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优秀(精选34篇)
一、学情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x县x小学三年级(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本班现有学生36人。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两年的数学学习经历,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本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几何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主要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优秀 篇10
一、教材说明
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有关倍的概念及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性与周长,时、分、秒及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性与周长,分数的初步认识。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等内容也比较重要,要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集合的内容要让学生通过练习了解它们的思想方法。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作一简要说明。
1、“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多位数加减多位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口算、笔算、估算和笔算的验算(特别是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本单元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难点是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
2、“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特别是连续进位的计算),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并能够解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实际问题。
3、“四边形”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4、“时、分、秒”和“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复习。
“时、分、秒”主要是让学生建立起时间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千米和吨”主要是让学生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建立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长度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估计。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长度、质量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的意识。
5、“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运用分数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倍的认识”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在掌握了乘除法之后学习的,这样既有利于建立“倍”的概念,也便于学习根据“倍”的含义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数学广角”的复习。
这部分是有关集合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并能应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