老师的理性味儿,但讲解又不失细腻,知识点的落实很到位。可以说这节课上得非常成功,而且为研究“半成品加工”策略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机会。

小学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8

  一、在任务中学习

  “在任务中学习”是这堂课设计的核心。从一开始的“比较自己作品与教师作品的异同”探索如何利用剪贴画来使自己的作品更加丰富,到“观察教师作品的播放,小结教师作品的特点”激起学生为自己的作品设置动画的强烈欲望,以及后来的“调整动画的次序”这些环节,始终将操作方法简化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始终坚持让学生在兴趣中自己找任务的理念,这种设计理论,对课堂的动态生成体现得很少,往往是以教师的预设为主,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为主,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那这种教学方法也是无从下手的。

  上述任务的设立,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具体的实例中激发学习的兴趣,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求知和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在进行“动画设计”这个环节,当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时,当学生发现自己的.作品也能动起来时,那此起彼伏地响起在教室里的欢呼声,那满脸惊讶、欣喜、兴奋、激动的表情,令人印象深刻,我觉得,如果这些问题不是靠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去解决,学生会有这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吗?学生会有积极主动的思考吗?他们的探索欲望会强烈吗?

  二、教师成为任务学习活动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

  在这节课任务设计时教师精心准备了每个环节,课堂上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和孩子交流,认真倾听孩子的发言,针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情况,冷静应变。学生在“自主反馈”这一环节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在组织学生交流和引导分析得出结论这方面教师的能力还显得不足,引领学生展开讨论的面不够宽,深度还不够深,学生思维卷入不够。在这一点上尚需磨练!

  另外,在进行本堂课的教学活动时,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从上课时播放屏幕广播时要求学生不能抱有埋怨的态度到完成任务时碰到问题该如何请教老师和同学的方法上,都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这一新课程理念。下课时要求学生将各自的机器整理好再离开教室的做法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计算机的习惯。

  纵观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教学层次清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轻松而活跃,达到了教学目的。但如果在课堂组织、参与上多下功夫,再锤炼锤炼教学语言,多看看教育书籍,从各方面不断充实相信会更出色!

小学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9

  一堂优质课,无论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语言、教学机智等各个方面来讲,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即便是再优秀的课还是有它值得商榷的地方,下面谈谈自己对这堂课的不同想法:

  1、过于强化自己课堂的完整性,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朱老师的教学设计可谓完美,每一句话、每一个环节的时间都做了严格的预设,相信他在课堂教学的执行中也严格地按照设计来开展的。但是正因为如些,学生们的课堂主体性才被他忽视了。如欣赏作品环节,老师明明指出了作品的问题,也让学生呆会儿修改,可是真的欣赏完成后,朱老师没有再留丝毫时间让学生去修改,而是根据自己的设计流程,先保存了作品,而后问了学生:“海报做完了,是不是就完成了?”自然过渡到发布作品环节,再老师演示了发布方法后,布置了学生“保存、上传并评价”作品的.环节。没有在学生再一次操作时提到让学生适当修改自己的作品,略显遗憾。

  2、本节课的设计堪称完美,可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这样一堂课下来,掌握画图中文字输入的方法及要点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有多高?我们透过华丽的外表,来看看学生们的操作,其实有部分学生也许这一堂课中关于这项技能没有学到多少,因为学生较多,操作过程中有问题的一定也不少,可是朱老师仅采取教师个别指导显然是不够的,是不是在操作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采取“动口不动手”的帮助原则进行助呢?也许,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另外在评价环节,这种网上评价的方式很好,但是三年级的学生评价还不够客观,图显不公平。是不是可以思索一下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如教师评、小组评等,让评价更为客观。

  3、一瓶水,是否有作秀的嫌疑?最后朱老师拿出了一瓶水,问怎么分,当有学生说到“把它捐成灾区”时响起了鼓掌声,这里是不是有作秀的嫌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个人觉得有点过了,结尾平淡点,与前面有个呼应,稍微升华一下就够了。

小学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10

  小学四年级下册《玩转普陀》是20xx年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中的获奖课,这是一节复习课。

  众所周知,上好复习课,对学生系统学好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同时对教师弥补教学中的缺欠,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真正上好复习课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不认真安排,不精心设计,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尤其针对于信息技术课,知识点的难度较低,如果按照一般教学的顺次复习,重复旧课,既是对时间的浪费,又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无法引起学习的兴趣,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在这节课中教师巧妙的利用了课前的时间,跟学生进行简短的对话,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亲近感,让教师对本来不熟悉的学生增加了了解,也使学生缓解了紧张的情绪,当正式开始上课的时候,学生已然很好的进入了学习状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