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小学数学教师学期工作总结(15篇)
(6)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点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总之,本学期我教学态度认真,任劳任怨,不迟到、不早退,能认真落实学校对备、教、批、辅、各教学环节的规定,努力向课堂要质量。积极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也有不足之处:个别同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习惯有待于培养,改进与提高;整体知识整合不够,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培养提高;须加强全面培养与个别辅导。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需再接再厉,不断努力,为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8.2024年小学数学教师学期工作总结 篇八
一年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本人始终以认真负责、勤恳的态度,履行岗位职责。上半年不仅担负着三年级两个班的数学、美术等教学工作,兼任三乙班主任,每周19课。下半年担负着一年级两个班数学科的教学工作,兼任一乙班主任,每周17课。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抓好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安全等教育工作,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发展,因此,班主任责任更加重。虽然一年来工作量较大,但还是坚持努力把工作做好!同时,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也给我的荣誉奖,这使我感到教好书育好人的责任更大。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尽我大的努力吧!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思想方面:
本人能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团结同志。在工作中,注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本年度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
二、教学方面:
1、首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不打无准备之仗,我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准备、制作教具,采用直观教学。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一般问题让中差生说或做,再让优等生补充说或批改,后由老师点评讲解。及时肯定表扬和鼓励学生。做课堂练习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写教学反思,找出不足。
2、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使部分留级学生进步很大,如林琪、符才京、符智龙等同学,原来成绩很差,通过本学期我的耐辅导下,对于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给以鼓励,适时地去表扬他们。他们的学习进步很快,成绩大都在90分以上,现在他们变得积极主动的学习了。
3、小学生的作业,根据减负的要求,我把每天的作业经过精心地挑选,大多数在课堂完成作业,及时收回批改,存在问题及时纠正。因此我任教的两个班在期末统一考试成绩均超于上级要求的平均分。
三、班主任工作:
首先抓好小学生的德育、安全等教育工作。学生的德育与安全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我当好班主任教育工作的秘诀就是"爱"与勤,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然而这种爱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爱就是了解。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做到深刻了解。
爱就是尊重。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要从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因此,只有爱才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勤是班主任勤到班级了解掌握小学生的心理、学习等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保持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教育好孩子,使他(她)们健康成长。
四、积极参加校内外教研活动
到校外听公开课,如到龙江学校观摩公开课,12月24日到xx市参加《全国教育专家小学精品课堂展示课研讨会》学习,取长补短,吸取精华。今年本人参加两次中小学教师《国培》学习,利用晚上休息日,在网络学习期间注意聆听专家讲座,与许多学员进行交流、共同探讨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写日记、写作业、写学习总结等。本人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受益匪浅,为今后的新课程教学工作指确方向。
9.2024年小学数学教师学期工作总结 篇九
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经验、吸取教训,本人特就20xx年的工作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热爱党,热爱人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做好政治学习笔记、写好学习心得,思想端正,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办事认真负责。把自己的精力、能力全部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并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带头与同事研究业务,毫不保留自己的观点,实话实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能够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在各方面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便更快地适应教育发展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