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二年级班主任下学期工作总结(20篇)
各种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班貌的基础,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所以,我尤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比如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卫生习惯等。将好习惯的培养落实到每一天中,以儿歌的形式让孩子们每天早上读两遍,熟记于心,做得好的将得到表扬。“好习惯天天有,星期一,站队日。铃声响,快站队,立志不能忘,嘴唇紧紧闭,眼睛看前方,身体比比直,比比谁棒!”“好习惯天天有,星期二,友好相处日。不说脏话不打架,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同学情深,开心相伴。”我会根据班上出现的不良风气和不好习惯定儿歌进行修订。
在学习上,给他们讲方法,养成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的习惯。同时,开展小组互助和“小老师手拉手”互助活动,利用课间、放学后、让优生对差生进行辅导,包括听写生字、背诵课文、检查作业的订正情况。如果差生在考试中取得进步,优生和差生都会得到奖励,这样一来,孩子们的兴趣高涨。在清洁卫生习惯的培养上,作为老师,我首先以身作则,每次进教室只要看见地上有垃圾,我就会亲自捡起来,或者拿扫把打扫干净。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放学后有空,我还会到教室指导孩子们打扫卫生,如何扫地、摆桌子、拖地,手把手地教,示范给孩子们看。每周进行小组评比,对卫生、安全、礼貌、学习进行综合评比,表现好的小组同学都会得到奖励。这样一来调皮生、后进生就有很多人的关注,而且只要稍稍努力就不一定是队里后的一名。而且自己的成败也事关小队的成败,使他们更有了要转好的动力。下一周班会表扬各方面有所进步的同学。
三、发展孩子的能力,培养小干部
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是班级的骨干力量,要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首先要建设好一支责任心强、能力强的班干部队伍。大限度地放手让班干部进行班级管理,在实践中逐步积累管理经验,班主任适时进行正确的引导。低年级孩子的行为能力都处于不稳定状态,但是都有强烈的表现欲,都想当小干部。班上几个成绩优秀而有能干踏实的孩子,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成了班干部的核心,不管哪一位班干部,我都在鼓励的同时严格要求,树立他们作为小干部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一方面,我告诉负责的班干部,要同学们真正听你的,就要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让其他同学心服口服。我还告诉孩子们,要想做到这样,并不是你当值日班长这一天,而是要靠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孩子们都尽力做到好。
四、加强家校联系
我特别注重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与家长多交流,使学生的家校表现得以有效沟通,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身心健康成长。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是密不可分的。而班主任工作就更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因此加强和家长之间的联系,让老师和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对学生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一学期来,我对许多少见面的学生的家长都进行了电访,告诉他们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时和家长们聊聊孩子有了什么进步,孩子这段时间学习状态如何……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步,更好地促进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现在的孩子大多家境较好,家长极其宠爱,还有一些孩子,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特别受宠爱,爸爸妈妈也奈何不得,久而久之养成了一些弊病:娇气、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家长每次介绍的情况都让人觉得不是同一个孩子。
18.2024年二年级班主任下学期工作总结 篇十八
时间过的飞快,昨天与学生生活的一幕幕还在眼前晃荡,今天暑假的生活即将开始。作为班主任我逐步懂得了“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的道理;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健康、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引导者,是帮助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协调者。回顾一学期的班主任工作,有收获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1、班级的管理方面
(1)管理班级不光光是班主任一个人就能把工作做好的。我们班级的任课老师形成了一个团结奋进的管理团队,为班级工作出谋划策,出心出力。有了一个良好的教师团队为班级各种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合力,作强有力的支持。
(2)借助小骨干的作用,有效管理班级日常工作。建设一个和谐上进的班级,需要全班学生的共同参与,其中,班干部的选拔尤为重要。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干部正是这种角色的好演绎,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班级领导核心也尤为重要。对积极认真、埋头肯干、热情奔放并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威信度高的学生给予充分的重视,通过确立班级负责人的形式,把他们锻炼为班委成员。在坚持民主推选与自荐的原则之下,本学期又挑选出一批积极上进,具有班级管理能力的班干队伍。通过实践证明在这一皮班级小干部的管理下,常规工作有了明显的进步。
2、注重班风学风建设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须加强班风和学风建设。有了好的班风,自然而然也会形成良好的学风。也就会具有学习氛围浓厚,在成绩上有你追我赶的学习劲头。
(1)积极配合学校,在班集体上大力开展信心教育活动,根据本班的具体实际,充分用课堂、班会、板报和与学生谈心的时间,向学生进行信心教育的渗透,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多给学生鼓舞,多给学生自信,多给学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