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范文

工作计划范文

三年级学生计划表总结(精选30篇)

2024-06-24 20:53:43工作计划范文打印
三年级学生计划表总结(精选30篇) 放暑假了,妈妈要我自己制定一份暑假计划,我便开始思索起来:8:30起床,8:30-8:40穿衣服洗刷,8:40-9:00吃早饭,然后必须有2小时的写作业时间,1小时的练琴的时间,还要按时吃饭、睡午觉。剩下的时间自己安排。....

  后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实际,合理科学制定年度学科教学计划、目标及措施。

  2.深化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高三阶段的教学以复习、练习为主,加之学生学习负担相对较重,各教师课堂教学中应更新教学理念,废除“满堂灌”,用科学的、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及知识特征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使他们参与学习的过程。各备课组的教学要防止一轮复习偏深、偏难,坚决杜绝一轮松、二轮泛、三轮空的现象,要面向全体,注重基础,循序渐进,教学中要提倡学生积极思维、深刻理解、大胆探索。

  3.注重学法指导,优化习题、试题的质量。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及今年高考对学科知识、能力的要求,在教学中渗透学科思想、学法指导,力求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各备课组要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精选练习,严格控制题目的数量,杜绝学科抢时间、争空间、搞题海战术。

  4.注重教学反馈,强化教学的有效性。高三教学任务重、难度大,教学中要重视学情,一切从效果出发,各教师要从学生实情出发,及时批改作业,不拖拉,集体补差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并不断调整教学的思路和方式。

  5.注重扶优补差,做好临界生帮扶工作。学生接受知识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应利用辅导课等时间段加强个体指导,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及时解决上述学生的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困惑,学习、生活上的困难。采取有效措施,力求尖子生培养有新突破。高三年级工作目标高、难度大,全体高三教师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凝聚向心力,发挥年级的统一协调功能,努力使整个高三的教育教学运行机制处于一种既有外在推力又有内在张力的状态,最终实现螺旋式的和谐上升,努力实现高考的突破。

  具体工作安排:

  总之,20xx届高三的教育教学工作,困难和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

  我们全体高三老师一定会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创造新的辉煌。

三年级学生计划表总结 篇5

  我觉得要想取得好成绩,除了平时努力学习,打好基础,提高能力外,期末复习方法也很关键。复习方法多种多样,我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

  复习计划如下:

  1、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时间是宝贵的,合理安排时间,把应该复习的复习好,适当的给自己休息时间。根据具体的时间情况和各门功课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好复习计划。

  2、上复习课时要认真听讲,勤于思考,勤于动脑。

  3、复习时要强化记忆,使学习的成果牢固地贮存在大脑里,以便随时取用;查漏补缺,保证知识的完整性;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

  4、到了最后阶段,不宜再复习所有知识点,把重点要深入掌握,争取不让自己会的东西再丢分,保证拿到基础分的前提下,细化知识点。

  5、应该把做过的练习进行总结和归类,对于自己不明白并且是考点的要积极的课后问老师。

  6、在考前复习时,要总结一些技巧,并要梳理一下做题的思路。对于老师没画重点的科目,自己要对知识点系统总结,把握规律,找出认为是重点的地方深度记忆。

三年级学生计划表总结 篇6

  一、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55页。

  二、单元分析:

  “倍的认识”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后出现的学习内容。一共三个例题,例题1通过让学生用笔圈一圈,数形结合的方式形象的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题2,是以学生做教室清洁的为情境,根据所给的两个条件,通过画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的思路。例3,是引导学生用画图理解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单元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单元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五、单元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六、单元教学安排:

  1、倍的认识(例题1,练习十一1、2)

  2、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题2,练习十一3、4)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例题3,练习十一5、6)

  3、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练习课(练习十一7、8、9、10、11)

  第一课时倍的认识

  教学内容:P50例题1,练习十一1、2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圈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体验圈一圈、摆一摆的操作活动,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乘法口诀,教师引导倒背,选背。

  因为我们中国独有乘法口诀,所以我们中国人在数学计算这一块是非常令外国人羡慕的。

  随着我们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知识。

  二、新授

  1、教师示范,学生初步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课件出示P50图,学生看书上图,图上有什么?

  数数各种萝卜各有多少?

  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画黑板上,6根红萝卜有几个2根呢?我们用笔一起来圈一圈。

  我们圈了几次?说明可以圈出3个两根,我们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板书在图下方)同学们你们会这样圈吗?

  2、学生试着圈一圈,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白萝卜有10根,画黑板上,那10根白萝卜有几个2根呢?先请一个同学来说说你准备怎样圈?

  打开书,请大家用铅笔在书上圈一圈那10根白萝卜,并完成下方的填空。同位互相检查,同时请一个学生上黑板圈一圈,集体订正。

  从上面可以看出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为什么是5倍而不是3倍呢?

  3、练一练

  做一做1,绿圆片有几个?黄圆片有几个?黄圆片每3片为一堆可以圈出几堆?请你圈一圈,说说黄圆片的个数是绿圆片的几倍?你能圈出蓝圆片是绿圆片的几倍吗?

  做一做2,第一行摆5根小棒,第二行要我们怎么摆,4倍是什么意思?

  我们就在纸上第一行先画5竖线代表5根小棒,第二行怎么画?请你画一画,然后圈一圈。

  三、作业设计

  1、P53练习十一 1、2

  2、圈一圈、填一填

三年级学生计划表总结 篇7

  一、学情分析

  总体情况:多数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上能认真听讲,积极思维,课后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及时改错。但也有少数学生惰性强,课上不动脑筋思考问题,写作业效率低,不能主动及时改错。

  二、主要复习内容:

  1、除法。

  2、年、月、日。

  3、平移和旋转。

  4、乘法。

  5、观察物体。

  6、千米和吨。

  7、轴对称图形。

  8、认识分数。

  9、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0、统计。

  11、认识小数。

  12、整理和复习。

  三、简要复习目标:

  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主要内容学习状况

  1、数与代数:口算乘除法,笔算乘除法以及估算学得都很好,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不太熟练,年月日、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加强连续两次平均分的实际问题训练,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求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练习,从实际中了解千米与吨的知识。

  2、空间与图形:对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已初步形成了概念,物体的三视图学得也较好,但面积的单位、计算却还有一些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多练习一些平移图形的训练,进行与计算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训练。

  3、统计: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学得较好,但求平均数的方法却存在着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学生求平均数时只求出总数而不再去求平均数的现象多进行练习,并让学生懂得什么才是平均数,从而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