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福利管理制度(通用12篇)
第十九条职等按不同职层划分的等级称为职等。公司职等分为四等。
第二十条职级一定职务层次所对应的级别称为职级,体现职务、能力、业绩、资历的综合标志。公司职级分岗位职级与技术职级两类。岗位职级分为职员级、主管级、经理级、总监级、总裁级五类;技术职级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类。
第二十一条职类若干工作性质相似的职种组成的集合称为职类。公司职类分管理事务类和专业技术类。其中管理事务类包括经营管理类和事务类;专业技术类包括人力资源、营销、财务、企管。
第二十二条薪等职位薪酬范围的归纳称为薪等。公司薪等分十二级,同一薪等的所有职位,薪资水平相同。
第二十三条薪酬确认1.新入职员工薪酬确认试用期工资标准为该岗位正式录用工资的80%。
2.转正员工薪酬确认依据《员工转正申请表》内转正时间和工资标准作为确认依据。审批前按试用期工资标准核算,审批后按转正工资标准核算。具体核算日根据《转正申请表》内的转正日期及领导意见为准。
3.薪酬调整的确认员工晋升、降级、调薪等涉及工资变动的情况,均需按《人事变动审批表》内审批的调薪时间和标准作为薪酬变动依据。并于次月进行调整。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四条本制度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制定并负责修订。
第二十五条本制度最终解释权归人力资源部所有。
第二十六条本制度施行后,凡有类似规章制度自行终止,与本制度有抵触的规定以本制度为准。
第二十七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薪酬福利管理制度 篇11
薪酬福利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规范公司薪酬管理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并结合公司实际状况,特制定本制度。其次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第三条遵循原则
1.合法性:符合《劳动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2.公允性:外部与内部具有相对公允性。
3.竞争力:与同地区同行业同等要求同等职位相比,薪酬具有竞争力。
4.激励性:职位结构设计和薪酬策略能够调动员工的主动性。
5.经济性:薪酬水平与公司经济效益和支付实力保持一样。第四条管理组织
薪酬管理组织包括绩效与薪酬管理委员会、人力资源部、总经理。
1.绩效与薪酬管理委员会职责
〔1〕负责薪酬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定的审议;
〔2〕负责薪酬调整方案的审议;
〔3〕负责薪酬管理制度、规定及方案执行的监督。
2.人力资源部职责
〔1〕负责薪酬管理的整体工作,包括工资管理、福利管理和考勤管理;
〔2〕负责薪酬管理制度、方案、工具等资料的制定、修改和说明;
〔3〕负责薪酬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申诉和调解;
〔4〕负责薪酬总额、人力本钱预算的制定;
〔5〕负责公司年度调薪方案的制定;
〔6〕负责薪酬核算及工资发放;
〔7〕负责薪酬档案的建立和保管工作;
〔8〕其他与薪酬管理相关的工作。
3.总经理职责
〔1〕负责薪酬管理制度、方案的审批;
〔2〕负责公司年度调薪方案的审批;
〔3〕负责薪酬总额、人力本钱预算的审批;
〔4〕负责工资发放的审批。
其次章
薪酬构成
薪酬分为经济性薪酬和非经济性薪酬。非经济性薪酬主要包括:舒适、便利的工作环境;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挑战性和成就感的工作;有良好的进展空间等。本制度规定的主要是经济性薪酬部分,即包括工资、福利和嘉奖。第五条工资
工资主要包括四部分:固定工资、绩效工资、司龄工资、加班工资、提成工资。
1.固定工资:根据各岗位不同,职级不同,每月固定发放的工资。
2.绩效工资:根据员工的绩效评价结果而支付的可变工资,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进行调整、发放。
3.司龄工资:依据员工在本公司服务年限长短来确定,激励员工长期、稳定地为企业工作。
4.加班工资:公司依法支配员工在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所支付的工资酬劳。
5.提成工资:公司根据市场部人员的业绩状况,结合提成制度,赐予相应提成第六条福利
