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下半年工作计划2024(精选8篇)
扶贫工作力度加大,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始终坚持扶贫开发战略,加大扶贫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乡镇部门挂钩联系制度,争取州县挂钩部门支持。在州县扶贫工作部门的支持下,完成了卡口、下平寨温饱示范村项目建设,启动了嘎不底温饱示范村项目建设,争取了马空笼温饱示范村建设项目。认真开展贫困家庭调查,发放小额贷款376.3万元,科学家款率达86.75%。列入安居工程439户。随着扶贫工作力度的逐步加大,扶贫项目的逐一实施,为改变农村面貌和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㈡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教育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始终把教育科技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来抓。以巩固“两基”为重点,加强教育硬件设施建设,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素质,抓好青少年入学率、巩固率。总投资647.4万元,分别完成尖山小学教学楼,投资5000元,完成了前进小学师生饮水工程的水管费,投资500元完成了新荣小学道路建设,修建花园,投资5000元,完成了宋庆龄希望小学的绿化美化;投资5000元,完成了郑格如希望小学办公桌椅,解决师生用水水管建设;投资100元修建季伍小学的花池;投资10万元,建成姑租碑、前进、新侬、宋庆龄四所学校的远程教育播放点,投资4.8万元,完成8所小学光碟播放。多形式开展教研活动21次,选送教师培训21人次;抓好勤工俭学工作,总收入32806元,解决部分贫困生读书难的问题;加大了辍学学生返校工作力度,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生巩固率为100%,小学六年完学率为100%。在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建成季伍县级“云岭先锋”工程示范点、科技示范村,积极加大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1-6月,共组织农业科技培训28期2516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760份,推广电脑农业1万亩。农村基础教育得到加强,农民群众科技意识逐步增强。
计生卫生工作得到加强。计生工作始终坚持巩固“三为主”,推进“三结合”,紧紧围绕简化计生台帐工作,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提高了人口素质。1—7月,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18‰内,计划生育率达93.85%,完成长效节育手术327例,人均经费投入0.80元。计生工作步入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卫生工作在强化免疫的同时,成立了__防保站,积极推进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了农村合作医疗社一所,乡村卫生室14所,投资3万元完成补嘎卫生室。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扩大宣传面,做好非典防治工作,取得了非典防治工作的最终胜利。
民政、残联工作有秩开展,为贫困居民和群众做好服务。做好农村贫困人口调查和低保工作;深入做好洪劳灾害调查和村寨滑坡现象调查,做好滑坡村寨搬迁准备工作,充分发挥民政、残联等部门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做好优抚、救灾、救济和助残工作,积极为贫困户、五保户、受灾户、残疾人排忧解难。1—6月,组织完成了108户294人贫困居民调查清查登记,发放低保金31.2361万元,643户、1063人,发放优扶救济金118户446人9917.7元;发放临时救济金87户243人1.9万元;投入助残资金23户46人
1.1万元;发放救灾粮26户,165人,1175公斤,救灾衣物2550件,510户,20__人。 ㈢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继续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认真落实民主政治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四五”普法各项措施。完成了执法责任制和“四五”普法、“二五”依法治镇(乡)
规划,大力推行村务、政务公开制度,完成了7个村委会和7个社区居委会财务清查,并将其纳入乡村账务镇级代管制试点,帮助和指导6个村委会建立起了较为规范的政务、村务公开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加大对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1—6月,我镇18个调委会,117个调解小组共调解各类民间纠纷259件,调解成功244件,成功率达94%,防止民间纠纷64件,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29件,确保了社会稳定,共受理各类纠纷305件,调解305件,调解成功率达100%。刑事案件立案43件,结案22件,破案率达51.1%。切实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活动,继续抓好“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村社”创建和巩固活动,巩固文明单位4个,文明村3个,申报县级文明村5个,州级文明村2个;抓好民兵队伍建设,建成了半坡“青年民兵之家”和“以劳养伍”基地15亩。加大农村文艺队投入,抓好农村业余文艺队伍建设。农村业余文艺队由38支发展到45支,开展各类文艺宣传200多场次,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弘扬民族文化,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
㈣、党的建设得到加强
紧紧围绕“怎么建设我们的党”这一主题,切实抓好全镇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
