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幼儿园管理制度(精选30篇)
(四)评审组织。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实行分级管理。正高级教师由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组织评审,报人社部、教育部审核批准;高级教师由市人社局会同市教体局组织评审,报省人社厅审核批准;一级教师由市人社局会同市教体局组织评审;二级教师、三级教师由各县(区)人社局会同教体局组织评审。
(五)申报推荐程序。
申报推荐程序按《安徽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规定进行。基本程序是:个人申请、单位审查、专家考核、学校推荐、部门确认、呈报评委会。
民办幼儿园管理制度 篇15
一、根据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和年段工作的特点,制定年段工作计划,及月工作重点,配合保教主任管理、指导本年段各项工作。
二、做好本年段保教人员的思想和协调配合工作,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协助保教主任组织、协调、督促、检查保教人员落实岗位职责,做好本年段保教人员学年考核、总结工作。
四、组织、安排本年段教师业务学习及教研活动,并做好出勤和发言记录。
五、了解评析本年段、班级、幼儿发展情况,为新学期制定计划、调整月工作重点提供依据。
六、整理、汇集本年段的档案材料。
民办幼儿园管理制度 篇16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合理均衡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充分的锻炼是幼儿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由此可见,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对幼儿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均对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开展有明确的硬性规定:“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但事实上,有的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有限,没法开展户外活动;有的幼儿园为避免户外活动安全,缩减活动时间;有的幼儿园实施“小学化”教育,少有户外活动;还有的幼儿园户外活动流于形式,没有质量。那么如何保证有质量的两小时户外活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下面结合实践谈谈体会。
一、活动时间需因时因地安排
合理的时间安排是保证两小时户外活动质量的重要前提。两小时户外活动要合理地安排在一日活动中,不仅保证户外活动时间的充足性,也有利于户外活动常规化,又使一天的教育教学动静交替。具体安排包括:半小时早锻炼、十五分钟早操、半小时上午户外活动(包括户外教学活动)、半小时餐后散步和自由活动,十五分钟午间操,半小时下午户外活动。“过热或过冷的地区可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时间段进行。”因此,时间安排还应根据不同的季节特征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冬季比较冷,不便开展早锻炼,则适当提早和延长上午的'户外活动时间。夏天比较热,则适当提早和延长早锻炼时间,减少上午的户外活动时间。
二、开展亲近生活的户外活动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户外活动各时段精心组织,以丰富多样的户外活动锻练幼儿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平衡力和耐力,满足幼儿游戏需求和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合作、竞争、坚强、勇敢、责任心等品质。
首先要精心制订活动计划。根据《纲要》和《指南》关于健康和其他相关领域各年龄段的培养目标、要求,结合幼儿兴趣爱好及主题教学,精心策划以体育游戏、角色游戏或其他探索游戏为主的户外活动,内容的选择要突出趣味性、科学性和整合性。
日常户外活动主要有拍球、跳绳、踢毽子、跳房子、丢沙包、跳皮筋、走平衡木等技能性活动(适合早锻炼);经典的体育游戏,如小班《切西瓜》、《吹泡泡》、《网小鱼》等;中班《送信》、《揪尾巴》、《小白兔找山洞》等;大班《贴人》、《电羊》、《荷花荷花几时开》等;传统的民间游戏,如《丢手绢》、《老鹰抓小鸡》、《抢四角》、《炒黄豆》、滚铁环等;与主题教学相结合的其他游戏;在园内各大中型户外玩具及戏沙池、戏水池等处的区域游戏(适合下午户外活动);集运动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形式多样的早操。
