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4大学生工作计划范文(精选22篇)
策略的制定因人而异。正确的策略促使学生去预见老师可能提出的要求和愿望,主动去准备、配合并积极参与各种相关的教学活动,从而敏锐地抓住英语这门课程的关键问题,逐步顺利地掌握课程内容。相反,不恰当的策略会引导学生去想办法应付老师,消极地对待老师的要求,结果与成功背道而驰。
正确的英语学习策略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使我们尝试各种有效的方法去学好英语。选择、确定了一种好的学习策略,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有了一个好的定位,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正确的策略使原本非常冗长、琐碎、乏味的工作,一步一步趋向简易、有趣,最终使目标成为现实。换句话说,只有当我们形成了一幅科学的蓝图时,才能明了正确的目标是什么,才能不断朝着目标进步,构成一个良性循环。
A同学习惯在每学期的头一星期里把上课用的英语课本都尽可能浏览一遍,因为他觉得这样做有助于他对本学期要学习的内容和要求有一个粗略的了解,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性。而B同学习惯于把作业中做错的地方都仔细修改一遍,因为她觉得这样做一遍可让她把语法、拼写、标点、表达等等错误的地方重新思考一下,找到自己的弱点,及时补救,防微杜渐。B同学的做法实际上是把作业做了两遍:第一遍是草稿,第二遍是完稿。她坚信她所花的时间是值得的。
结果A,B两位同学都能把英语学好。为什么?这并不仅仅因为他们都有学好英语的强烈愿望;其实,上面所描述的学习方法正是他们学习策略的一个侧面,尽管两位同学可能并未意识到他们是在运用策略。
成功的学习者与不成功的学习者在使用策略时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的策略是以自我发展、自我成才为中心,适时地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最终达到目标;后者也有他们的策略,但他们的策略是自我毁灭式的。
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C同学一直持有这样一个观点:在大学学习期间,学生不仅要利用各种学习条件把功课学好,同时也应培养自己的社会活动能力。在这一点上,A、B、C三位同学的观点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学校里组织的各类社团活动是相当重要的。但不同的是,C同学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这一点。他把各项社交活动看得比学习还重要,要到期末考试前两、三周他才忙着看书。
这种现象其实在班团干部、各社团组织者中间比较普遍。为数不少的班干部的学习成绩不如他们的活动能力表现突出;尽管他们入学考试的成绩都挺不错,但完成作业、到课情况等却不尽如人意。问其原因,总是说:忙,累,没时间。
但我们这里的C只是一位普通同学。他反复强调社会活动能力的重要性,只不过是想使自己确信他的.学习策略是合理的。他整天都在忙什么呢?刚开学的时候,他逐个观察任课老师的点名规律和作业记分规律。如果任课老师在各方面都很严格,没有任何疏漏,他评价说:“僵化。”他不会迫使自己按要求去做,能拖则拖。这样,时间飞逝,大考临近。于是,他又甩出一句名言:“只有在压力下,我才干得好。”然而,每每考试之后,他会激烈抱怨说:“题出得太不合理了。”平时,他从不和任课老师交流。在无法回避的情况下,他也只说一句:“你好。”很难说,C同学为什么要这样。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于学习,他却把闲暇和逃课省下来的时间用在与人闲聊上,电视比谁都看得多,体育活动则偶尔为之。生活和学习都只追求一种闲适。
从描述看出,C同学的学习策略是消极、被动的。他害怕去承诺做事,不愿给自己任何压力。这样,时间一长,他什么都不想介入,最终他总是做着他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他的兴趣囿于他的个人世界。他也回避自己喜欢的课程,因为不回避意味着他必须遵循指导教师的要求去做。C同学如果能克服他害怕承担责任、不愿参与事情的心理障碍,就能使自己充实一些,从而改变学习策略和生活态度。这样对学习和自我发展都是有利的。
二、成功学生和不成功学生的策略比较
下面是几组对比数据,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成功学生与不成功学生所用策略的不同。研究对象是两个40人规模的本科班。一个成绩中等偏上,另一个中等偏下,可谓两个比较典型的班级。这有利于充分显示两个对照班学习策略的异同。
