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个人校本教研的工作计划(通用33篇)
2、上课。课堂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要落实新课标提出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新的学习方式,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面向全体学生。上课时做到“七不”:不坐着上课、不喝茶、不吸烟、不接待客人、不接电话、不拖堂、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评价一节课的重要标准:看是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3、作业。要求每次作业量适中,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内容,学生书写工整,作业批改及时认真仔细,红笔下无误。家庭作业有布置有要求有检查,作业量适中。学校将进行优秀作业评比,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校将对学生的作业批改作定期检查,要求作业字迹工整、清楚,批改及时规范,每一种作业批改要有激励性评语。每位科任教师都要重视学生的书写质量,把学生的书写作为重点来抓。
4、辅导。教师辅导既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对学生的尊重,教师辅导要做到“三心”,“两性”即:细心、耐心、恒心;及时性,针对性。
5、评价。要改革以往单一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法,将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方式由单一的、定量的、静态的变为多元的、定性的、动态的。要以课堂表现、技能测试、纸笔测试三者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学生学业评价标准。
七、面向全体,整体优化,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1、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个性,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从实际出发,组织各种兴趣小组,活跃第二课堂,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各班要多举行小学生多项技能的素质竞赛。
2、进一步加强艺术类课程、活动类课程、计算机教学的研究。
3、努力加强劳动实践教育,切实上好劳动课、科技课和自然实验课, 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技能素质和创造才能。
八、完善教研机构,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
学校教研组要在学习教育理论,广泛搜集各科教研信息的基础上,结合上级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确定教研的目标,全盘部署教研工作,各学科教研组要依据学校的教研目标及学科特点,确定科组的教研计划,组织教研活动,真正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记录,有考勤,有总结。
九、加强总结反思,推进课程改革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校课改实施水平,我们要走一个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上升过程。因此,学期末我们要对本学期的课改实验工作认真进行一次全面性的梳理,总结工作经验,整理典型个案资料,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小学个人校本教研的工作计划 篇15
小学校本教研实施方案师资队伍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学生的成才是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晶。因此,从面向未来的战略高度、从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出发,以开展校本教研为依托,以培养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培养一支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具有先进教育理念、锐意创新改革的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要。现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县教育局[]第1号《黟县中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实施方案(试行)》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校本教研组织管理机构成立
“黟县实验小学校本教研工作小组”,其成员名单:组 长:程国营副组长:舒晓梅 汪 云成 员:谢旭芝 罗丁玲 钱明珠 张彩虹 叶群芳 李掌珠 吴 哲江海峰 李志玲 刘亚军
二、校本教研指导思想
坚持以校为本开展教学研究,创造性的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改进和完善教学的研究制度、工作方式,逐步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和办学水平,努力把学校构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扎扎实实地搞好校本教研,探索一条新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校本教研的目标
1、总体目标: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建立以新课程为导向,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各学科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研究和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为重点,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校本教研制度,使学校和各教研组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努力实现我校“出质量、树品牌、促发展”的奋斗目标。
2、具体目标:立足于本校、本职、本岗,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新课程的实践能力。重点关注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以及通过实施新课程而达到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目的是帮助教师尽快地成为新课程的有效参与者和积极的建设者。
四、校本教研的内容
1、师德教育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努力激发教师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视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学习教育政策法规,增强法规意识。学习师德规范,学习师德高尚的教师的典型事迹等,以先进促奋进。
(2)开展“爱生敬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乐于奉献”的主题教育活动,发挥教师在师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3)制定师德考核制度,使教师不断规范自己的师德行为,提高师德养成的自觉性。对教师公正科学的考核情况将作为教师聘任、职评、评先等重要依据。
2、基本功训练
(1)引导教师开展“三字一话”基本功训练,夯实基础,在普通话考核人人过关的基础上,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经常性开展说课、评课、会课活动,提高教师口语交际能力。(2)综合学科的老师要加强本学科基本功训练。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做操、喊口令、运动队训练等基本功;艺术教师必须具备唱歌、画画、使用乐器等基本功;电脑教师必须达到电脑中级以上水平,具有课件制作、电脑维护等基本功;自然老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具备自然实验、科技制作等基本功。
(3)开展信息技术培训。组织教师络知识,页制作和多媒体课件制作,提高教师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三年的努力,力争使每位中青年教师都能建设好自己的网页,班主任能建设好班级网页,努力提高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的能力。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新课程与教师的素养关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关注教师的理性思维。
(2)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由传统的静态知识拥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
(3) 学习的教育理论篇目教师必修内容:国家、省、市、县教育工作会议《决定》、《教育法律法规》、《走进新课程》、《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新世纪教师修养》、《新课程 新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教材》、《小学语文(数学)新课程教材教法》、《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数学)》、《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数学)课程改革——《〈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数学)课程标准〉解析》》。教师选修内容:《校本培训指南》、《新课程与学生的发展》、《 教师与发展性课程评价观》、《新课程教学专题研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新课程教学设计与应用——走进实验区和教学诊断与反思》、《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
五、校本教研与培训的方式
1、 读书自悟教师根据自己实际制定的研修内容和目标计划,采取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馈、自主检查、自主评价、自主调控、自主体验、自主完善的办法来提高自己。要求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好读书笔记,对照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到每周一次教学反思有记载。
2、集中学习学校坚持每两周一次集中教师学习,采取聘请专家讲座、观看课程改革音像资料、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讲座等方式,教师做好笔记,努力构建学习型学校的良好氛围。
3、请进走出学校每学期结合当前的教改热点和我校的教改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邀请各级教学专家来校示范教学或作专题讲座,不断开阔教师的眼界。同时有重点、有层次地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或听课研讨活动,外出学习二天以上的教师回校后要有成果汇报,或写学习心得,或上示范课,或作专题讲座,或报教改提案,切实提高学习的成效。另外,我们也将组织学校的学科教改带头人和校骨干教师走出校门,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加强横向教学研究和交流,同时提高校骨干教师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