除了日常户外活动,还应组织一些大型活动,渲染活动气氛,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如召开春、秋季幼儿运动会、户外活动观摩、亲子运动等。可经常带幼儿逛公园、远足、郊游等,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开展社会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消防队、小学、邮局,开展“环保小卫士”、“文明小使者”、“种植小能手”等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能力。
三、购买玩具与自制玩具结合充实活动材料
活动材料是否能引发幼儿的兴趣,是否有利于达到活动目标,是户外活动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
户外活动材料主要包括两大类:
一类是大中型户外玩具,如多彩世界、秋千、攀岩墙、荡船等,体育活动器材如平衡木、海绵垫、体操圈、哑铃等。
另一类是自制户外活动玩具,如用易拉罐自制的梅花桩,用酸奶瓶自制的拉力器,用可乐瓶制作的流星球等。大中型户外玩具和体育器材由幼儿园根据活动需要和人数配足配齐,相对比较耐用、固定。
自制户外玩具是幼儿兴趣、健康发展目标及主题教学需要的补充材料,要体现环保、安全、轻便、实用、有创意、一物多玩的特点,要求人手四件以上。
自制玩具可发动家长,带动孩子一起制作,以保证玩具的数量、质量和实用性,强化家长的参与意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有的家长心灵手巧,做出的玩具精致而富有创意,如用塑料盖和毛线做的贴有自画卡通太阳图案的飞盘,用废旧自行车配件制作的美观、耐用的小推车,用竹片和塑料袋做的小鱼风筝等,这些精致而有创意的玩具不仅引发孩子的活动兴趣,有效达到活动目标,还能激发孩子的探究、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四、软硬件条件协同发展让安全防护周密细致
安全是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保障幼儿户外活动安全关键要做好周密细致的防护措施。首先要保证活动场地和器材的安全,幼儿园要有专人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其次保教人员要按时到位,每班必须有两位老师到场组织、指导并监护幼儿的活动。再其次教师要加强安全教育,教给孩子正确的玩法和应注意的事项,增强孩子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此外,要建立户外活动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班额,如此层层把关,构建户外活动安全屏障。
总之,只要持之以恒,用心去做,两小时户外活动一定能保证质量,有所成效,有益孩子的身心健康。
民办幼儿园管理制度 篇17
从孩子发展需要出发改革幼儿园管理制度,参加“北京市幼儿园课程方案实验研究”,我们的观念在不断改变,行为也在不断变化。思前想后,这一切都是源于课题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以孩子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我们认为,幼儿园的管理制度是与课程配套的内部支持系统。制度也要从孩子的发展需要出发,为孩子的发展服务。
一、改革幼儿一日作息制度
当课程改革进行了一段时间后,作息制度的问题就突显了出来。比如早餐后,孩子们很自然地进入到活动区开始游戏,并且玩得兴致勃勃。可是游戏刚开始不久,教师就让孩子收玩具,因为上课的时间到了。孩子们不情愿地收起了玩具,人坐在课堂上,心却留在了活动区。我们就此现象进行了研讨:“早餐后,孩子们的需要是什么?”大家一致认为“是玩”、“是游戏”。那么,“上课是谁的需要?”“应该是孩子们的需要……但没办法,我们也在执行计划,完成任务啊。不然,园长您也得批评我们。”于是,大家的话题又转到“上课的目的是什么”,“学习一定是只在上课时间发生的吗”,“怎样的学习方式是适当的”,“如何保证孩子们的学习”等问题上来。我们对照课题方案中整体性指导原则来理解课程:“课程和幼儿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课程不应是游离于幼儿生活之外的另一类事情,而应与他们的生活是同一过程。”“课程是体现在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之中的,能够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我们经过分析认为,现有的幼儿一日作息制度人为地把时间分成了多个段位,造成教师工作紧张,幼儿也紧张,活动低效的现象。幼儿每天大部分时间应用于自主性活动,除必要的生活活动,如进餐、午休等应遵循卫生保健制度外,其他
活动的内容及时间,应由教师依据幼儿的兴趣及活动的需要而定。因此,我们调整了作息制度(后附表),充分体现课题方案中的可变性原则。经过再次实践,我们看到幼儿活动更加自主充分了,老师们的工作也轻松自如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