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学期年度工作计划(精选33篇)
二.本期班级活动目标及管理:
总目标
使学生较快地转变良好的学习动机,走上新的学习与生活轨道;让学生意识到作为一名中学生的责任;将班级建设成为讲文明、有礼貌、互助互爱、勤奋好学的集体。
阶段计划
阶段目标
时间阶段目标达标措施
九月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意识到自己的学习责任。参观学校读书馆、阅览室和实验室;举办中学生行为规范主题会。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十月组织学生参观祖国大好河山,陶冶学生美好情操。积极参与学校墙报比赛,增强学生荣誉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十一月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以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及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个性品质。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有益的活动比赛,增进学生间的友谊。如进行篮球赛、棋类比赛等。
十二月至元月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争做一位在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合格中学生。举办学生学习经验、成果交流会。
三.班主任工作自我计划:
1.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和健康教育,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教育指导学生参加学校各种有益活动。
2.关心学生生活,鼓励学生进取。
3.争取家长和全社会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4.教学认真,为人师表,处处作为学生的楷模。
5.对学生一视同仁,亲切合蔼,平易近人。
6.尊重学生人格和意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精选学期年度工作计划 篇12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素质教育方针,在市局教研室及学校学期工作安排的基础上,自觉转变科研方式,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根本,发挥好教科研先导服务功能。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以课题为引领,有效推进课程建设工作。全面履行教科室“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的工作职责,提炼科研成果,增强科研自信,提升科研品质,引领教师成长,塑造学校品牌,让教育科研成为教师幸福工作的追求,成为学校发展的支点,成为教育强校建设的“助推器”。
二、工作目标:
1.增强科研自信和自觉,通过思想引领和学习培训,进一步更新科研观念,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大胆实践,勇于探索。
2.进一步抓实科研常规工作,以“务实、有效、提升”为基点,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创新研究方式,组织有质量的教学反思活动,提升科研品质。
3.做好各级各类课题的实效化研究过程管理,尤其要做好课题的成果总结提炼工作,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自信与能力。
4.优化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以“分层考评”为方式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考核机制,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借助平时的科研活动,倾力打造一支师德好、教艺精、底蕴厚、发展快的教师队伍。
5.以推广教科研成果为重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时传达相关信息,鼓励教师自觉将教育教学经验适时转化成显性成果,扶植教师逐步实现由实践型向研究型角色的转变。
6.积极有效地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并与精品社团活动相结合,开发积累相关资源。
7.继续完善学校教科研网页建设,切实为教师搭建交流经验、沟通思想、互通信息的平台,做好课题网站内容更新管理,体现课题研究的动态过程,确保课题研究规范化、品质化。
三、具体措施:
(一)周密计划组织学习,打造教师发展共同体。
1.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认真撰写学习心得。严格要求教师把学习放在首位,不断更新观念,用先进的科学思想和科研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市局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每位教师本学期至少阅读两本教育专著,并写好读书笔记。各教研组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有计划地组织专题教研和学习活动,做到每位教师都学深学透,学有所得。
2.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思想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利用业务学习期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建设培训、校本教材建设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培训、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等,以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培训,请专家、名师来校作专题讲座。倾力打造一支师德好、教艺精、底蕴厚、发展快的教师队伍。
3.积极开展青年教师培养工作。采用集中培训和自主学习的方式继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求35周岁以下老师每周完成两篇读书笔记;一学期至少上一节校级及以上教研课;每周交一张钢笔字、一张毛笔字练习纸;每周写两版粉笔字。指导青年教师建立个人专业化成长发展规划,让每—位青年教师设计自己的发展蓝图,明确个人发展目标,加快教师的成长步伐。
4. 发挥网络平台作用,丰富教学研讨内容。学校鼓励教师利用校园网络优势及时反映教科研动态,倡导教师在教育科研领域发贴与跟贴,与时俱进地推动教育科研方式的创新;鼓励教师将教学论文,精彩教学片断、课堂设计、教学随笔、最新教科研信息等挂于校园网、各教科研网页上,增进交流与学习,鼓励教师拥有自己的教育博客。
(二)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
1.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努力将教育的理想转化为教育的现实,促进教师最优化发展。
2.积极申报省级、泰州市级课题。
3.加强对在研课题的管理和调控,关注课题研究过程,抓落实,求实效,切实掌握课题研究动态。
4.鼓励教师进行微课题研究,加强对微课题的指导,深入课堂及年级组,了解课题的进展情况,协调有关问题的解决。组织各课题主持人对课题研究相关资料作系统整理。
5.为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所有课题组人员必须完成以下工作:读一本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专著并撰写读书心得;组织一次专题研讨活动;开一堂课题研究课;写一篇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积累一些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等;期末形成一份研究工作总结。
6. 以教研组建设为重点,加强科研教研整合。举行专题研讨、教师沙龙等系列活动,以科研促教研,借助科研提升学科活动档次,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进一步实现优质教育。
7.以推广成果为突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及时传达相关信息,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及时积累、总结研究心得,并撰写论文。(各课题组成员本学期必须有与研究课题相关的论文或教学设计发表或获奖),鼓励教师自觉将教育教学经验适时转化成显性成果,扶植教师在实践中逐步实现由实践型向研究型角色的转变。
(三)严格落实常规制度,规范教科研管理。
1.围绕课题研究内容,安排课题研究教研活动。所有课题组核心成员均须上校级教研课。所有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倡跨学科、跨年级听课。
2.抓好教研组建设,建立一支以教研组长为核心的教研组队伍。各教研组要组织全组教师学习课程标准,切实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认真钻研教材,正确把握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目标。
3.高度重视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实行主备课人初备和全员复备制度,重在商讨教学知识点、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过程设计、课内外作业等。强化备课组长的责任意识,组长要订好计划,精心组织。鼓励各备课组结合教学中存在问题每周有一次形式灵活的随机集体研讨活动,鼓励教师之间开展“博客式”、“互助式”等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形成“在学习中改革,在改革中探究,在探究中发展”的理念,激活研究的氛围,进一步浓厚学习研讨之风。
4.加强听课活动,坚持外出活动汇报制度。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广泛了解教改信息,返校后要及时汇报,以供更多的教师学习提高。
5.积极推进泰州“大阅读”,激发师生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6.鼓励师生笔耕不辍,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及时展示教师教科研成果。
(四)拓宽教师竞技舞台,加快教师成长步伐。
1.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的示范作用,继续开展“成长伙伴1+1”活动,互帮互学,以老带新,组织青年教师进行“313智慧课堂”教学竞赛,让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2.加强名教师、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乘市局加强骨干教师考核的东风,结合市局《骨干教师考核评分细则》,给骨干教师压担子,搭台子,落实职责和权利,同时,要全力挖掘各级骨干教师资源,发挥他们的辐射、影响作用,促进全校一线教师自觉投身教育科研,壮大教科研骨干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