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景周记(通用31篇)
雄伟壮观的泰山深深吸引着我,也是我更加喜爱家乡的大好河山。泰山的景色还有很多,如果有机会,能够亲自到那里领略一下泰山的好风光!
关于写景周记 篇30
郑村是徽州古城的西翼,也是南往北来交通最便捷的地方。
走进郑村,乍眼望去,熟悉的街面,平凡的人群,热情的商家,静谧的村庄,丝毫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可是每当你任意进入一户人家,便顿感惊讶。那扑面而来浓郁的文化气息,那主人一举一动的传统礼仪,让你感受到徽文化的深厚。在昔日好友的带领下,我去了西溪一户旺族家作客。
在郑村西溪,有一幢名叫“和义堂”的大宅院。该院有十几个天井,数十间房间,号称村里居家之首。步入大门,一幅“人到无求品自高,事能知足心常达”的对联悬挂在堂屋两旁的大柱上,读后让人颇感心底豁朗。由堂屋西进便是主人汪印泉先生的住宅。
汪印泉先生为近现代书法名流,早年曾在商务印书馆工作,其祖汪鉴云与胞兄汪梧凤同为“不疏园”主人,曾一度云集远近文人墨客于“不疏园”说古论今,开一代经学流派之先河。同宗汪宗沂,钻研汉学、宋学和经学。在任李鸿章幕僚期间,因不能尽其才而辞归。其曾主讲安庆敬敷、芜湖中江、徽州紫阳等书院,后在家开馆授徒,有“江南大儒”之称。国画大师黄宾虹、史学家许承尧等均出其门下。宗沂之子汪律本为汪采白的启蒙老师,擅长诗词书画,享有“文武双全”之誉,曾被选为民国政府第一届国会参议员。
关于写景周记 篇31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带着无限的生机和希望再次来到了我们的校园。瞧,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但最吸引我的还是校园门口的那一角的美景。
群花簇拥着的景观石高大而挺拔。远远望去,景观石黑黄相间的花纹犹如瀑布飞流直下,景观石的石洞反面深浅、大小不一。细细摸一摸,冰凉而光滑,粗糙而不失细腻,仔细一瞧,晶莹剔透的粉红色小颗粒一颗颗拥抱在一起。炎炎夏日,当你紧靠着景观石时,顿觉丝丝冰凉注入身体,那时的景观石不失为一个避暑的好去处。真是一块神奇的景观石啊,它似乎承载了我们学校悠久的发展史,又似乎寄托着对我们的期望。
向左一转,你会欣喜地发现几个错落有致的小花坛。小花坛里开满了鲜花,有五彩斑斓的蝴蝶花,有层层叠叠的白菜花。清新脱俗的蝴蝶花深深地吸引了我一阵微风拂过,朵朵蝴蝶花犹如只只彩蝶翩而显得翩起舞。走近细看,每片蝴蝶花的花瓣上有水珠般的深色花纹,嫩绿细长的花衬托着美丽的花朵,散发着阵阵沁人心脾的幽香。继续向左拐,两棵“绿毛怪”出现在我的眼前,定睛一看,原来是两棵苏铁,只见苏铁的针叶绿得那么新鲜,那么璀璨,仿佛用颜料染过似的,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生命在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