1.法定福利: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企业必需支付的福利。法定福利包括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2.统一福利:公司为全部员工供应的福利。包括通讯补助、交通补助、餐补、健康检查、员工活动等。
3.专项福利:指公司为特殊人员或某些特定状况设立的福利。包括员工生日祝福、节日礼金、员工培训及其他等。第七条嘉奖
指对公司有重大奉献的员工赐予的特别嘉奖。根据嘉奖的不同标准进行发放奖金,详见《嘉奖制度》。
第三章工资管理
第八条薪酬总额
指企业一年内支付给全体员工的劳动酬劳总额。第九条薪酬预算
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上一年度薪酬总额和本年度薪酬调整预期等因素,制定年度薪酬预算。
第十条工资核算
1.核算周期
以每月自然日作为一个会计核算周期。
2.工资计算项
〔1〕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应扣款项
〔2〕应发工资=固定工资+绩效工资+司龄工资+加班工资+补助+嘉奖+提成
〔3〕应扣款项=社保和公积金扣款+个人所得税+考勤扣款+其他扣款
〔4〕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5〕小时工资=日工资÷日工作小时数
〔6〕月计薪天数=〔365天-80天〕÷12月=23.75天≈24天〔大小周制〕
〔7〕计算时,过程数据保存两位小数,结果数据四舍五入〔即实发工资〕保存一位小数。
3.工资应发项
〔1〕固定工资
固定工资标准与劳动合同签订的工资标准相同。
〔2〕季度绩效工资
①职能类。包括:人力资源部、行政部、财务部、质检部、物流部、选购部绩效工资=绩效系数×固定工资×80% ②销售类。包括:销售部
绩效工资=绩效系数×业绩提成×80% ③销售附属类。包括:销售部助理〔文员〕、推广经理。绩效工资=绩效系数×固定工资×80% ④新入职员工工作不满一个绩效评价周期的,绩效工资发放以整月为核算标准,即从入职次月起先计算绩效工资。
⑤离职员工只有完成整个绩效评价周期的工作,才可享有当期绩效工资。
〔3〕年度绩效工资
根据年度评价结果发放,具体对应标准如下:①职能类、销售附属类
A级:100-104分,审议通过后年底双薪;105分以上,年底双薪。B级:80-89分,审议通过后年底一薪;90-99分,年底一薪。②销售类
绩效工资=绩效系数×年度业绩提成总额×20% ③绩效周期一年
〔4〕加班工资①休息日支配员工工作又不能支配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酬劳;
②法定休假日支配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酬劳。
〔5〕司龄工资
①计算公式:司龄工资=员工司龄×司龄工资发放标准
②发放标准:在公司工作一年以上的员工,享受司龄工资待遇。司龄工资按每月50元的标准计入工资总额,并以每年50元的标准递增。
③计算方法:从员工入职当日至核算日当月为一个司龄周期。工作满一年后的当月起先享有司龄工资。
〔6〕补助
补助包括餐补、通讯补助、交通补助。计算标准详见第四章福利管理。
4.工资应扣项
〔1〕社保和公积金扣款:由员工个人担当的各项社会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
〔2〕应纳个人所得税=〔应发工资合计-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金额-个税起征点〕×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3〕缺勤、休假工资的应扣款
〔4〕其他应扣款
①缺勤扣款:扣款金额=日工资×缺勤天数。具体标准参照《考勤管理制度》执行。
②产假:女员工产假期间享有国家生育津贴,公司代发工资及节假日福利,其五险一金按正常规定缴纳。如员工工资高于生育津贴金额,差额部分由公司支付。由于工作需要无法按时休产假的员工,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除可享受本条规定的产假待遇外,同时还享有正常工作的福利待遇。
③婚假、哺乳假、丧假、年假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固定工资、绩效工资、通讯、交通补助照常发放,餐补按实际出勤天数计发。如超过规定的时间范围,按事假标准处理。〔4〕其他扣款:公司制度规定的'其他代扣费用。如员工个人借款偿还金及《奖惩制度》规定的扣款金额等。第十一条工资发放1.发放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