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汇总(精选35篇)
二、 教育教学工作上提升自我
教师的中心工作是教书育人,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而教育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所掌握的各类知识水平当然重要,而如何把课本的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牢固掌握,并能应用的教学方法更为重要。
1、我首先要加强自学,利用教育刊物和网络,广泛获取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多与我校优秀教师进行经验交流,促进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2、指导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主要通过备课、上课、听课、检查四个方面进行指导。赵老师会多听我不同类型的课,每周听课1到2节,一个月至少5节,并给予指导和建议;每周提前审阅我下一周的教案,并将她富有成效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的新课改教学方法向我进行“传、帮、带”; 我也会经常观摩赵老师的新课,与赵老
师共同学习备课。听课时我会在专用听课本中认真记录,认真学习,做好评课记录;赵老师会认真查看我批改作业是否认真,有没有针对性、突出性的改进意见。
3、参加校本教研。 要求新教师提前认真备好课,精心设计授课程序,上出最佳效果。要按时积极参加学校教研和上级举行的教研、培训等活动,认真听课,并做好笔记,课下及时反思、认真实践,将所学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把所得的心得及时记录下来,每学期写好一篇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或总结。
3、赵老师会引导我找准自己的特色、特长,并结合到教育教学实际之中,成就属于我自己特色的课堂教学风格。还会利用教研活动,听我的公开课,及时评课指出优点,找出不足,并要求我写出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故事,来弥补我在教学中的不足。
总之,作为新教师我会认真学习,通过各种途径、各种形式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积极地学习学校优秀教师的经验,教学方式,并努力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使我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国培计划汇总 篇8
今天是我们在学院的第一天培训,感觉受益匪浅。虽然课上时间紧,任务重,但是我觉得很快乐。
老师为我们讲了开展这次培训的目的和意义,还给我们做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的培训。下面结合我平时的工作,谈几点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教育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是教育、教学的大趋势,它将彻底改变传统教学的过程和模式,整合的过程将会引起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背景下,倡导和探索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怎样整合才能适应中国教育的现状,获得最佳效果,需要我们长期努力不懈的实践和探索。
国培计划汇总 篇9
北大之行最初的几天“国培计划”研修活动,还是颇有收获!北大之行,可谓是暖心行程。
追寻着北大学者及课程专家思想步伐,不断触摸高中新课改精神的脉搏,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同道学员不断交流、深入探索新课程领地,同时也在不停反思自己新课程教学的心路历程。有些让人迷惘的理念似乎日渐清晰,有些必须不断追寻的脚步逐渐坚定,专家学者高屋建瓴的引领逐步深化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与理解。
“穷者思变,变则通”,非常认同北大温儒敏教授的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的学理说法,高中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的路子无疑是正确的,世纪的课程改革无疑是建国以来改革力度最大的,也充分体现课程专家的理想追求,正因为如此,课程改革之路才任重道远。
语文课程专家的诗意建构和语文教学工作者的戮力同心,在高考背景下,尽管带着悲壮的意味,也尽显理想的色彩。然而我以为作为文明的传承者,担负文化薪火的传播的历史使命,需要在理想的建构下进行理想的追求与诗意的架构,教师的职业追求与事业使命必须要有理想的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胆量与气魄。只有如此,才能安心立命,薪火相传,厚德载物。
来自北京教科院的李卫东教授关于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三者关系的论断,无疑激活了本人对高中新课程改革下课标、课程、课堂“三课”内涵的鲜明思考,引发了立足课程实践下宏观的课程定位、教材内容的确定以及微观的课堂教学行程中的反思与突破。用“课程内容教材化,教材内容教学化”的高度概述,使课程、教材、教学三者更加明朗化、清晰化,而且更加有实践与理论的思辨。
新课程实施中所倡导的“学会倾听”,不仅仅是说学生,更应该包括老师。因为这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之下理论与实践断层中行走的思维方式与行动理念的具体展现。
学会倾听,让我备感亲切;学会倾听,让我思维明晰;学会倾听,让我视野开阔。
倾听文本的声音,首先要挑战的是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面对文质兼美的阅读文本时,我们需要的是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以及学科必备的专业素养和文学修为——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摇曳着美丽的影子,弥漫着清新的气息,张扬着人文的魅力,你倾听到了吗?感悟到了吗?让人不断追求与不停向往!
倾听学生的声音,在着陆课堂实施教学行为之前,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情,以准确定位教学起点,把课堂教学之舟从学生的求知原点起航,驶向学生成功的彼岸。
倾听学术的声音,就是务必立足于专家引领,学会倾听课程专家和学者的前沿理论和学术引领、课程把脉,不断提升专业品质、学科思想和职业境界。
倾听编者的声音,就是要细致领略编者的学科架构,认真揣摩其教材编写意图,以成功实施教学设计与着陆课堂。
倾听课堂的声音,首先要求教师必须有合理自如的.掌控课堂,做到张弛有度;必须掌握课堂情境下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做到调控有序。把握课程教学的主旋律,尊崇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差异发展的课程原则;把握课堂教学的主攻方向:课堂的有效性原则。
我以为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还必须倾听教师自身的声音和自己从事教科研的声音。
倾听教师自身的声音,就是要不断倾听自身专业发展的心声,倾听自己对职业理想和事业发展谋划的声音,倾听自己专业品质的打造和学科思想的铸就,以规避职业倦怠的声音。
倾听自己从事教研与科研的声音,立足校本教研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前提下,必须学会课堂观察,进行二度备课,开展磨课活动,打造有效甚至高效课堂,从磨课衍射到磨题、磨人,以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不同发展,以全面促进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立足日常教学生活情景的观照和反思,把制约课堂教学瓶颈的现实分析,进入宏大课程背景下,进行微观的主题对话或专题研讨直至课题研究,尽力吸取科研的力量和能力,为促进学科课程发展、教师专业成长、课堂有效提升保驾护航。
以上斯为几天来思考的文字,尽管略显稚嫩,然而毕竟有了思维的不断延伸,同时也彰显着研修的成效。
国培计划汇总 篇10
上午的课程安排是《名师优秀课展示与研讨》,我们数学班的全体学员上午8时就到了昆明路小学。这里应该是学校的一个校区,规模不大,活动场地几乎没有,学生做操的时候全部都上了楼顶的平台,卫生间都在内部,这里只有一个年级,教室就像宾馆的房间,在外面是看不到教室的,许多教室都是面对面的,中间有个过道。学校虽小,但是干净整洁,连个垃圾桶都难找到,抽烟的连烟头都没处扔。
第一节课是昆明路小学的任占杰老师上的,她三十多岁,也是这所学校的校长。校长就应该上课堂!上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三角形的面积》,任老师的课朴实无华,却又独具匠心,她深入研读了学生,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设计教学,给学生建立了操作探索的平台,虽然很多学生已经知道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但是任老师让学生自己动手采用多种方法去探究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来历,让学生充分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合理,有层次,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有所发展。但是在小组学习的时候我感觉学生还是缺乏合作的意识,都是孤军奋战,团队意识差,小组汇报时教师也没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在问的时候还是以个体为单位,学生答的时候还是我是这样做的、我是这样想的…..教师没有注意到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第二节课是天津市东丽区丽泽小学平慧玥老师执教的,内容是人教三年级《24时计时法》,平老师的教学充分的研读了教材,研究了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24时计时法产生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学习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使得学生感觉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必须要用到的,没有她可能出现的困难,而且平老师没有简单的“告诉”学生,而是给予学生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创造,设计一个计时的方法,给学生搭建了研究创造的舞台,培养了学生科学创新的意识。