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咨询室工作计划(精选30篇)
当代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现在独生子女多,干部工薪家庭子女多,商人家庭子女多,留守学生多,这些家庭出身的子女,大多是从小娇生惯养,唯我独尊,性格孤僻、身上多霸气,内心少锐气,缺乏感恩心。他们不懂得劳动辛苦,不知道金钱来自不易,从小到大,以我为中心,很少去体谅别人为自己的付出和汗水,稍不如意,怨天忧人。这些学生大都表现为:思想消极,不求上进,花钱随意,学习不深入,成绩多下游。缺乏竞争意识,不理解,不尊重别人,既不孝敬父母,也不尊敬师长,对人对事缺乏责任心,对社会没有责任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长,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加以疏导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为此,十分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心理咨询工作计划
在原来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力争在三年内建成心理咨询中心,按照学校第一个《三年发展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实现学校管理精细化,完成师生心理咨询任务,使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日趋深入人心。
(一)工作安排
1、学习心理咨询的有关文件、资料、规章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和工作质量,努力提高做好心理咨询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心理咨询工作人员明确中学生心理咨询的目标,懂得中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遵守《心理咨询员工作制度》、《心理咨询员工作守则》、《心理咨询员职责》、《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
3、积极组织宣传,充分发挥各年级心理咨询联络员的作用,让全体学生人人知晓,个个参与。
4、在宣传橱窗上开辟心理咨询专栏,举办“心理健康辅导班”,对需要进行心理辅导的学生,主动上门服务,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齐心协力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5、出一期心理健康教育黑板报。
(二)组织实施
1、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2、举办“心理健康辅导班”和“心理健康周”活动。
3、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到学校讲学。
4、好好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并做好心理咨询记录。
5、吸纳并培训学生心理咨询联络员(每级每班一人)。
6、试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咨询服务。
7、对典型案例,实行跟踪管理,详细记录,保持联系,全程服务。
关于心理咨询室工作计划 篇28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工作计划、德育计划为指导,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努力创造条件辅助和激励学生向更高的心理健康境界发展,达到“助人自助”的教育效果。
二、辅导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心理辅导,普及心理辅导工作。
2、密切与班主任的联系,更好地与德育工作相辅相成。
3、认真细致地做好疏导和跟踪辅导工作,力求在个案上有所突破。
三、辅导宗旨:
倾听你的心声,诉说你的烦恼。
四、具体工作
1、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室的主要工作之一,我们积极开展针对学生的个体咨询和针对学生的团体咨询。做好学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为来访的学生提供咨询,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扰。心理咨询采取值班与预约相结合的方式。辅导教师固定值班,主要安排与个别学生见面辅导活动,每周一、周三、周五咨询室有咨询老师值班,每天咨询室开放1小时。开放时间为:中午13:00到14:00。其他时间的辅导,主要通过提前预约。落实“悄悄话信箱”的交流通畅功能,让学生信任“悄悄话信箱”,真正走进学生心灵。
2、加强心理班会活动课
本学期安排每月一次心理班会活动课,心理班会活动课是针对全体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本学期要让心理班会成为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主阵地。指导班主任根据低、中、高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开展系列性、主题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并落实实效上做好功课。
3、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心理讲座
心理讲座是有效的心理教育途径,特殊的空间和环境能起到积极的放大式的教育效果,互动与沟通多种思想的融合是讲座的优势,所以应该加强校园心理讲座。
4、积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工作
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有利于教师或班主任迅速找出一些特殊适应困难的学生问题,依据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从而提高教育与辅导的效率,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同时有利于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体现发展性指导的原则,且可以形成学校,家庭的教育合力,帮助学生家长了解其孩子的心理特点,及时发现其存在的心理困扰。
5、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积极利用校园广播,网络,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从而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6、精心策划学校第四届心理健康教育周系列活动
关于心理咨询室工作计划 篇29
一、年度学校工作计划中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年度学校工作计划目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结合学生实际,确立我校的具体工作目标如下:
1、了解自我
目前普遍存在仅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标准的情况,导致不少学生自我形象偏低,自信心不足,严重阻碍着学生的素质成长。针对这一现象,心育工作应注重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对自我的形象进行整体认识,让学生从学业自我形象、社会自我形象、情绪自我形象、体能自我形象等方面进行整体认识,找出自己的优势与劣态;帮助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立,树立自信心。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生价值。
2、培养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
当前由于学习适应性不强,而沦为学业不良的学生日渐增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就显得日趋重要。心育工作应致力于开展协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寻求适合的学习方法,养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集中精力,心无旁骛的学习品质以及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工作,以达到促进其有效学习的目的。
3、养成理想的人际交往习惯
理想的人际交往习惯是个体适应社会环境不可或缺的条件,人际交往的适应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发展,也影响着其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当前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可导致亲子、师生和同伴间的冲突不断增加。所以协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是重要的。在当今这个多元化、多样化的社会,做到这一点,是尤为重要的事情。
4、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目前的教育比较强调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往往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培养,会严重影响着学生素质的提高。心育工作应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培养,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各方面的谐调发展,使个体在认识、情意和行为三方面达到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得以发挥,日后成为: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对社会能作出积极贡献的人。
三、年度学校工作计划工作安排
领导小组:武连平
组 长:霍星
成 员:各年级班主任
实施方案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