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班主任学期的工作计划集合(通用31篇)
每月工作安排:
三、主要工作:
1、结合“新童谣教育”,德育工作放在班务工作的首位。以重点节日和纪念日为契机,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根据中队的特点,组织学生参加大队部开展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爱国意识。继续进行《小学生行为规范训练》,对学生继续加强行为规范教育,通过各种岗位安排,自我检查,自我约束,自我监督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开展“新三好”(在家是个好孩子,在校是个好学生,在社会是个好少年)争创活动。
2、对学生进行爱科学教育,围绕“培育科学素养”的目标,带着问题开展科技节活动,形成自己班级科技的特色。
四、每月工作计划
九月:
1、 做好开学工作(报名、收费),了解学生思想状况,进行收心工作;
2、 搞好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和建立班集体,狠抓各科纪律,保证学生遵章守纪;
3、教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学生把各科作业按时完成,保质保量,提高效率;
4、清洁分配到户,责任包干;
5、进行班级情况调查,确定本学期班集体建设目标;
6、做好安全检查工作,与家长时常联系;
7、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
8、社团招募会。
十月:
1、 做好安全检查及思想教育工作;
2、 继续做好学生的学习纪律的监督和督促;五项常规的检查;
3、 开展具有班级特色的“一帮一”的中队活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4、 做好期中考试前学生的思想工作和班科联系;
5、“走向世界的中国”国庆节庆祝活动;
6、九九重阳节爱心行动。
十一月:
1、做好安全检查及教育工作;
2、继续做好学生的学习纪律检查的监督和督促;
3、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
4、期中考试总结;班科联系。
5、“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为主题的童谣征集。
6、“绿色环保教育”系列活动。。
7、“感恩”系列活动。
8、活动社会实践教育活动
十二月:
1、做好安全检查及教育工作;
2、继续做好学生的学习纪律检查的监督和督促;
3、做好学生的复习工作计划;
4、开展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主题班队活动。
5、“绿色环保童谣创作”比赛。
6、冬季体育竞赛。
7、元旦庆祝活动。
一月:
1、做好安全检查及教育工作;
2、迎接期终考试的验收,指导学生复习;
3、做好期终考试复习工作;
4、做好学期结束工作。
5、学生评优工作。
6、寒假工作布置,安全教育。
精选班主任学期的工作计划集合 篇15
主任工作计划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关键在于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领导,提高对班主任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提高班主任对班级的组织、领导和科学管理水平。指导班主任做好工作计划,是加强领导和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的基本的、重要的环节。指导班主任制定工作计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必要性
(1)制定了工作计划,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班主任工作涉及到学校的各方面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制订好周密的工作计划,才能有步骤地把学校的教育计划落实到班级,使学校培养目标具体化、阶段化和层次化,以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
(2)制定了计划,工作才有序。班主任是班级这个小社会的“总理”,工作繁重,头绪纷繁,工作难度大。只有制订好工作计划,才能有主次、有先后、有顺序地开展工作,事半功倍。
(3)班主任工作计划是班级建设和管理的行动纲领。班主任制定计划目标,并向学生公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向着明确的目标,沿着既定的路线,有步骤、有组织地开展工作。制定工作计划有利于对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班主任对工作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是提高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有了计划,就能正确检查自己的工作情况。同时学校、学生也可以根据计划检查、督促班主任工作。
2.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依据
(1)上级指示。包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和要求。
(2)学校要求。学校工作计划为整个学校管理规定了明确的任务,对教育目的和当前形势做出了明确论述。它是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直接依据。
(3)班级实际情况。班级情况包括“学生人员构成”、“学习状况”、“思想状况”、“体质状况”、“骨干状况”、“班级特点”等。班级状况是工作计划的基础,只有根据班级状况出发,才能使班主任工作具有针对性,切实可行。
(4)以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班主任工作计划必须符合教育工作的现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使计划能得到科学的、合理的、顺利的实施。
(5)间接经验。制定计划时,应重视教育情报,了解教育动态,学习和借鉴别人的管理经验,做到博众人之长,取百家精华。
(6)考虑到各方面的条件。应考虑学校条件、任课教师条件和班主任自身条件等,确保工作计划实施的可行性。
3.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制定工作计划,首先要确定目标。班主任工作计划的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为主体。有了这个总目标,计划就有了社会主义方向性。各种计划就能做到有目的、有层次。
(2)整体性原则。班主任工作计划是学校整体工作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必须服从于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目的。在整体性原则下,还应有所侧重。
(3)群众性原则。班主任工作计划关系到全班师生,计划的设想、确定目标、制定措施都必须走群众路线。整个计划制定过程应广泛征求校领导、任课老师、学生及其家长的意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4)稳定性和灵活性原则。班级工作要井然有序,班集体要稳定团结,计划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其保证。然而,客观情况的变异性则又要求计划具有灵活性,使计划适应新情况。
(5)超前性和现实性相结合。计划的制定必然带有预测性,勾画出理想的发展前景,这就是超前性。而理想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情况制订计划,这就是现实性。超前与现实的紧密结合,使计划具有长时间的适用性,保证实施可行性。
4.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基本结构
(1)班级的基本情况分析。班级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班级学生的基本状况和特点,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2)工作目标。总目标、阶段目标和各层次具体目标等。
(3)措施安排。主要教育活动,组织力量与分工,时间步骤安排等。
(4)检查办法与总结。
5.班主任工作计划的种类和内容
(1)学期计划。这是学期开始时制订的计划,是全学期班主任工作的总纲。这种计划由三部分组成:
①基本情况分析。包括班级的自然状况、现状和历史状况的分析。班级的自然状况如:总的人数、男女生人数、年龄、团员、队员、班干部、三好学生和差生的比例等。班级的现状分析如: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学习现状、体质状况、学生的特点、班干部和能力素质、班级学生中的人际关系和班级的优缺点等。对班级基本情况的分析是确立教育任务的基本依据。因此,班主任要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善于抓住班级面貌最本质的东西和主流。至于分析的详细条目需视其具体情况而定。
②确定教育任务。这部分内容是在对班级基本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育目的和学校本学期中心任务的要求,明确规定本学期应达到的教育目标。确定教育任务应抓住重点,突出中心任务;同时,确定教育任务还要注意针对性,不要过分笼统。
③工作具体安排。这部分包括为完成教育任务而打算采用哪些内容、方法和时间安排等。这部分应具体些。常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纵向安排各种具体的活动内容、方式、时间和地点等。另一种从德、智、体、美、劳几方面横向列表安排各方面的工作。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安排工作,都应考虑计划的可操作性。
(2)月或周工作计划。这是根据学期计划和某一阶段的任务,在本月或本周开始时制订的,这种计划要订出具体的内容、时间、地点方式、措施和执行人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