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发言稿(精选31篇)
3、我们在不同年级开展教师学科学法讲座和优秀毕业学生学法指导;
4、全体教师在全校下午自习课,按照固定课表对学生进行答疑辅导;不进教室,在走廊答疑。
5、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教学:为高分段学生开设尖子生辅导班讲座,对中间部分的学生进行班科任专题研讨和辅导,对后面的学困生通过答疑课和学生学习小组进行学帮带。
第二、“三自教育”稳步实施。
我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氛围,我们着力创建“三自教育”德育特色,“三自”是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根据学校寄宿制等特点,我校确立了“三自教育”的德育特色,已成为xx市德育特色项目学校。我校还获得“三自教育”德育实践研究省级课题立项,现已顺利结题。我校将德育研讨常态化,每次学校的班主任会都是德育研讨会,促进了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发展,形成了立德树人、全员德育的良好氛围。
第三、国家级课题“融入教育”稳步实施,打造全国民族教育旗舰学校。
我校自20xx年来承担内高班办学重任,二十高中生在校457人,至今已为国家培养2261名优秀毕业生。由于办学特色显著、办学成绩突出,我校荣获国务院授予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荣誉称号,同时成为xx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我们定当牢记国家领导嘱托,继续把内高班打造成全国的旗舰学校。xx班学生与本地班学生全面融合,绝大多数xx班学生已真正成为本地班学生的好友和人生榜样、励志楷模。
第二个方面,给高中生家长提几点建议。
较高分进入二十高中,荣幸,分不很高(最高分六百三四十分)都能进入提升幅度最大的名校;中等分进入二十高中,幸福;低分进入二十高中,幸运。
教育是一个既艰苦又漫长的过程。对孩子们来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缺一不可。特别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人成才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一样的,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只是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学校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两者缺一不可。家长是形成教育合力中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只有我们统一认识、协同步调,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才能保证最佳的教育效果。这里我提四点建议。
第一、关注孩子的成长。
首先一点是关爱孩子的健康和生命。
我校的学风是:强体、健心、养德、勤学、善思、敏行。
为什么把强体、健心放在首位呢?因为人生是一段单程旅行,失去了就很难再找回。健康的休憩,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是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的重要保障。高中生四种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四种素质要全面和谐发展,就单个素质而言,我们认为身体和心理素质排在首位。
近来,我们也常常会看到一些学生有的离家出走、有的甚至因为一点小事就跳楼自杀,漠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作为学生的老师,我们都有责任承担起保护学生生命健康安全的责任。我们要结合社会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和教育孩子学会生存、珍爱生命,珍惜生活。
二是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关心孩子的生活相信家长们做的都很好,那么对于孩子的学习,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想最重要的是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孩子。
评价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批评和灌输,更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惩罚或者夸赞。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和积极的观念去看待每一个孩子,本着为孩子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要以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发展为宗旨。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孩子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的不均衡性,对孩子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价。让孩子听后,觉得这是我们的肺腑之言,这样才能做到心理相容。与孩子交流时,不要尽说孩子的不好,把孩子看扁了,会严重地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毕竟所谓“最差”的孩子也有他的闪光之处。或许将来这很小的闪光点会使他受益终身获得成功!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判断孩子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发展性评价考虑孩子的过去,重视孩子的现在,更要着眼于孩子的未来,不是给孩子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更不要随意给孩子加上一个负面的标签!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孩子的关注和关怀。
要学会用欣赏的观点看孩子,好孩子都是鼓励出来的!最好的孩子都是暗示出来的!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成长意味着是可持续的成功,是身心成熟基础上的成功!要孩子们做最卓越的自己!
我们可以这样告诉孩子,什么是优秀?就是现在的你比过去的你更卓越。
三是关注孩子的理想和未来。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的目标。没有生活的目标就没有生活的愿景!我们要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为理想而奋斗是最幸福的事情”并付诸于行动。现在一些孩子理想信念不足甚至是没有,觉得考不考大学无所谓,有没有工作无所谓,总觉得有父母可以依靠,有亲友可以相助!家长朋友们,我们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一个原则: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为自立、自强、自信的新青年,要把孩子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高中三年是孩子人生的关键时期,怎样与孩子一起进行科学的人生规划呢?怎样在三年后的高考中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孩子的目标呢?怎样通过自己的踏实努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呢?这是我们学生、家长和老师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无比崇高的使命!
所以,关注孩子成长,我们不仅要重视孩子的智商,更要关注孩子的情商,还要加强孩子的行商和意商(意志力方面素质的体现,有了行动,更要有恒心有毅力坚决贯彻和执行下去),我们的学风最后一词是“敏行”,我们的学风精神是“慎思笃行”都深刻体现了这一点,尤其是班主任老师。
第二、密切配合学校、配合老师。
为了培养孩子成才,大多数家长能按照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要求进行配合。但是,由于有些家长教育方法和教育观点不恰当,所以并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比如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我自己的,如何教育是自家的事情;有的认为不打不成才,对孩子采用打骂教育,使其失去上进心;个别家长因孩子进步不大,对配合教育失去信心;还有的家长溺爱孩子,产生矛盾时只听孩子一面之词,不能及时和老师沟通、从全面和长远去看待问题,在教育过程中与教师的教育产生隔阂和矛盾;甚至还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送孩子上学,一旦孩子进入学校,家长就如释重负似地将教育的责任全部推到教师身上,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的事,这都是十分片面和错误的。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对子女成长承担教育责任,诚然学校是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专门教育人的场所,在培养人才方面起主导作用,但是学校教育必须有家长的正确配合,才能提高教育的质量,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比如:每天可以对照学校留的作业检查孩子作业完成的情况,如孩子完成学校自编习题册认真程度,检查孩子语文英语等背诵效果等,在这一基础上孩子到学校再进行学习和测试,自信心会大大提高;协助孩子整理错题本和典型题本等。半个学期甚至一个学期过去了,家长有没有联系班主任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呢?
第三、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一个正能量的环境。
首先要营造宽松的气氛,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交谈。尊重孩子是良好沟通的前提,是开展合作的心理基础,能使交谈气氛和谐一致,提高双方的心理相容度。我们要努力营造宽松的气氛,才能在心理上、感情上接近和融洽,友好的交流才能顺利进行。我们要用诚心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交流,尊重孩子,放下家长的“架子”,心平气和地用商量、征询的口气,切忌用教训口气,与孩子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我们要运用多种沟通策略,通过灵活的沟通方式,实现有效的沟通交流,使双方达成共识,互相配合,携手共同寻求教育的最佳方法。
我们听过一句话叫:“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孩子真正在我们身边相伴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待考上大学、成家立业后,就有了他们自己的一片天地,所以我们应该珍惜与他们在一起的最宝贵的时间,这也是他们成长最关键的黄金时间。而现今社会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家长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忽略了孩子甚至是家庭;有的家长把单位的事情带回家做或者对工作牢骚满腹,充满了负能量;还有的家长有着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成为手机的“低头族”,根据教育部规定我校已决定不允许学生把手机带入学校,如果必须用,最好用老人机,上课期间必须关机!还有的家长常常在孩子学习的时候看电视,经常吸烟、喝酒等等。我们家长是孩子人生的榜样,你希望未来孩子成长的模样,就是你作为家长现在要努力做成的模样,长大后他们就变成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