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评课稿集锦(精选34篇)
这样板书,是随着对课文的理解感悟,逐步深化,不着强加的痕迹,水到渠成,学生理解归纳起来就容易多了。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集锦 篇31
林老师的教学环节设计:
一是直接导入新课,指导板书课题。(时刻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习惯)
二是引导学生谈出自己对北京的了解。(调动原有经验,已有知识的再现。)
三是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注重预习方法和相关资料搜集的引导。(体现大的语文教学观和拓展语文课程资源的意识。)
四是有效识字。分三个层次:带拼音全班开火车认读词语,去掉拼音认读,最后是认读单个的识生字。
五是再次读文,巩固识字,重点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
纵观整节课,个人认为
林老师的教学有以下几个优点值得我们借鉴:
1、扎实。有意义的课,也就是说,它是一节扎实的课。《北京》的第一课时是一节扎实的课。根据年段目标和课文特点,林老师把语言训练点、方法习得点、能力培养点搞得十分明确。比如:设计的填空练习和词语教学丰富了学生的语言。预习方法的重视和指导等都有充分体现。
2、充实。
林老师的充实表现在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她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是充实的。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都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3、厚实。
有教学思想的课,体现教师的教学境界。在认读生字时,有几个孩子没有迅速认读出来,
林老师都是耐心地鼓励和等待。教师学会了等待换来的是一个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努力获得知识的快乐。
4、真实。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撼的`,有缺撼是真实的一个指标。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缺撼的、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为真实的课。如果林老师在注重以读促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评价标准和评价策略的层次导向就更趋于完美。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集锦 篇32
一、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原则。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先复习检查:这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傍晚爷爷和奶奶带着我去看日落的美景,我感到夕阳真美。)然后逐段品读,欣赏夕阳“西斜”时的壮丽景色、夕阳“慢慢地往下沉”时云朵色彩的变化、夕阳“落山”后天边霞光的灿烂,感受夕阳的美。最后再赏读全文,体验美感。
二、强调自读自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整个一堂课,执教者扮演的是一个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每个阶段夕阳的变化,教师都要求学生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再赏读”的方式,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再进行朗读,效果较好。
三、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组织教学,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上学生对不理解的词、句等能主动质疑。如第二自然段学生主动提出不理解的词“余晖”,通过交流与教师的引导,学生基本上理解了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这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在理解“深蓝”一词时,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蓝得像什么。理解“连绵起伏”这个词语,则采用伸出小手比划的方法,将“有的高,有的低、一座连着一座”的形状比划出来。第三自然段“太阳慢慢往西沉”,“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执教者抓住一个省略号,问还有许多绚丽的色彩都躲到哪儿去了?要求学生用四字词语来表示颜色多,二年级的小朋友积累的词语还真不少,如“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彩斑斓”等等。
四、几点商榷的地方:
1.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精心设计提问。第二自然段,教师问一共有几句,每句写了什么景物?学生回答不到点子上,说了一大通,还是没有达到教师预期的目标。其实教师事先只要提醒一下,要求学生说出景物的名称——太阳、天空、西山——就行了。这样指向明晰的提问才是有效的。
2.板书如果采用贴图的方式,将夕阳的颜色从一般的红,到“涨红”,再到“更红了”表现出来,这样可能更直观些,也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3.第三自然段要求学生读后说说眼前好像看到了什么,这一环节的设计很有创造性,但学生说得不太好。原因是:学生读得还不够充分。有些学生想象还没有展开的情况下,就让学生来说一说,显得有些仓促。如果在学生自读后,教师再美美地范读一遍,让学生闭着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展开想象,然后再说一说,这样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集锦 篇33
《浅水洼里的小鱼》是一篇能给人带来心灵震撼的文章。成百上千条小鱼被海水送上了浅水洼里,小男孩的做法让我们震惊,小男孩身上折射出的“珍爱生命”的品质令我们感动。沈老师在整堂课中以读为主,以读为线,贯穿始终。由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到细细品读,再到内化语言,层层推进。既训练了朗读,又体验了情感,品味到秋的美,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教学环节体现了以下几个特色:
一、创设“情场”
在课一开始,沈老师就播放了很多鱼儿在海里自由自在游玩的图片,让学生尽情畅谈此时小鱼的心情,学生迅速滋生了对小鱼的喜爱初情,触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冲动,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斟字酌词
中国的语言文字可谓是浩淼无边,优美的文本,充沛的情感,灵动的字词都折射出作者无限的情思。本文用词准确,无不透露出作者写作时用词的谨慎推敲。在指导朗读时沈老师抓住了重点词,关键字。例如“叨念、蒸干”等一步一个脚印,指导学生朗读,品味小鱼的凄惨,品中有读,读中有品。
三、丰富积累
俗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才能薄发”,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下笔如有神,才能厚积薄发,才能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在教学中,沈老师以读为主的理念,让学会充分地读,自由读,让学生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读,而后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使读有所值,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将语言内化。
课堂总有美中不足之处,我觉得在这堂课上教师已经意识到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体验,何不再加强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学以致用。另外既然本堂课教师随文识字了,何不再随文写字呢?写字总是放在课堂的结尾,会让学生在这最后10分钟松散了。写字教学还应重视写字评价,才能让学生有所体会。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集锦 篇34
《一分钟》这篇课文是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内容较为通俗。主人公元元因为早上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却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一声声的叹息,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故事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听了戴老师的课我受益匪浅,让我倍受启发。戴老师能根据低年级的教学重点组织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识字,使学生能利用“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来识字,在游戏中巩固识字,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1、稳扎稳打,识字教学扎实。
在生字词的教学中,戴老师采用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了识字平台。有说说记住字的方法识字,如:换一换、减一减、加一加;在游戏中识字,如:组合游戏。这些过程,看似平常,却唤醒了学生以往的识字经验。在识字过程中,戴老师还非常注重正音,尤其是“丁零零”、“哈欠”等词语的轻声正音。在写字这一环节,戴老师花了5分钟让学生写字,并进行展示讲评,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体验到学习生字的无穷乐趣。
2、多元评价,学习兴趣高涨。
戴老师上课始终是亲切地和学生交流,在教学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对学生的发言总是给予及时的激励与表扬。如“你真棒,都读对了!”、“这会儿,终于读对了,给他鼓鼓掌!”等等,使课堂充满了人文关怀;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了学困生的自信心。这就是戴老师的教学艺术,善于激励,善于唤醒,善于鼓舞。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完美的课也都会留下一丝不足,戴老师所上的是第一课时,我认为还有以下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