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范文

工作计划范文

一年级下学期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精选31篇)

2024-08-24 19:03:05工作计划范文打印
一年级下学期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精选31篇) 一、情况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的操作,需要合作怕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3、上下结构字底(4课)

  本单元依然是上下结构的汉字学习,与上一单元有所不同的是学习字底的写法与上部的搭配规律。

  4、上中下结构(3课)

  上中下结构的字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各个部分的竖向笔画要写短,横向笔画间隔小,撇、捺、提等笔画写平,使三个部分都呈平形,状扁。凡中竖和上点,都要写在竖中线上,使上中下三部分对正。

  (二)本册教材的目的:

  本册教材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指导学生正确地掌握用笔方法,端正写字姿势,正确地使用铅笔,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生在第一学期的学习中,掌握了笔画和简单的独体字的书写,为本学期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本学期学生继续学习,能初步掌握独体字、上下结构的字头和字底、上中下结构的结字特点和规律,从而达到正确、端正、整洁的书写目的。要求在教学中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自觉写好字的认识,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陶冶学生艺术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三)本册教材的重点:

  1、通过写字教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并形成能力。包括: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正确的笔顺;正确的用笔方法等。

  2、通过课堂教学的引导和反复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3、初步掌握独体字结构规律,上下结构27种字头、字底及上中下结构规律。

  4、在本册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匀”和“正”。“匀”主要是指笔画的间距,笔画分割田字格的空白要匀。“正”的含义有二:一是重心稳定,上下对正;二是字的重心要落在田字格的正中。

  (四)教学难点: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理和心理发展尚不完善,书写时,他们对笔画的位置、方向、轻重、弧度及长短的观察判断能力较差;他们还不能从整体上作笔画搭配,所以用笔方法和结构安排是本册的重点,也是难点。

  1、独体字中,偏斜结构的独体字和笔画多的独体字为难点。

  2、字头、字底中,穴宝盖、禾字头、竹字头和心字底是难点。

  3、上中下结构字中,力字、心字,夕字做底和部件的字为难点。

  (五)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1、学生年龄小,又是启蒙的初期,教师应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趣味性,教学的直观性,实施以鼓励为主的教学方法。

  2、严格要求:书写习惯不仅关系到写字好坏,更关系到儿童的身体健康,只有一丝不苟严格要求,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提高学生对写字练习的认识,写字课与语文课有联系又有区别。例字练习决不能当成语言作业来完成,书写必须正确、端正、美观,速度要慢。

  4、教师板书字数不可过多,要有针对性,要规范化,不要出现连笔字。

  5、笔顺教学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每出现一个新的例字,教师要首先讲清笔顺,再分析字形,使学生逐步养成按笔顺书写的习惯。

  6、注意教学时间安排,教师讲授新课时不得超过15分钟,学生习字不得超过20分钟。教师应重点精讲,不要面面俱到。

  三、整体把握学情

  学生经历了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写字的姿势,知道“三个一”,但是在具体写字过程中,书写时间稍长姿势就会发生变形,眼睛离桌面越来越近,需要教师不断提醒;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了基本笔画的写法,名称,学习了写独体字,对于笔顺能准确掌握,学生基本能按照田字格书写独体字,但有部分学生写字不能按照田字格中的准确位置书写,偏在一旁、或大或小;还有的学生安排笔画位置不准确,字不美观。通过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字基础,写字有积极性,有写好字的愿望,但是写字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经过老师的指导,能够做到:

  ⑴ 观察字形特点;

  ⑵ 分析部件间比例结构;

  ⑶ 找出汉字的关键笔画;

  ⑷ 给汉字找位置;

  ⑸ 书空、实写。

  指导写字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在具体指导写的训练时,要求学生掌握每个笔画的要领,从起笔、行笔到收笔,动作要准确,笔画要到位,结构要匀称。

  四、 教学进度安排

  1、 独体字(一)

  2、 独体字(二)

  3、 独体字(三)

  4、 独体字(四)

  4 第1周——第4周 2

  5、上下结构字头(一)

  6、上下结构 字头(二)

  7、上下结构 字头(三)

  8、上下结构 字头(四)

  9、上下结构 字头(五) 5 第5周——第9周 3

  10、上下结构 字底(一)

  11、上下结构 字底(二)

  12、上下结构 字底(三)

  13、上下结构 字底(四) 4 第10周——————第13周 4

  14、上中下结构(一)

  15、上中下结构(二)

  16、上中下结构(三) 3 第14周——第16周

一年级下学期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篇18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入学已经有一学期,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三、教学总要求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彰显我们中国的甲骨文。

  四、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我们的班集体

  1、了解并遵守班级、学校、公共场所的规则。

  2、感受规则公平的意义和要求,初步树立规则意识。

  3、了解并遵守班级、学校、公共场所的规则,感受规则公平的意义和要求,初步树立规则意识。

  第二单元:春姑娘来到我身边

  1、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遵守环境保护规则。

  2、认识常见的卫生等安全标志,知晓常用公共服务电话。

  第三单元:节约总动员

  1、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遵守环境保护规则。

  第四单元:我们长大了

  1、认识宪法法律规定的国家标志,初步建立公民、国籍、国家的意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