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学反思周记(精选33篇)
下午有一节课,先把我的教学思想告知学生,取得学生的支持。接下来就是具体准备材料了。初步打算是以高考题为纲,把知识系统化,把古文熟悉化。
下午第一节课,我如实地向同学们阐释了我的文言文教学困惑以及构思。同学们沉默了,我知道他们也有同感,我立即给他们打气,让他们相信师生努力一定可以渡过难关。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在上考场之前,提起文言文或者想起文言文,同学们心里会有底有数,不能马上要上战场了,有同学苦恼地问老师,文言文怎么做啊?那是多让人心惊的事呀。那个数那个底来源于平时老师和学生一起积累的知识以及技巧。这样的话,离考试越近越不会慌,只要反复地巩固积累的知识就行了。还有三个月,我们如何选题?如何巩固知识?同学们动了起来,看来他们看到了希望。我提出建议,高考题质量高,可以主攻,可是19套太多了,时间不够用,需要选作。同学们讨论了起来,我鼓励单独站起来表达。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既然质量都很高,可以选作双号或单号,可是我们可以做完,老师要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评讲,恐怕时间来不及。我当时真的很感动,一是说明学生听懂了我的讲话,二是说明学生站到了我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这让我很自豪。我想这不是问题,挑战自己的备考力度是老师的天职。师生达成了共识,夜里有夜自习,就要进入正式演练了。我得在夜自习之前把课备好。
以下将会详细记录9套高考题中文言文部分的讲解过程。
要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思想,并能在教学中主动运用。基础知识的积累要明确详细概括,涉及到具体的课本内容。督促学生做笔记,还有就是及时的巩固复习识记。
2024年教学反思周记 篇17
刚带学生时,发现很多学生有淡化语文的情绪,忽视它,认为它即使不用功学,一样可以考个不错的分数,我甚至也曾这样想过,但,一年的处于游戏状态的学生和我,发现考试的结果并不理想。不理想就得找原因。原因是我们的不踏实,尽管我们的课堂很活跃,可是,却少了实实在在的东西。
我经过思索,和四处请教,再加上自己的刻苦,学生的成绩终于日渐起色,结果,每一次考试我们都比较理想,学生们也更加相信我这个像姐姐一样的老师了。
首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得心里有谱,有个清晰的思路,知道自己三年的目标,和每个目标的实行阶段。大的讲,就是这一年我需要做什么,比如,我在高一时,目标是让学生喜欢语文,对语文感兴趣,广泛的给学生介绍语文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沉浸在语文奇妙美好的世界里。高二时,渐渐进入正题,接触高考脉搏,踏踏实实的学习,理出高考要考查的大体知识点,最好的方式是记笔记。高三,强化训练,从专题到全面,经过多次实战演习,学生即使面临高考,也可以少几分畏惧了。
其次,我认为语文教师比较感性些,最好和学生走的较近些,心与心的交流更能带动学习的动力。学生写周记,会常常说些心里话,老师不妨多关注一下,更可以和他们谈谈,这样,学生会觉得老师很关心他,从而认真学习。同时,你也在不经意中,被学生铭记了。
最后,无论何种技巧,都少不了你的认真。踏踏实实备好课吧,有一句话“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用在这里虽说有些过,但也是个启发。课下要花时间去备好课,要广,要深。而课堂上却要把它压得很薄,很精。这样,学生才会好吸收,不是那么累,才能进步的快。这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的结果埃
其实,我们每个老师都想出好成绩,所以不努力,还是不行的,不要太相信自己以前的知识和经验,时代在变化,学生也是变化的,老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啊!点滴心得,与君共勉!
学理念方面:
我一直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式行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语文教学同样如此,如果总是强调学生必须背过、必须默写过,必须理解等等,看似在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实际上却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压力,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任务,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样就容易扼杀学生那份对语文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与迷恋,因而就抹杀了语文教学的初衷——语文素养的培养。
我认为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尤其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容易起到感染、熏陶作用。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彩所在,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精彩之处,用心去体会、揣摩,发现其中的美,发现那种美的表达方法。从而使学生爱上读文章,爱上欣赏,甚至希望并学会去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能够了解文章的含义,吸取其中的精华,感悟文章的写法,达到从知识到精神的成长。
教学方法方面: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了良好的教学理念,具体的方法则是千姿百态的。对于不同群体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环境采取的方法自然不同。我们语文课本上,对于不同的年级自然所配备的教材内容都是符合相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他们来说,理解文章的内容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所以教授课文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及领悟到的东西,老师所要指导的就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或遇到的问题。当然对于重点的把握,教师应该视情况加以引导。在学生自主理解体悟的同时,教师应该有意的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写法、特点,领悟到如此表达的优势,从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学习和写作及表达的方法。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课本、教课文内容,而是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生自我表达的方法。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输入,同时还学会了输出,也就是运用。
当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导语、创设的教学气氛了等等,都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激情在里面,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摸索。
总之,我们还是应该本着学生本位思想,一定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会读书,学会学习,学会运用。
2024年教学反思周记 篇18
熟,真能生巧吗?
我是一名年青的教师,我感到过多的作业是种负担。但是我发现在我身边的教师中有不少人给不堪重负的小学生留下了没完没了的作业。仅仅是小学阶段要掌握的那2500个汉字就足够让他们手忙脚乱了。一个汉字一定要写上几十遍吗?这是一项极为枯燥的作业,小学生因此就足以对语文课产生抵触情绪了,再加上那些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条文,段落等,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说严重点,这甚至对孩子们是一种摧残。
对作业问题进行认真反思,我认为应该考虑以下几点:首先,汉字有汉字的特点,也一定有其记忆特点和记忆规律。其它语文知识也一样。心理学界对记忆规律已有大量研究,且已证实记忆是需要重复,但重复的数量是有规律的。超过这个量的规律就成为过度记忆,对记忆是有负面影响的。我们的小学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广泛实验,研究一个合理的练习量和练习间隔。搞清楚想通过某一次课外作业就使学生终身不忘是有悖记忆规律的。如果这种研究得以进行和推广,那么再剔除掉那些无谓的作业负担,减负就会按照教育规律真正落到实处。反过来,这一问题不解决,那么桌面上的负担减了,但这些负担会转入地下,由那些不放心的家长再给补上这一“课”。如取消掉所有的家庭作业是否合理也需商榷。第二,要研究作业与学生对语文课兴趣的关系,要使作业既能激发学生思维,保持学习兴趣,又不加重学生负担。这不但有作业量的因素,也有作业方式的因素。这种研究极有价值,卓有成效,也非一日之功,需要第一线的老师们精心研究。
2024年教学反思周记 篇19
201X年X月X日 X天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生物学科教学工作,从考试情况来看,成绩不算理想。认真回顾这半年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教学中,我长期细心观察无心向学、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体会的过程。优越感使他们养成怕麻烦--急于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赏识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很好的培养、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讲究方法,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
总之,整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