狠抓思想建设。从强化政治思想教育,提高理论水平入手,以学习党的xx大、“两个务必”为重点,制定教学计划,抓好党员和镇村两级干部理论培训,定期定点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班子成员和镇村两级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一年来,先后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机关干部和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党的xx大、省委七次党代会、州委五次党代会和县委十次党代会、“两个务必”、公务员“八条”禁令、《学习纲要》、《党章》及机关法律法规18期2987人次,组织党政班子成员学习14期156人次。各党(总)支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做到每月召开一次党总支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支部大会,每半年上一次党课。同时,镇党委切实开展“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为基层讲党课”活动,全年共开展“讲党课”活动39期,参加听党课党员935人次。为了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积极自学,镇党委认真抓好思想宣传动员工作,引导机关站所、各党总支和党员干部职工订阅各类党报党刊杂志。通过扎实深入抓政治思想教育和法律法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丰富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政策理论知识,提高了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为建设坚强有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
狠抓组织建设。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核心领导和力量。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员干部政治思想教育是前提,给基层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充实基层组织力量,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才是关键。所以,把思想好、政治过硬、作风端正、素质高,具有一定威望并能起好模范带头作用的年轻知识分子和青年农民吸收到党内,壮大党员队伍,优化党员结构,才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途径。镇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党群副书记工作职责,抓住全镇开展“红河精神”大讨论和兴起学习贯彻新高潮等活动为契机,广泛组织广大职工和青年农民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鼓励推荐年轻干部报考各类大中专院校16人,选派年轻骨干分子参加各种理论班学习培训14人。借助镇村党校和党员电化教育活动室,深入开展科教片或警示片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党员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农村党员提高为人民服务和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本领,增强党性认识,自党投身到党的宏伟事业建设中。今年共开展党员电教活动108期,其中理论知识培训45期,科技知识培训63期。同时,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党员发展“十六”字方针要求,审批转正党员27名,预备党员36名,列入积极分子考察对象67名。全镇党员发展到670名。为改善全镇党员队伍结构,
壮大党员队伍,充实党员队伍力量,保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狠抓作风建设。为了树立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形象,加强党员干部职工教育、监督和管理,改进思想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镇党委继续以“领导当楷模,机关作表率,基层树形象”为要求,认真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考勤制度和完善请销假程序,实施年度考核公开制和奖勤罚懒机制,进一步激发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工作,爱岗敬业。继续推行镇村两级干部双向选择办法,全镇干部职工根据各自的工作能力选择村委会挂钩,结合村委会路程远近、工作难易程度等,实行奖惩与工作实绩挂钩,有效提高了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和服务意识。3月份以来,全镇干部职工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纷纷自觉深入各村委会,自始至终蹲点长达一两个月,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众抓好农村经济建设。特别“小铁头白”的栽种,从开始育苗到收获,农技人员一直蹲点农户,作技术指导,发展了订单农业。结合建党83周年纪念活动,组织开展党史、党的方针政策及《两个条例》及相关知识竞赛,抓好先进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表彰和实施“云岭先锋”工程科技奖先进党员的表彰工作,激励全体党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奋发图强。通过开展“双学双比”和“创先争优”活动,评选出先进党总支5个,先进党支部1个,先进党务工作者13名,优秀共产党员38名。“云岭先锋”科技奖10名,当晚在季伍举行七·一和实施“云岭先锋”文艺晚会。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采取有效措施监督和管理,党员干部职工思想工作作风有了明显好转,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扎实工作的工作作风在镇村两级干部中悄然掀起,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中进一步增强。 狠抓制度建设。镇党委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继续发挥制度管人作用,全面推行“工作效率跟踪制”和镇村两级干部双向选择制度,建立和完善《党政班子工作规则》、《党组织和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学习制度》、《机关内务管理制度》和《党内生活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并落到实处。领导班子成员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和议事规则,使民主集中制原则得到进一步落实。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做到领导有力,指导有方,在认真抓好本单位干部职工思想作风和纪律制度建设的同时,要求各村委会进一步加强值班制度。制发《__镇站所职责规章制度及干部职工管理制度》,机关站所按制度要求认真开展各项工作。镇党委切实加强对制度的检查落实,为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开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断增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形成“团结、务实、开放、高效、廉洁、奉献”的机关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