第一个调查结果涉及到学习方法和学习动机。
英语学习成功的因素英语学习不成功的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33%缺乏学习时间25%有兴趣25%没有兴趣35%有能力15%个人问题8%家庭影响5%没有好的学习方法20%其他22%其他12%
学习优秀者把他们能学好英语的因素主要归结为两个:一是学习方法;二是学习动机。而这也正是差生学不好英语的两个原因。这个调查结果表明,学习方法和学习动机都是非常重要的。即使认为动机并不比方法更重要,至少两者是同样缺一不可的。
第二组数据是两个对照班同学在一周里学习时间安排的情况。
时间安排情况成功组不成功组具体、细致、严格38% 38%松散、灵活30% 5%无32% 57%
从表二可知,大约有2/3的优秀生学习是有计划的,而差生人数则不足一半。但最引人注意的是他们在灵活安排时间上的不同。两个班在第一项(具体、严格的学习计划)上人数是一致的。换句话说,英语学习不成功的学生中,有一批是能够按部就班地按照学习计划和作息时间表开展学习的,他们学不好的原因不是没有花时间学习英语,而是学习方法不对,效率不高。另一种可能是,他们除了在规定的时间里学习英语以外,平时不能灵活地利用其他零散的时间来学习英语。能松散、灵活地安排时间是优秀生的特征。
现在上课基本上要点名,因此学生在要不要上课方面并无多大的选择权。但在按时交作业方面,他们表现了很大的不同。这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投入程度。
按时交作业情况成功组不成功组总是按时交作业85% 48%有时按时交作业8% 8%经常晚交或不交作业8% 45%
如果说,某些作业做与不做并不能确定英语学习的确切效果,但从做作业、交作业中却能反映出学习的态度。这是毋庸置疑的。数据表明,有两倍于差生的优秀生能认真地对待作业,而五倍于优秀生的差生则是不做作业或怠慢作业。优秀生顺应学校环境,把做好作业看做是完成学习任务的有力见证。学习在他们看来是一项要完成的任务,他们不仅会按时交作业,还能为写好论文和得到好的分数而加倍努力。这样,他们就拥有一个学好英语的有利心态,会更理解老师的授业方式和教学思路。所以说,作业完成情况基本上反映了学生对英语学习、对任课老师和对学业所持的态度。同时,完成作业情况也是动机和学风的一个标志。那些原先学习不算差,但后来却千方百计地应付上课、应付作业的人往往会变得越来越差。一个同学如果经常不按时交作业,那是学习退步的早期警示之一。可惜的是,当事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
这些数据显示了英语学习优秀生和差生在学习策略上的基本差异。综合起来说,动机是一个关键的因素。那些很想在英语学习上有所成就的人,会更认真地制定出适合于他们的个性和时间,同时又能够很好地配合老师要求的学习策略;而那些不顺应环境、具有叛逆性格的人,常常采取一种回避老师、逃避作业、自欺欺人的学习策略。
三、个人素质与策略的运用
下面,我们进一步从心理或情感方面,通过英语学习的优秀生与差生的对照,来分析阻碍或促进他们学好英语的策略因素。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任务倾向”(task orientation),它对一个人是否学好英语有重要影响。那些看重“任务”的人比那些轻视“任务”的人显然更具有完成任务的内在动力。他们习惯于把“任务”放在首位,喜欢忙碌,愿意有一个充实的生活;一旦闲下来,反而显得无所适从,坐立不安。因此,那些具有高度“任务倾向”的同学善于研究、发现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的成功策略。
美国依阿华大学的Alfred B。Heilbum教授曾做过一个研究。研究对象是一个新生班。他比较了一年后获得高分者与低分者的不同心理倾向,发现高分者往往有更强的成就欲望,愿意投身于一个有序的环境中;同时,他们能够专心干一件事情,不受外界干扰。
我们的英语课上也存在同样的情况。能按时上课,认真听,仔细想,坐在前排,从不迟到、
早退,也没有这样那样的事假、病假的学生往往是那些高分者。他们把学习当作自己责无旁贷的任务。听课做作业,都是顺利完成这项任务的必要措施。在日常学习中,他们对老师所安排的作业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还时不时拿一些课堂和教材之外的问题与老师探讨。对于作业中的评语,他们不满足于一般性的鼓励和赞扬的话,而恳切要求任课老师毫不留情地指出他们作业中的错误,并进行针对性指导,使他们能够从错误中学习,从错误中提高。这些成就欲、有序感和专注精神正是“任务倾向”的具体特征。Heilbum教授还发现,高分者有更强的向权威挑战的倾向(爱提问),同时对来自外界的鼓励、同情和赞扬有非常积极的良性反应(愿意跟老师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