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公司职员年度工作总结(精选15篇)
一、精细化管理使环卫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是道路保洁管理严细入微,做到六无四净见本色
①全面抓好道路清扫洒水作业。在做好日常道路作业的基础上,强化道路冲洗和人机配合,以“绣花功夫”为路面“美颜”,提升城市道路环境卫生水平。
②全力实施藏污区域去污作业。对人行道板及雨水井等易出现油污或易藏污纳垢的区域进行精细化冲洗,给路面“洗脸去污”,还道路洁净面貌。
③循序开展环卫设施清洗作业。对果皮箱等环卫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冲洗,落实果皮箱“随满随清随洗”制度,确保果皮箱设施完善,功能良好。
二是垃圾清运管理持续优化
通过定点投放和逐步实行集中点收集转运,让垃圾在小区内存放时间短、在城市中周转时间缩短,减少垃圾污染,从源头提升分类质量从而促进垃圾减量。
三是公厕管理分类细化
严格执行公厕保洁“六无、四净、两通”标准,公厕打扫、保洁继续实行网格化管理和电子巡更作业签到制度,规范工人上下班时间、保洁频率,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华阳所疏通组被评为镇江市“工人先锋号”先锋班组。
四是非机动车车辆摆放效果明显
通过飞行摆放和加装停车挡位装置,规范划线,非机动车车辆摆放有明显改变。
五是充分发挥数字环卫高位协调作用
以督查考核为抓手,对管理人员考勤、车辆运行数据、工单处置、市场化作业、找差任务完成情况等各项指标问题跟踪制,针对大清扫、绿化带卫生、护栏擦洗、死角垃圾、雨水井油污等细节按周或月进行专项督查。
六是设施设备服务功能持续完善
及时更换了垃圾桶、果壳箱,维修环卫设施。全年共清运生活垃圾8万余吨,垃圾渗沥液收集、转运光大处理共937吨。收集可回收垃圾300余吨,改造公厕3座,清运粪便3千余吨。
二、文明城市常态长效管理有序推进
(1)加大非机动车管理力度
累计出新、增加非机动车停车位6万多米。公司和___执法大队配合开展非机动车专项整治,共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暂扣违停非机动车600辆左右。
(2)对农贸市场定期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3)多举措助力文明城市迎检工作
从道路清扫保洁、道路冲洗降尘、垃圾清运、非机动车停放管理、公厕管理高质量高频次等各方面做好文明城市迎检工作。8月和11月,两次安排科室人员到一线加强非机动车停放管理和捡拾漂浮物。
(4)定期组织人员排查清理卫生难点死角,延伸环卫作业触角。
作业范围由城区向城乡结合部位、背街僻路延伸辐射。全年共计清运卫生死角300余处,死角垃圾500余吨。
三、可回收物分拣中心运行稳定
全年共计处理可回收物料420吨,输入业主积分4466万分,产生经济效益72万。目前合计总开卡数达10000余张,发动参与垃圾分类居民数达5万余人。
四、防尘降尘工作成效显著
根据我市“一江一河六行业”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方案的要求,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道路保洁实施湿法作业降尘;市区143条主次干道采用“白天洗扫+洒水、夜间冲刷+洗扫”的组合作业模式;机械化联合抑尘,每日出动洒水车、洗扫车、雾炮车等作业车辆20余辆/次,全天候、高频次的在主要街区巡回降尘作业,我市空气指数保良率镇江地区多次第一,“丹阳蓝”成为了常态。
五、持续筑牢新冠疫情防控线
成立了疫情消毒、废弃口罩收运、隔离点生活垃圾清运等疫情防控专班,通过对6座生活垃圾转运站、70余座公厕、1600个垃圾桶(箱)、48辆垃圾运输车辆等环卫设施设备的全面消毒杀菌、隔离点垃圾清运全程监管、废弃口罩专项收集消毒清运、隔离垃圾特殊处理等措施,形成“消杀、收集、清运、处置”全封闭安全链条,积极筑牢“环卫抗疫防线”。在高效、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敲门、走访、协防”三大志愿行动,对外来人员进行登记,引导人们出示健康码、行程卡,测量体温,助力我市精准防疫大局。11月18日开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肆虐丹阳,我们闻令而动,尽锐出战,组织了50余人次的志愿者队伍,由公司领导带队,在华甸社区、贺巷社区、吾悦华府等小区,对封控点居民开展了核酸检测引导、居民信息登记、疫情防控宣传等志愿服务。
六、公厕建设持续优化
①公厕改造
华南中转站公厕及海润公厕进行了提档升级改造。华南中转站公厕从三类公厕提档升级为二类公厕,面积进行了扩容,增加了第三卫生间、无碍设施及排风系统;海润公厕引进了泡洗式洁具新技术,减轻异味,优化了公厕布局。
②为民办实事
对练湖未启用公厕进行了改造,更换破损设施,增加第三卫生间及无障碍设施,改造为二类公厕,方便周边市民如厕。
③公厕提档
天一路、进士庄路、复兴路、城门口等5座公厕申报完成了镇江市“五争五建”常态长效提升行动先进点。
④智能化公厕投入使用
投资120余万元在苏南运河丹阳城区段新建的两座智能化公共厕所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