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范文

工作计划范文

精选科学工作计划集锦(精选29篇)

2024-10-14 19:08:43工作计划范文打印
精选科学工作计划集锦(精选29篇) 在过去一学年,在校长室的引领下,围绕“有效教学”,继续开展了“自然分才教学”模式的研究。科学组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专家培训,不断地用实践来促进理论学习,在本学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有效地促进了本组教学质量和教师专....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六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习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精选科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21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还不够;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面向全体学生,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各类竞赛活动。

  四、教学进度表

  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课时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课时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课时

  4、造一艘小船;1课时

  5、浮力 1课时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1课时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1课时

  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单元复习概念梳理 1课时

  热

  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

  3、液体的热胀冷缩;4、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6、热是怎样传递的

  7、传热比赛;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各1课时)

  时间的测量

  1、时间在流逝

  2、太阳钟;3、用水测量时间

  4、我的水钟;5、机械摆钟

  6、摆的研究;7、做一个钟摆

  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各1课时)

  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证明地球在自转;4、谁先迎来黎明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6、地球在公转吗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各1课时)

精选科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22

  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对于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儿童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新理念的引领下,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本学期特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验教学目标

  继续坚持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加强观察和实验,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在亲自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待科学的积极态度。

  三、扎实开展实验教学

  本学期实验教学侧重“作用与平衡”中的“平衡”,通过研究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及地球与宇宙世界之间的复杂关系,向学生初步渗透自然界的物体无不在相互作用之中,物体间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达到平衡,而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又可以产生一次新的平衡现象。因此,本学期的实验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帮助学生做到;

  1、 能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滑轮、斜面、轮轴等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

  2、 能始终保持对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状态的兴趣以及对未解之迷和生物技术的好奇,并积极关注相关研究的进展。

  3、 通过收集资料、亲历科学实验列举简单机械的使用,体会到利用简单机械能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

  4、 能感受一些工具和简单机械的运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四、实验教学安排情况

  实验日期

  实验题目

  实验类型

  20xx、3

  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分组实验

  20xx、3

  研究斜面的作用

  分组实验

  20xx、5

  探究自然力量对山脉的影响

  演示实验

  20xx、6

  光滑的鹅卵石

  分组实验

精选科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2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