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师进修计划(通用30篇)
四、具体措施
1、注重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做好每一次听课后记录。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公开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2、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认真的读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并及时反思。
3、认真参加参与各级教研活动与“小组学习研讨”活动,将培训学习所得,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寻找出一条适合本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4、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我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决心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充盈自己的底气,增强自己的理论底蕴,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把个人的校本培训工作做好!
信息技术教师进修计划 篇15
信息技术课程是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指导思想
响应“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的号召,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大胆开设信息技术实验课程,深入有效的开展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把先进科学技术尽早普及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树立现代化的信息理念,将来更好地为社会,为国家作出贡献。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一共四个教学班,因为学生较小,易失去注意力,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理念起决定作用。如果能在宽松融洽的气氛中开始,那么孩子将自然地摒弃对信息技术课的畏惧感,从而激发对信息技术课的喜爱。
三、教学目的任务: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1、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与爱好。
2、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
四、改进教学、落实计划、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在受教育阶段尽可能多地接受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并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得到发展。
主要措施:
1、精心准备,做好课前工作。
2、运用不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分层教学。
4、重视课堂教学的检测评价
二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进度安排表(略)
信息技术教师进修计划 篇16
教师简介
赵,xx市第十中学,xx市优秀教师,xx市教育装备先进个人。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B2能力点解读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适用于混合学习环境,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应用考核规范中属于“教学设计”维度。
本能力点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设计并制作微课程,从而:
1、呈现关键信息,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
2、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形式;
3、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4、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
B2实践建议
微课程能够丰富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可在课前、课中或课后灵活使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用成熟的微课程,也可以设计、制作或修改微课程。如需自主开发,教师应掌握拍摄、录屏、PPT合成等必要的微课程制作方法和技术工具,根据内容特点及应用目的选用不同的制作方法。
制作微课程时,教师需要明确微课程的用途是什么,该知识点适合何种媒体表达方式,通过该微课程能否将知识点讲清楚。同时,应把握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的几个要点,如微视频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一个微视频中只讲一个知识点或实用策略;不要轻易跳过任何一个教学步骤,提供完整的讲解或文字;选择合适的内容结构序列;通过标注、放大关键点、拉近拉远、镜头快慢、字幕等方式突出重点、难点;注重过程中与学习者的交互;结束时要有简短的回顾和总结;注重一对一学习氛围;课程教学情景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在微课程实施时,常常需要配合使用学习任务单。
常用的微课程制作工具
1、PPT自带的录制工具
2、希沃剪辑师
3、万彩动画大师
4、超级录屏+快剪辑
5、手机拍摄+剪辑编辑
6、EV录屏
7、喀秋莎
超级录屏+快剪辑推荐理由
1、软件体积小,占内存比较小,版本免费;
2、操作简单,界面简洁,视觉效果非常好;
3、功能强大,自带教程,上手比较快;
4、录制屏幕内外声音可选,录制区域大小灵活。
喀秋莎Camtasia推荐理由
1、采集源丰富(屏幕、声音、摄像头);
2、录制品质流畅清晰;
3、编辑功能入门快;
4、视频后期处理强大;
5、丰富的视频输出格式。
制作微课程时注意事项
1、讲解准确清晰、语言富有亲和力,深入浅出,启发引导性强;
2、内容呈现形式与讲解新颖;
3、媒体应用合理,能有效支持内容表达;
4、使用文字、标注、变焦等提示性信息促进学生理解重难点;
5、注重使用提问、测验等交互方式;
6、视频清晰流畅,声画同步。
信息技术教师进修计划 篇17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以加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优化作业设计、深化教学管理、强化教师业务素质提升、激活教研活动为重点,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努力促进教学的内涵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二、基本思路
1、加强学科教学调研,落实《课程指导纲要》要求,规范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2、创设各种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展系列活动,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3、创新教研工作机制,健全优化学科教研网络,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推进教研工作和谐发展。
三、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加强管理注重教学常规的有效落实认真落实《莱阳市初中教学工作常规》,突出严(严格要求)、细(关注细节)、实(扎实有效)、活(善于创新),抓好常规贯彻情况的检查与视导。
1、加强日常公开课研究
本学期,加大教学研究力度,关注三维目标的达成、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帮助教师建立起实在、有效的课堂教学观。倡导师生互动的有效教学,激励和唤醒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2、强化复习课的教学
把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利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融合在信息技术复习教学过程之中,紧紧把握住复习的范围、深度和重难点,根据《考试纲要》的要求,加强薄弱环节、难点、易出错知识点的教学工作。
(二)推进课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进一步学习有关“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及“差异教学”等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时反馈、探讨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探索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规律,引导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与实施能力。
2、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进一步开展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专项研究,把握各年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的螺旋式上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