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研修计划范文(精选28篇)
北片:马集、马鞍、竹镇、程桥、治山、金牛湖
南片班委会负责:刘林和、赵晗、黄建年
北片班委会负责:许有庆、郭玉荣、宋建年
3.研修班班委会应积极、主动工作,提研修工作思路和想法,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每次活动要做好照片、录像、讲座稿、开课和素材等活动资料的,以便交流、反馈和。
4.为确保研修班活动的顺利实施,每次活动区教研室在月工作安排中统一公布和下发,并通知相关学校和教师。安排上研究课的教师要主动与上课地点学校教师联系确定上课课题,提前准备,并及时与所在片的班委会老师交流,同时班委会老师也要主动与开课教师联系,优化,以便共同成长。如若涉及调课等事宜,请各位研修班成员自行打印后呈报学校,务必履行请假手续后方可参加活动。此外,研修班班委还将以邮件、短信以及QQ群消息的方式通知各位学员。
5.研修班学员应认真参加每次的集中研训活动,认真完成研修班的各项要求,具体要求完成状况由研修班班委负责落实检查督促等,并反馈到学员所在学校,望各位学员配合。
6、研修班学员原则上必须参加每次活动。如遇特殊情况需履行请假手续。
八、具体安排(年4月-年7月)
六合区教育局教研室
六合区教育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年3月22日
信息技术研修计划范文 篇10
内容: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结构,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将现代教育技术内容整合到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去,把信息技术基础能力的培养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整合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在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进行整合,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案例更加有效,过程更加符合人类本身的思维规律,使略读和快读得以经济、高效地实现;为教学更丰富的素材,凸现更多更迅速的实现渠道和更多更有效的交流方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语文教学
一、使用信息技术优化了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通过一定数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及书籍的阅读,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要求。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我们尝试将络技术整合于语文教学中,寻求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交叉点,通过一种全新的手段,突破语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让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络技术相融,以探求一种高效、新颖的阅读教学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语文教学中,应用到阅读和当中,无疑为学生了广阔的空间。它所蕴涵的超大信息量正切合了“大语文观”的要求。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既能促进语文阅读和教学,又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创设使学生获得独特情感体验的对话情境,让学生在入境、析境、建构表达等一系列的过程中获得意义建构,并借助信息技术的资源,进行拓展阅读训练,开阔视野,增加生活体验。
(一)、拓展阅读内容,培养信息技术素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用于阅读教学适合信息时代对阅读的要求。多媒体和络信息量大、传输快,用来搜集信息、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有着极大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对阅读内容作一些适当的补充,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课文内容涉及的相关资料等,既能让学生在充分涉猎的基础上自主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同时,信息技术进入语文阅读教学,阅读和思考的对象不再仅仅是文本语言,还有大量的文外语言、图像、图片等。络给学生带来大量信息的同时也使学生产生了点击的茫然和筛选的困难。因此,教师一定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如根据阅读内容建立信息库,让学生共享;向学生推介相关的优秀站点;指导学生对络快速浏览,提高对信息的敏感性以节省时间等等。
(二)、创设阅读情境,激励主动学习。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是阅读活动的能动参与者。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又产生愤悱之情和阅读急切感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正是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体现。不可否认,传统教学也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然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阅读教学更胜一筹。以往阅读教学采用的文字教材、录音教材、录像教材,其信息组织结构都是线性的。线性结构限制了人的思考能力、自由联想和想像能力的发挥。而多媒体和络阅读材料是呈状的,它们有利于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张扬个性,加快个体进入文本获取知识的速度。
(三)、丰富阅读感受,推进创新发展。
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思维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大大增加了学生看和听的机会,文、图、声的有机结合又大大扩充了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沟通、思维发散、能力迁移。信息技术的应用多渠道地充实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不同角度阐发、和质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进行自主意义建构,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使用信息技术优化了教学
(一)、创设情境,为教学创建理想的环境。
多媒体的运用能突破时空的限制,认识事物的相对完整有序的动态表现。既可再现难忘的往事,也能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学生可围绕同一主题利用多媒体展开广泛的收集。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并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利用软件的图像、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观察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
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录像,可创设良好的环境。如指导学生《初中生活二、三事》时,将摄录的拔河比赛和劳动基地劳动竞赛情况播放,录像显示的.沸腾场面一下子扣动了学生的心弦。镜头中学生不仅看到别人的形象,也看到自己的表情、动作,还能看到参赛时所忽略的情景。慢放比赛高潮阶段,启示学生捕捉精彩的细节,学生情绪得以充分调动,情动而辞发,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利用多媒体上丰富的资源,可丰富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同一主题素材的积累,尤其是时间及条件上不能带领学生去参观,学生无法亲临其境的情境。美伊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指导时事《给布什总统的一封信》一题时,要求学生收集相关事件的文字、图像,视频信息等,尤其关注中央电视台制作的节目“面对面”“直通巴格达”“东方时空”。通过收集、归类、交流、分析、综合,学生对战争有了近距离的接触,了解目睹了战争的灾害,对作战双方人民的不幸耳闻目睹了,心中便有话可说了。
利用多媒体,可动用图像,创设情境,可运用音响,渲染情境,也可运用动画,展现情境。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素材便如源头活水取之不尽,为创建理想的数学环境保障。
(二)、观察训练,激发想象能力。
学生的观察往往是无目标、无序、出于好奇,看热闹,或是走马观花。利用多媒体软件,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采用不同的观察方式,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以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力的关键是学生学会观察的顺序和方法。由于多媒体的情境比课本更生动更真实,能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也更容易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有的对“成因”感兴趣,有的对“比较”感兴趣,根据兴趣展开上的丰富的收集,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又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有了观察兴趣,再指导学生制定观察的计划,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三、使用信息技术优化了口语交际教学
(一)、创设交际情境,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观察、聆听、表达、合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等能力的综合训练。人们进行交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也就是说,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对某一内容进行交流的。在教学中,我们应以教材为根据,运用多媒体创设与教材相关的各种交际的情景,组织口语交际活动,使交际活动热烈、生动、活泼,使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交际的能力。如《保护有益的动物》,让学生观看动物在森林中嬉戏的场景,一只只可爱的动物在画面中奔跑,这一段录象的播放就是要渲染一种大自然和谐的气氛,让学生身临其景,感受动物给大自然带来的欢乐。学生心情非常兴奋,纷纷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再让学生观看动物们受到虐杀的图片,利用图片的效果震撼他们的心灵,学生情感感染下,“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在听、说、问、议、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水到渠成地开动脑筋,学生的创新便伴随着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识的活动而不断的发展。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文本进行适当补充,创设有效的情景,让学生会说能说。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就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丰富多彩的情景和有力的学习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