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范文

工作计划范文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通用26篇)

2024-09-19 11:46:27工作计划范文打印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通用26篇) 新学期又开始了,为使今后的工作能更顺利的开展,特制定此工作计划,请领导多多批评指导。一、教材分析高一上学期学习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

  (一) 工作重点:

  1.总的要求:明确教学任务,抓好教学常规,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兴趣。

  2.注重教学设计的探索,精心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情、备学习方法。

  3.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4.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5.努力学习,加强理论学习和教学操作能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二)具体措施:

  1.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创新与改革。

  (1)优化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针对我校实行学案制的情况,使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等各个教学环节,得到全面优化。做到课前充分准备,课中高效落实,平时听评课开诚布公,课后认真反思提升质量。

  (2)努力尝试三种课型的模式

  结合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在教学中,努力建立自己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培养自己的教学习惯。

  第一种课型,新授课。它的基本环节:课标导航,制定学案,创设情境,模式学习→自主学习,自我检测→落实知识,合作探究→归纳总结,提升拓展→反馈训练,巩固知识。

  第二种课型,复习课。它的基本环节:问题驱动,自主学习→重点难点,合作探究→知识梳理,点拨归纳→典例评析,深化提高→变式巩固,拓展完善

  第三种课型,讲评课。基本环节:考情展示→个性纠错→典例分析→变式巩固→补偿训练。

  (3)进一步完善学案导学模式

  针对我校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学案”的导学功能和“合作学习”的智慧共享,让全体学生能高效利用自主学习时间,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集中有限的课堂时间引导学生消化重点、难点,解决思想、方法问题。课前精心编制的学案,充分发挥学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作用;课堂高效落实学案的导学功能;课后充分发挥学案导学的延展功能。

  (4)在巩固环节上,力求做到每课一练,每单元一练。

  (1)每堂课最后留一些时间检测本节课学习情况,做到每课一练。

  (2)每单元总结测查,把前面所学主要内容以试卷形式考察一遍,做到每单元一练。

  (3)利用学校教导处、级组组织的月考、中段考、期末考,查漏补缺,让老师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知道得与失。

  2.虚心向科组的其他历史老师学习。

  根据科组的安排,教学结对子活动中,与夏培荣老师结成教学伙伴,互相之间多听课、多指导,加在备课、教学重难点把握、课堂语言表达、授课板书设计、作业批改、试卷讲评等教学过程所有环节的互相学习,促进我校历史学科建设的成长。

  3.充分利用科组教研活动,展开高效交流。

  历史科组人数少,高一年级历史老师就本人一人,集体备课的落实只能在科组教研活动或课后进行。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集体研究,做到课前一周认真准备,写好教案;课间向40分钟要效益;课后及时反思成败得失。

  四、教学进度

  周次时间教 学 内 容备 注

  12、13——2、19 第一单元 第1课、第2课

  22、20——3、26 第一单元 第3课、第4课

  3 2、27——3、5 第一单元 第5课、第6课

  单元测试及讲评

  43、6——3、12 第一单元复习、测试及讲评

  53、13——3、19 第二单元 第7课、第8课

  63、20——3、26 第二单元 第9课、

  73、27——4、2 第二单元 第10课、第11课

  8 4、3——4、9 第二单元 第12课4月5日周一,清明节3天

  94、10——4、16 第二单元 第13课、单元复习、测评

  104、17——4、23 第三单元 第14课、第15课、

  11 4、24——4、30 期中复习迎考、考试与讲评

  125、1——5、7 第三单元 第16课五一劳动节3天

  135、8——5、14 第三单元 第17课 单元复习、测评

  145、15——6、21 第四单元 第18课、第19课

  155、22——5、28 第四单元 第21课、自习第22课

  16 5、29——6、4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6、16日端午节3天

  176、5——6、11 第五单元 第23课 第24课

  186、12——6、18 第五单元 第25课 第26课

  196、19——6、25 复习迎考

  206、26—7、2 期末考试,放假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 篇25

  一、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对高中历史课程如下定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学科。”“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可见,高中历史教学不能只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而应该立足于学科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科素养的熏陶。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在扎实掌握历史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感悟,把学科知识转化为科学认识,从而真正起到“读史明智”的作用。

  我们要本着拓展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技能、放宽教学视野的指导精神,积极摸索和总结教学规律,提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认知能力和求知兴趣,实现历史教学的新突破。

  二、教材分析

  高中历史必修一以古今中外政治文明历程为主题,着重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分九个单元,30课进行阐述。教材的编写采取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内容包括中国和世界的,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历史时期。本书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

  (1)中国和外国政治制度及发展特点;

  (2)重大的政治事件;

  (3)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重要政治人物;

  (4)重要的历史现象。

  通过了解这些历史内容,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历出现的重大政治斗争,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还能更清醒的把握当今中国和世界政治特点及未来走向。对于专题史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才能高屋建瓴。

  三、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历史学科基础相对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没有养成,而且对历史学科一惯当作“副科”,不重视。

  四、本学期教学目标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夯实知识基础,稳步提高学习成绩。通过对历史必修一的学习探究,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全面分析历史进程,正确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重点工作及具体措施:

  (一)重点工作:

  1、全组成员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使我们高一历史组更加优秀。

  2、互相交流进一步研讨教材及适合与我们学生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3、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入手,提高教学质量

  (二)具体措施:

  1、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相较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理性思维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毕竟高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过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维,完全枯燥和单一的理性分析还不完全适合他们的认知层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他们对于事件本质和事件规律的认识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较强的历史典故和历史逸闻,辅助学生对当时历史环境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2、转变教学方式,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教学任务、抓好教学常规,做好初高中衔接,放慢讲课速度,让学生学会高中历史的基本学习方法,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兴趣。

  (2)精心备课,把每一堂课当成优质课来准备,注重教学设计的探索。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纲化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有的放矢。

  (3)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方法。抓好课堂效率,扩大提问范围,关注每一位学生,观察学生上课状态;上课力求精干、实在;上课要求每个人在教材上做好笔记,课后进行知识整理。

  3、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

  (1)每学完一个单元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