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范文

工作计划范文

小学六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通用31篇)

2024-03-25 00:50:58工作计划范文打印
小学六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通用31篇) 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的指导思想是:靠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突出尖子生,重视学困生,提高中等生。二、学生状况分析小学生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已经接触和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数学知识,形成了相关的数....

  学生独立探索其中规律

  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汇报你的发现,班上交流

  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六的4~6题

  2、班上交流

  教学反思

  上了本课,自以为准备比较充分,于是把本应分为两课时的内容在一节课内完成了。最直接的后果是没有充分地进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运用练习。

  一方面,由于课堂是时间比较紧迫,另一方面,我选择了教材练习6中的一些习题让学生做,大部分学生都能比较顺利地完成。因此我也没有发觉有多大的问题。

  但是,批改作业本的时候,我却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习题2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列各比例改写成乘法等式。”有不少学生把“3.2:4=4:5”改写成“3.211=4”,显然是把除法转换成了乘法,而不是根据题目要求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45

  外项之积等于内项之积。其余几小题也如法炮制。这样做的学生还不在少数,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是原因之一,更为主要的是对比例的基本性质不熟悉。最后责任还是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供学生通过练习来理解、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由于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没有过关,自然也影响到了后面的解比例。本来学生对解含有分数的方程就比较容易混淆,什么时候该乘,什么时候该除,一部分学生也没有十足的把握。现在再加上很多学生将比例与从比例转化得到的乘法算式混淆,以及内项、外项如何相乘的问题也容易混淆,所以更加增加了解比例的难度。

  解比例

  教 学目 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能综合运用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解比例

  2、解比例的方法

  3、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

  2填空:3:8=15:( )。你是怎么填出后项的

  二导入:

  如果把3:8=15:( )写成3:8=15:X你能解出这个比例吗?

  教师板书课题:解比例

  三、探索新知

  1、什么叫解比例?

  (1)比例中只有几个项?有什么关系?

  (2)说明什么叫做解比例

  2、教学(例2)

  (1)出示例题和情境图

  (2)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

  (3)指出其中的未知项,说一说你想怎样解答

  (4)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5)汇报解答情况

  3、教学(例3)

  (1)独立解出未知项

  (2)同桌相互交流

  (3)请学生板演

  4、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5、小结: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教学反思

  这节课实际上是一节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课。在解比例中,要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式改写成方程,再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比例。在把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式改写成方程时,要注意外项(或内项)乘积等于内项(外项)乘积的运用,不能用错。所以,在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课时,一定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成正比例的量

  教 学目 的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正比例意义

  2、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3、认真分析两个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能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吗?

  2、这种变化的量有什么规律?存在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首先学习成正比例的量。

  3、: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情境图问:

  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表格问:

  你有什么发现?

  3、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4、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正比例关系的?

  5、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6、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二)、教学(例2)

  1、出示表格

  2、依据表中的数据描点

  3、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练习

  1、练习七的1~5题

  2、班上交流思考过程

  成反比例的量

  教 学目 的

  1、经历探索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的过程,发现规律,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重难点

  1、反比例的意义

  2、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认真分析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及规律

小学六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篇30

  一、 指导思想

  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针,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蓝本,依靠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使毕业班数学复习工作有条不紊、有序高效地进行,实现学生的全面、持续与和谐地发展。

  二、总体目标

  总复习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部分进行,前三部分先回忆重要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整理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再通过适量的练习,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形成必要的技能。第四部分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通过总复习,使学生的"双基"得到落实,能力得到提高。学生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并进行拓展与运用,使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为第三学段的数学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具体措施

  1、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激活学习潜能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学生的学习气氛往往和热烈的感情联系在一起。学生常常会因为尊敬喜欢教师而有意识地增强自己的学习责任心,愿意学习他们喜爱的教师的学科。对于我们毕业班的学生,他们个个是有思想、有主见的个体,并且承载着教师家长的期盼,面对的也是第一次如此重要的考试,难免会紧张、焦虑。我们更要对他们少一点"师道尊严",多一点学生心理,少一点疾风骤雨,多一点阳光明媚,少一点呵斥,多一点呵护。

  鲁迅先生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我们最后的复习阶段,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珍爱学生,想他们所想,做他们所做。入情才能入理,激情才能启思,深情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成为"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学习天地。

  2、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凸显课堂魅力

  构建"学程导航,互动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力武器与重要途径,我们要认真备好复习课的教案,上好每一节复习课,特别是向40分钟要质量,搞好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三个为主"(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课堂上要加强训练力度。在复习课中,首先目标要简明,不能面面俱到。其次,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要达到什么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上好复习课,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把已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加以回忆,并进行系统的整理,不是讲授新知识。复习课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要实施开放式教学,即让学生自主选择复习的内容和形式,自己总结复习的方法。教师的任务在于"宏观调控",把握复习的方向和进度,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等,共同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在回忆和整理时,要多让学生发言,互相补充,逐步形成系统的、完整的、明确的知识网络。这样易于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印象深刻,同时使学生感到通过整理和复习确实有所提高,从而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果。

  3、确保练习的精致合理,提高复习效率

  在复习中,练习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但是如果不厌其烦地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让学生在"练习--再练习"的重复的作业堆里徘徊,大量耗费了本属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对作业产生了厌烦情绪,认为作业是无可奈何的负担,这就有悖于我们预期想要的结果了,所以,练习设计不应停留在对知识的重复模仿、机械记忆上,而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打破单一的书面作业形式,注重多样化练习,体现趣味性、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优化作业设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凸显学生主体,变被动地完成任务为主动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每一位教师加入到练习资源的开发工作中来,对数学书、一课一练、补充习题、《复习指导用书》等资料中的练习题进行重组与整合,精选或设计出具有代表性、时代性、新颖性与一定挑战性的练习,让学生用极短的练习时间,既梳理了旧知,形成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大幅度地提高复习效率。我们还实行:每复习一个单元,认真严格考核,各班要协调一致。达到统一进度,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统一考核,要及时批改、评讲、补救,实行单元过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