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范文

工作计划范文

精选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精选33篇)

2024-10-14 21:05:35工作计划范文打印
精选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精选33篇) 一、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任教六年级的科学。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理解诗句意思,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理解两首诗的意思,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含蓄而深沉的感情。朗读背诵这两首诗。

  [教学准备]

  课件(或课文图片)、相关拓展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乐游原头春尚早,百舌新语声卑卑。”……

  教师背诵有关乐游原的诗句引出课题。

  2.读题,解题。乐游原:地名,在长安城南,唐朝时是有名的游览胜地。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

  2.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导“驱”,读写。

  3.默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4.汇报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能理解的句意、不懂的问题。

  5.整理学生译文成果,并展示译文。

  傍晚时觉得心里不太舒畅,就驾车去登乐游原。夕阳多么美好啊,只是黄昏将近了。

  三、品读感悟

  1.知诗人心。

  (1)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意不适)

  体验:你心情不好时会怎么做呢?

  诗人心情不适时是怎么做的?

  (2)指导朗读一、二句。

  2.感诗景美。

  (1)介绍乐游原: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古原,全城风光尽收眼底。

  (2)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闭目想象画面:夕阳把它的金辉铺洒下来,这时的乐游原是怎样的美景呢?远望繁华的都市长安又是什么模样?

  学生自由想象并表达。

  (3)指导读第三句。

  3.悟诗人愁。

  (1)面对美景,诗人有什么感慨?为什么会有这种良辰美景短暂的感受呢?

  (2)补充诗人简介及相关背景资料,与学生交流。

  (3)情境设置:师扮演车夫,询问惆怅的客人(学生)——

  夕阳可真是美啊,您心情好点了没?您还有什么可愁的呢?

  (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惆怅伤感、人生失意、忧国家大势将去等。)

  (4)指导读第四句,学生体会诗人心情,读出惆怅与伤感。

  4.读诗韵。

  深入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练习朗读。

  四、拓展积累

  1.唐诗素描——让学生以诗人或是旁观者的身份写一写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

  2.背诵默写本诗。

  3.你还读过诗人李商隐什么作品?师推荐欣赏《夜雨寄北》《无题》《嫦娥》等。

  板书: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登原遣怀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触景生情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你知道这天有什么习俗?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相关知识。

  2.入题。而今又到重阳,诗人王维十五岁就往京都长安求学,两年没有回家了,他也想家,那难以遏止的思念流淌成一首朴素无华的小诗,打动了许多游子的心。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小诗。

  3.读题,解题。忆——思念、想念;山东——此处指诗人家,在华山之东。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

  2.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导读写“茱”“萸”字。

  3.默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4.汇报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能理解的.句意,不懂的问题。

  5.整理学生译文成果,并展示译文:

  我独自在外乡,每到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登高时,佩戴茱萸,会发现身边少了一位兄弟吧。

  三、品读感悟

  1.轻读诗句,找出题目的中心字——忆。全文围绕这个“忆”字写了诗人的什么心情?你是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体会到的?

  交流:心情——孤独、思亲怀乡;

  表现——倍思亲、遥想。

  2.品味孤独与思念:

  (1)齐读一二句,哪些词写出了诗人王维的孤独和寂寞?品味“独”“异”二字。

  (2)是什么原因使得17岁的王维“倍思亲”呢?为何愈是佳节,诗人便愈是感伤?“倍”“每逢”二词说明了什么?

  创设情境想象:王维还会在什么日子或佳节,思念亲人呢?

  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和感受吗?联系你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3)指导朗读,读出孤独感和对异乡的深深的思念。

  3.品味缺憾与期盼。

  (1)齐读三四句,思考:

  重阳节兄弟们一起登高时,是怎样的欢乐情景?在欢笑的同时有没有觉得缺了点什么,那是缺什么呢?品味“遍”的圆满与“少一人”的缺憾。

  (2)角色体验:

  如果你是王维的兄弟,此情此景,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采访诗人王维:你如何知道远方的亲人们正在思念自己呢?客居他乡,你又有什么样的心声?

  (3)指导朗读,读出你的遗憾与期盼。

  4.学生练习朗读全诗。

  四、延伸拓展

  1.背诵默写本诗。

  2.你还了解王维什么?师补充诗人简介及推荐其作品。

  3.搜集其他思家怀乡的作品读一读,丰富积累,如《月夜》《杂诗》等。

  板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异乡异客

  每逢倍思亲孤独与思念

  遥知

  遍插少一人遗憾与期盼

精选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23

  一、班况分析:

  本班几个学生语文能力比较突出,但是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阅读理解能力差,习作能力差。大部分学生都自觉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因此要在广泛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做到学以致用,在训练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理解能力和习作水平,力争在原有基础上作进一步提高。

  二、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保持一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三、全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2、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

  3、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作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继续凭借字、词、句、段、篇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使学生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整册教材的重、难点:

  1、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在低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应提高训练要求,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朗读训练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

  3、阅读能力的培养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注意读中有悟,重视独特感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