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范文

工作计划范文

一年级数学期末教学计划(精选34篇)

2024-04-16 00:16:35工作计划范文打印
一年级数学期末教学计划(精选34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处于起步阶段。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复习的内容,适当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整理知识。....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一年级数学期末教学计划 篇1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材分析

  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注意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统计内容的选择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让学生统计校园内花坛上每种颜色的花的数量、统计学生的生日在几月份,调查同学们周日喜欢做什么事情,调查同学们喜欢吃什么水果等。内容的编排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了统计的方法,初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如通过统计学生喜欢什么颜色、喜欢吃什么水果、喜欢做什么事情等,了解到大家的爱好是什么、特长是什么等等,使大家体验到统计确实是很有用的。

  教学建议

  统计初步知识内容不算很难,但有时比较繁琐,需要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宜多合作,而看图表回答问题宜独立思考。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实践性比较强,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好素材。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实

  “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3—9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统计的含义。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数据的整理、统计。

  教学用具统计图、统计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导入新课

  (一)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统计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实验小学的校园,它有宽敞、美丽的教学楼,同学们在整洁的环境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你们看,他们都在干什么?

  教师出示课件。实验小学的校园生活:舞蹈组、电脑组、篮球队等在活动。

  师:我最喜欢学校的这一处小花坛,看到这些美丽的花,我想知道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你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完成题卡(先数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再涂色)。教师提示:涂完后注意标上下面的数字。

  (二)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引出新知

  师:(出示统计图)说一说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

  生:(齐答)红花有8朵,黄花有7朵,蓝花有5朵,粉花有6朵。

  师:(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比较题卡与刚才的画面,哪一个更能清楚地看出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

  生1:第一幅图混在一起,看不清楚;第二幅图分开了就很清楚。

  师:(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把花的朵数数出来并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进行统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板书课题:统计)。

  二、实践操作,掌握新知

  (一)让学生体验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都喜欢什么颜色的花,你能不能在喜欢的花下面打“radic;”告诉老师?

  (二)学生完成题卡后,教师收上题卡。

  认识统计表、统计图

  师:(出示统计表)请同学们说数据,老师把它们填在统计表里。

  红色11人黄色10人蓝色9人粉色8人

  学生们说数据,教师把它们填在统计表里。

  师:(出示统计图)如果我们还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的话,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应该用多少个小格表示呢?

  随着学生们的回答,教师从统计图中抽拉出11个单位格的红条,10个单位格的黄条,9个单位格的蓝条,8个单位格的粉条。

  师:如果没有小格你能知道有多少人吗?

  师:(抽拉出纵轴左边的数字)没有小格,这回能看出来有多少人吗?

  师:像我们刚才这样把杂乱无章的数据整理成这样有条理的图形,这个图就是统计图。那么你们能不能给这个表格起个名字呢?

  生:(齐答)统计表。

  (三)通过统计图、统计表回答问题—

  师:看着统计图、统计表你还能知道哪些问题?

  生1:一个比一个少1。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2:一个比一个多l。

  生3:最前面的最高,最后面的最低(教师订正:喜欢红色的人最多,喜欢粉色的人最少)。

  生4:喜欢红色的人比喜欢黄色的人多1,喜欢蓝色的人比喜欢黄色的人少1。

  生5:黄色比红色少1(教师订正:喜欢黄色的人比喜欢红色的人少1)。

  师:喜欢红色的比喜欢蓝色的怎么样?

  生1:少2(教师纠正:多2)。

  (四)小结

  师:这样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每种数据的数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统计图(表)的意义。

  三、总结

  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以用统计来解决。……

一年级数学期末教学计划 篇18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8)班现有学生64人,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找规律。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