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2024计划(通用35篇)
三、具体活动安排
九月份,在全校学生中组织开展美术作品创作、征集和评选活动, 从中选拔优秀作品参加丹东市第四届中小学艺术展演美术作品展。
十、十一月份,积极做好我校省示范性高中复检工作中听课的相关准备工作,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推门课”。
十一、十二月份,要配合学校开展好校园艺术节活动,认真做好美术、书法、摄影、设计等作品的征集、布展、评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活动2024计划 篇33
一、 活动主题
团日活动
二、 活动背景
辛亥革命是指1920__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我团支部于20__年11月__日举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主题团日活动。
三、 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团日活动,让大家领会革命先辈们的“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精诚团结、热爱祖国、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
四、 活动地点
外国语学院 __X教室
五、 活动时间
20__年11月__X下午__——__点
六、 参与人员
面向整个外国语学院学生、若干高年级的党员,以及组织部的全体成员。
七、 活动主办方
外国语学院组织部
八、 活动流程
第一阶段:准备工作
宣传准备:通过海报宣传、外国语学院学生会QQ群、通知每个班级的团支书等多元形式来向外界宣传我们的活动。
会场准备:以红色基调为主,其中着重突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活动开始前尽量请到我院领导莅临活动现场进行指导)
第二阶段:思想提升
个人、班级的心得体会、活动总结,各1000字左右
九、 活动的具体内容
活动形式多样化:活动的开头以红歌接龙的形式热场,以便于增加活动现场的热烈气氛、激发活动参与者的热情。等场上气氛浓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开始正式的活动;活动形式主要有:红歌演唱(可独唱、也可以合唱)、红色电影片段配音、以及红色小品。这些活动能够生动形象的使大家对这段历史有一定的了解,更好的达到宣传和纪念辛亥革命的目的。
十、 活动准备工作
提前邀请评委及借用多媒体教室、印制活动方案、制定活动
十一、 活动要求
1. 活动参与者要遵循活动规则,比如:时间限制,内容积极向上,不过若有意外情况,我们将坚持原则的坚定性,政策的灵活性,尽量使活动顺利进行。
2. 保持活动现场整洁,禁止大声喧哗
3. 活动结束后要有两篇10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十二、活动结束。
1、 由评委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价总结。
2、 现场评选出获奖人员(团、组),奖项设有:一等奖一个,
二等奖两个,三等奖三个,优秀奖若干项。
活动2024计划 篇34
工作首先得计划好吗,才能够执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社工开展活动计划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社工小组工作计划书
参与人员:XX30820308李a(小组长,初期,后期)
XX30820306黄b(结束)
XX30820309李c(中期)
XX30820310梁d XX30820311梁e(前期)
XX30820316刘f XX30820322吴g(中期)
在确立 “成长新动力”这个小组之前,我们首先针对我校大二学生做了一系列的调查和了解,再通过厘定需要来构建理论构架,最终确定目标。
一、理念----厘定需要(小组成立的目的)
1. 规范需要(专家需要):网络日益发达,很多大二学生因为退出了学校社联社团组织,空
闲时间增加,因而在网络上寻求精神的支持。然而,网络却给他们带来了一系列危害:①身心健康受损;②无心上学,学习成绩下降;③道德意识弱化,严重者会走向犯罪道路;④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受影响;⑤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2. 比较需要:很多大二学生沉迷网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感到孤独寂寞,同时可能受到恋爱
问题的困扰,因此选择网络来逃避现实。
3. 表达需要:①很多大二学生有感情问题,会感到孤独寂寞,选择通过网络来寻求精神支
持;②来自家人和老师的压力让大二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从而沉迷网络发泄和麻痹自己;感觉需要:大二学生对自己未来没有较好的目标和定位,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无助;此外,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同辈群体之间的相处交流有时会有相互误导的作用。
二、理论基础
1.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这个小组的对象是华农大二沉迷于网络的学生。由于这些大二学生正处在佛罗伊德所说的从青少年发展成为成人的一个重要转折的青春期(19-21岁),在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冲突时,要经历各种选择的混乱状态,往往会感到困扰和混乱,这是青少年期个体都不可避免的一个转折点,这个时期,要帮助青少年重新审视及发现自身价值,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及处理各种混乱状态的能力。
2.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的同一感,避免角色混乱。埃里克森把同一性危机理论用于解释青少年对社会的不满等社会问题上,即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确认失败的话,容易出现逃避、消极厌世等情况。即而一旦自我认同难以达成,长时期的角色混乱就会使青少年较难应付社会的挑战。相反如果获得自我的同一性,就比较容易取得社会和职业的自我认同;
当他们有问题时倾向与同伴商议,而不是向家长请教。于是我们通过设立这一小组,加强同一问题或类似情况的青少年间的沟通交往,通过他人的反映和评价,重新树立自我认知。3.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在小组的沟通技巧训练中,会较多运用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小组过程中,每个成员都是一个资源库,小组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行为总汇。组内成员可以结合自己的风格,从如此丰富的表现和互动中寻找榜样,进行观察、模仿和学习,增加个人适应性行为,减少对网络的依赖,学习到与人交际技巧。
4.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与斯金纳的增强理论
正面增强--即特定行为后,满足此人的需求。例如:做了一件事情后,即给获学校颁发嘉许状。
在小组内,工作员会较多使用正面增强和角色扮演的方法。正面增强方面,如组员能适当使用所教授的沟通技巧的话,工作员将当众给予爱的鼓励。此外,会通过建立供组员观察的模型,让组员学习表达情绪的方法,从而起到模仿作用。
三.目标:
通过小组工作的方法,改变当前部分沉迷网络的华农大二学生对网络的态度,增强其辨别网络虚拟和现实界限的能力,对自身价值进行合理定位,明确自己的责任,重回正常的大学校园生活,并提高其在现实中与人沟通的能力。
明确的'目的:
①在一个学期的时间内,让小组里的成员们深刻认识网络的利弊。引导他们学会思考现实与网络的区别,在活动的分享中,加强对沉迷网络利弊的认知,不再沉迷于网络,走出宿舍,感受外面的世界,重拾对学习的热情。
②让小组成员走出网络的小圈子,更多地关注自身的优势和能力,发掘他人长处,找到自己的合适定位,在相互学习和模仿中,找回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自信心和关注点,从成员间的认同中,并通过同辈群体的赞同认可找到改变自己认知与行为的巨大推动力量。
四.小组成员:
对象:沉迷网络,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上出现偏差行为的华农应届大二学生
资格:华农大内沉迷于网络的大二学生(问题具有同质性),小组成员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基本相似,社工认为为有必要进行小组治疗的对象。
五.小组的特征: 1.性质:治疗小组 2.节数:5节
3.日期:20xx年10月15日至12月10日 4.时间:根据组员的空闲时间安排
5.地点:小组工作活动室(地点可能因活动性质而有所更改) 6.人数:8名华农大二学生
六.招募计划:
1.招募时间:20xx年9月15日至10月5日 2.招募方法:
①在华农大宿舍区内张贴海报;
②到学院跟老师了解情况,并致电合适对象;
③在华农大宿舍区内摆摊位供学生咨询,特别是大二学生; ④利用网络宣传途径(q群、微博、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