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三班主任年度个人工作总结(15篇)
1、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勤于交流。现代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平等和谐的,教师应该经常和学生沟通、交流,多听取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有时候,学生可能会向您诉说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这时候教师也需要用心倾听。而且,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学生也会主动找您聊天、打趣,这些都是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系的机会。
说出自己的苦恼和烦心事.进一步拉近师生关系。初三紧张的学习和急剧的生理.心理的变化,也使学生在很多时候很烦躁和苦恼,班主任应即使疏通学生的心理,使学生用积极的思想对待学习和对待考试.
2、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勤于关心和爱护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一句温暖的话语或者一个小小的举动,都可能让学生记住您对他们的关怀。因此,无论学生何时遇到困难或需要帮助,我都会竭尽所能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师生之间浓厚的情感纽带。
3、勤订目标。没有目标,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只会随波逐流,班级如此,个人也如此.因此,开学初,共同商讨班级奋斗目标,每个学生制定个人奋斗目标;每次月考结束都要重新制定目标和追赶对象,这些看似很烦,实际上会鼓舞士气、斗志,让学生“胜不骄、败不馁”。记的有考试,好多学生都退步,都没能完成自己制定的目标,我在开班会时要求学生撕掉了自己制定的目标,结果班会后有学生就找我说,你撕掉我们制定的目标,就好象使我们失去了前进的航线.我听后也很收感触.看来目标的制定对学生还是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初三学生学习紧张,有时会忽略班内的其他事物,如卫生、纪律和穿着等。因此,班主任需要勤检查和多加督促,提醒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事情。即使学生忘记了做某些事情,也不应过分谴责他们,而应理解他们可能并非故意这样做。班主任还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三、浓厚教室文化建设
1、制定醒目的表扬栏和批评栏,用这些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在班内形成激烈的竞争风围,使班内集体的力量活起来。
2、班主任寄语不仅能够激励学生的斗志,还可以给予他们正面鼓励和引导,并提醒他们注意休息和饮食等方面。有时候,班主任的话语让学生感到烦躁,但我们应该理解,这是班主任为了我们好,对我们负责任的表现。所以,我们要虚心听取班主任的建议,积极改变自己的不足,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3、挂横幅标语,让学生签名,让学生感悟新式的紧张和局面的激烈,更一步激励学生。
在中考即将到来的时候,黑板边上的倒计时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应该与学生一起算时间,让他们有更强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总之,虽然班主任的工作看似微不足道,但实际上是极为繁琐的。班级的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一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我将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争取更好地完成我的工作。
14.2025年初三班主任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篇十四
匆匆忙忙又一年,平心静气坐下来反思一年的教学情况,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不过在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着时有不少的收获。为使下一阶段的工作更顺利地开展,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加强业务学习,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完善教学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一个工作者有什么样的工作思想和教育理念,会直接体现在一切工作之中,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接受新观念,充实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才能有不竭的动力和创新的源泉。新的国家课程标准体现鲜明的时代气息,它的应运而生,为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为此,我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作为本学期业务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常阅读书籍报刊杂志,不断地学习新的现代化教学方法,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路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实施新课程标准精神。
1、备课认真仔细,尽力做到科学、准确、严密
备课时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认真编写教案,力争突出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
2、教学工作中,我立足于课堂,努力将新课标的精神体现于每节课中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针对不同的数学内容和孩子的年龄特点,灵活设计教法,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如:解答“某玩具厂生产一批儿童玩具,原计划每天生产60件,7天完成任务,实际只用6天就全部完成了。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件玩具?”一题时,照常规解法,先求出总任务有多少件,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然后求出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件,列式为60×7÷6—60=10(件)。这时我及时引导启发学生:“还有其它的解法吗?”
学生们经过自己思考、小组讨论,得出了“60÷6”。理由是7天任务6天完成,时间提前了1天,自然这一天的任务(60件)也必须分配在6天内完成,所以,60÷6=10,就是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做的件数了。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学生的独创性。独创往往蕴含于求异与发散之中,经常诱导学生思维发散,才有可能出现超出常规的独创;反之,独创性又丰富了发散思维,促使思维不断地向横向与纵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